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有什么?

(2016-07-23 11:49:06)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

分类: 血小板减少
      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如下: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3、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以下5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强的松治疗有效;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切脾治疗有效;相关血小板抗体增多;相关血清补体PAC3增多。

http://www.89363636.com/upload/image/20160722/20160722085395699569.jpg

诊断重点之症状表现

      出血症状:发病前的1-3周内,患者大多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经历,并且多数患者的皮肤、粘膜等处会出现不高于皮肤表层的瘀点、瘀斑或血肿。这种症状可发生在患者的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居多。患者鼻衄、齿衄最常见,呕血、黑粪也有发生,偶有血尿。
      血小板减少的表现为鼻子、口腔、牙龈等部位出血;轻微的碰触即可导致身体淤血;皮肤有创伤则长时间流血;有便血的现象(一般是内部出血导致)。伴随腹痛头痛等;长期出血必然导致皮肤暗黄,精神萎靡不振等。
      临床表现:在临床上,血小板减少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多发于儿童,患儿在起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病程通常在6个月以内,预后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见于成人,通常病前无明显的病毒感染经历,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患者出血症状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