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王药诊

(2016-11-01 22:57:20)

月王药诊

 编辑
《月王药诊》梵文名《索玛拉扎》(《Somaratsa》)藏文名《门杰代维给布》(《sMan-dpvad ZLa-ba'I rGyal-po》),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藏医学古典名著。
书    
月王药诊
作    
马世林
译    
毛继祖
ISBN
9787547809297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目录

  1. 1 来源
  2. 2 价值
  3. 3 香坊

来源

编辑
关于《月王药诊》的来源,说法不一。其一,由汉族僧医玛哈亚纳从汉地伯纪巷玛哈处带来吐蕃,后译成藏文。(德格版《月王药诊》后序);其二,第司·桑杰嘉措据《月王药诊》第一百一十三章记载认为该书来源于五台山,其三,来源于中医学书籍说。《吐蕃王统世系明鉴》中记载:公元七一O年,公主带来各种工伎书籍。这些书籍中的医药书籍由汉族僧医马哈金达(Mahagyinda)、藏族医生琼布孜孜(Khyun-Po Tsetse)、琼布通朱(Khyun-po Dam-tshugs)、角拉门巴(RCog-la sMan-pa)等人译为藏文。《月王药诊》就是这些译本中最重要的一本。
据此,《月王药诊》来源于中医药书籍是无疑的。从内容分析,它是以中医药学为蓝本,把藏医的经验和藏医的理论增编进去,同时又吸收了天竺医药学的内容和理论。
据推算,《月王药诊》可能是公元八世纪上半叶编译而成。《月王药诊》有三种译本,因译本不同而有一百二十章、一百一十五章、一百一十三章之别。
《月王药诊》在人体生理构造方面,讲述了脑髓的构造、形状、大小及骨骼、四肢、脊椎、肌肉和五脏六腑;在生理机能方面突出讲述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对生理、病理起着主要协调作用,而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在疾病起因方面,在疾病分类上,归纳为寒性病与热性病两大类;在病的诊断上提出了望、闻、切的诊断法;在治疗方法上总结了内外两治法。
在药学方面,记载了一千多种单药、方剂,归为寒性与热性两大类,并与临床的寒性病与热性病而成对治。对散剂、膏剂、汤剂、泻下剂、催吐剂、舒脉剂、酥油药剂等十余种剂型作了记述。此外,对食物的营养疗法作了评述;对食物和药物的中毒和预防也作了记载。

价值

编辑
《月王药诊》是藏医学的奠基之作,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藏医药著作。它对于研究藏医学起源,早期历史,对研究藏医学与中医药学、天竺(今印度)医学的相互关系,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香坊

编辑
古格藏香坊所出皆为纯正德格坊间传承,经现代工艺优化之藏香,主要依德格印经院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雕版所载,西藏诸大教派传承经续中名香与藏香方。印度祖师传入西藏的熏香配方,和合佛经中记述的种种好香,依藏医名著《四部医典》及莲花生大士《除污秽薰烟经》,以三殊胜摄受发心,于浩瀚经藏中深入香严,溯源返朴,恭研虔制出品的《古格藏香》系列,皆为藏传熏香中之上佳名品。
《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藏医药著作。记载了一千多种单药、方剂,归为寒性与热性两大类,以其在疾病起因方面,阐明了内在因素是三大因素的失调。外因是起居不适、生活不当、邪魔作祟;月王药诊香针对生活不当之现代都市亚健康症结,外邪寒症的熏治,以芳香扶正、通泰活络、辟恶邪,是一款藏药保健珍品香。

藏药史籍《月王药诊》
2014-01-16 09:38:00  来源: 西藏文化网综合  

    《月王药诊》梵文名《索玛拉扎》(《Somaratsa》)藏文名《门杰代维给布》(《sMan-dpvad ZLa-ba'I rGyal-po》),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藏医学古典名著。

    从内容分析,《月王药诊》是以中医药学为蓝本,把藏医的经验和藏医的理论增编进去,同时又吸收了天竺医药学的内容和理论。其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月王药诊》是藏医学的奠基之作,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藏医药著作。它对于研究藏医学起源,早期历史,对研究藏医学与中医药学、天竺(今印度)医学的相互关系,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编:吴建颖)



内容概要

 


  《月王药诊》成书于公元8世纪中期,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理论、实践和藏药齐备的藏医药经典著作。其内容借鉴和吸收了中医药及古印度、阿拉伯医学的精华,也是一部医学百科性质的古代医学著作。《月王药诊》的形成有学者认为非一时一人,而是在公元8~11世纪,有藏族译师、医学家不断改进和完善后所最终完成。
  《月王药诊》共有114章,内容包括人体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人体骨骼,肌肉,脉络,脏腑各器官的组织构造,身体要害部位,发病的原因,疾病寒热性质,分类,疾病的诊断和五脏六腑疾病,各科杂病及治疗方法;药物方面有药物的性味、功能、分类,以及不同的药物剂型。
  《月王药诊》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对人体胚胎发育以周为期,以及一些特殊诊法(如尿诊)等具有鲜明特色。
  《月王药诊》可供藏医药学的教学、研究及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借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缘起
第三章 生理
第四章 人体骨骼
第五章 头部骨骼
第六章 四肢骨骼
第七章 身体发育的标准量
第八章 病因
第九章 创伤
第十章 疾病诊断
第十一章 地时年龄性疾病
第十二章 验尿
第十三章 验尿与四时
第十四章 验尿与时轮
第十五章 三境验尿法
第十六章 九格验尿法
第十七章 寒热脉象和来去脉势
第十八章 心脏疾病的脉象
第十九章 肝脏疾病的脉象
第二十章 肾脏疾病的脉象
第二十一章 肺脏疾病的脉象
第二十二章 脾脏疾病的脉象
第二十三章 死兆
第二十四章 相克脉象
第二十五章 鬼脉
第二十六章 脉轮神变明镜
第二十七章 隆症的性相
第二十八章