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w690/003iMlapty6F8Gwcg1J8b&690
谈寿山石落款
---------------东方石
随着寿山石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上寿山石,而且喜爱的原因已经不仅仅是因为它是良好的印材,更多的是被它迷人的质色及日益精湛的雕刻技艺所吸引。因此寿山石也就慢慢演化为一种宝石,成为人们赏玩与收藏的新宠。在这种形势下,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开始突显,雕刻家的地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承认。
http://s12/bmiddle/003iMlapty6F8GASnzBcb&690
丁梅卿作 高山猪白
人们在收藏寿山石的时候,开始关注它的作者,名家作品价格日益攀升。这时作者的落款便成了辩识作者的一种手段。而玩家对名家落款的关注,促使商家在请工的时候,开始要求施艺者落款。而从雕刻者方面看,他们也日渐重视个人在业界的影响,在作品上落款便是扩大自己影响的其中一个手段。
从寿山石雕的技法及形式方面看,也从单纯的印章兽钮发展出薄意、博古、浮雕、圆雕、刻字、线雕等技法,以及手把件、摆件和挂坠等形式。其中薄意、浮雕及线雕技法,着重于表现画意,几乎是将一幅中国画搬到了石头上面;而刻字则着重于表现书法,等同于在石上作书。而对于国画与书法来说,多数情况下,落款是其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当人们把国画和书法搬到石头上去的时候,自然也把落款这一项搬上去了。上述几方面的原因,使得现今的寿山石雕作品上出现了很多作者的落款。
那么,寿山石雕作品的落款是否合适、是否必要呢?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当然,这句话本应放在黑格尔哲学体系里去理解。我们姑且理解为存在的东西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存在的价值。既然如此,我们就没必要也无力去阻止作者在作品上落款了。我们从正面上去看待这个问题:它的存在,自然有其极积的一面。例如从收藏的角度看,落款有助于藏品的传承有序,利于作品的溯源。从俗一点的角度看,名家的落款,有助于作品价值的提升。另外,命题与点题式的落款及题诗词式的落款,可以赋予作品更深的内涵,有升华作品意境与品味的作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寿山石雕刻者并不具备相应的书法功底及诗词功底,因而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很随意的、技法很粗糙的落款。这样的落款,对于一件精美的雕刻作品来说,严重一点说无异于画蛇添足,有如美人脸上的斑,大煞风景!
石痴作 观音芙蓉瓷白
寿山石雕的落款,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先从印章说起。印章,顾名思义,是篆刻用的材料。不管一枚印章的材质多么贵重,它终究是一枚印章,它的最终用途,是要刻印的。因此印面和印侧是篆刻家们的舞台,印钮雕刻家是不能去占领他们的领地的。一般而言,留一个侧面给篆刻家落款是够用的,篆刻家通常是在印钮兽头朝前时的左侧上面落款,那一面尽可能留白。但是篆刻家需要题长跋时,一面可能就不够用了,因此如果在印侧上题了雕钮者的款,就有可能会给篆刻家带来麻烦。试想一下,篆刻家的边款拓片上夹杂着某个人的名字,那是什么感觉?
目前常见的雕刻者落款方式大致有四种:
一种是设计好的一枚小印形式,目前有几位成名的雕刻家采用这种形式,他们通常会将这枚小印刻在印钮的兽尾下方;第二种是用篆刻边款的切刀法刻上作者的名字,这种手法要求作者具备篆刻边款切刀法的功底;第三种是阳刻作者名字,就是作者的名字突出于印面;还有一种最为随意的做法,就是用尖刀在印侧上,以写字的方式划刻上姓名。第一种做法,至少有一种装饰的意味,即便篆刻家四面都落了款,拓出来后还不至于太难看,勉强可以接受,但总是影响到了篆刻家边款的完整性。第二种做法,虽然是采用了篆刻边款的手法,貌似与篆刻比较契合,但恰恰正因为如此,它容易让人误读为篆刻作者的款,如果他题的位置不恰当的话,这种误解的概率就更大了。当篆刻家也是题穷款的时候,印侧拓出来,就会让读者糊涂,搞不清谁是篆刻家了。第三种做法我个人比较难以接受,首先这种阳识需要剔去一层底,印章的尺寸必定受到一定程度的缩水,在印石材料如此珍贵的年代,为了作者留名,无端地剔掉一层底,对印材是一种无谓的浪费。而当篆刻家落上款之后,这印款怎么拓呢?第四种,是我个人无法接受的!在我看来,在印侧上以尖刀划刻出雕刻者的姓名,是对印章完整性与美感的极大破坏。如果与篆刻家的款一并拓出来,那这个拓片简直不堪入目了。
再则,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的寿山石雕刻者并不具备相应的书法与篆刻功底。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要求一个人什么都会,什么都精。所谓术业有专攻嘛,雕刻者能把石头雕好就不容易了,我们不能苛求他们再花时间和精力去把书法和篆刻也练好。因此,绝大多数的雕刻者题的款都比较业余,字法不美,结构不佳,刀法不熟,用字不规范等问题都有可能出现。那么,既然不是自己擅长的事,为什么一定要去做呢?一枚雕得很精美的印钮,如果非要题上几个很丑的字,无异于美人脸上长出一粒黑斑,很煞风景。
因此,如果雕刻者们认为落款是必需的,那么,好好设计一下你的款吧,落的时候,尽量避开篆刻家常用的那一面吧。当然,有时候落款是化瑕疵的需要,那是不得已的,就不在此论了。
善伯冻石 笑口常开 叶子贤作
其次来看看手件上的落款。
手把件,主要是用于手上把玩的,相对来说,这类作品的落款对作品的影响相对小些,只要作者找一些不大显眼的位置,轻轻的题上自己的小款即可。手把件类不宜题多字款,越简练越好,尽量让作品清爽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繁简字混用。不是很必要的话,尽量别落了吧。
最后来说说摆件的落款。
对于摆件,我个人认为应该分两类来看。一类是圆雕作品,如立体人物。这类作品除了底部,没有什么“多余”的地方,因此,最好是把作者的款题在底部上。这样可最大限度的减小题款(尤其是不美的题款)对作品完整度的影响。另一类是浮雕与薄意,这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一幅画面。从中国画的角度来看,题款也是其构成部分。因此,这类作品可以题款,并且有时候题款显得很有必要。这一类作品的题款,可以借鉴国画的题款方式。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就有意为款留下相应的位置和空间。这样的作品,它的题款对作品有一种点题或升华的作用。例如题上一首应景诗或词句,使得作品更具文气,更有内涵。但是这类作品题款忌讳的是没有设计,而是刻好之后随便找个空地题上款。这样的款给人一种打补丁的感觉,那就很糟糕了。再有,画面意境很好的作品,题款的内容务必要考究些,不可过于低俗。低俗的款,雕得再好的作品也变得索然无味了。如果书法水平实在不过关,请个人给你写吧,写了稿你再雕出来,不得其神至少也得其形了。毫不夸张地说,有时一个漂亮的题款(字好、词好),对作品的提升作用有如画龙点睛。因而绝不能马虎了事。
高山水洞桃花 硕果累累
寿山石雕还有许多形式,就不一一论述了。
归纳起来,大概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观点:
1、寿山石雕的落款,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有其负面影响;
2、印章雕钮落款,应以不破坏印章完整度为前提,尽可能不要影响到篆刻家刻款;
3、手件类落款相对而言影响较小;
4、摆件类落款最好包含在整件作品的设计内,题款内容要雅,书法要美;
5、雕刻者于落款若力有不逮的,可以与他人合作,甚至可以请人代刀,切勿勉力而为;
6、好的款,可以大大提升作品的内涵与品味,反之,对作品是一种破坏。
http://s12/mw690/003iMlapgy6IcnCTF9hab&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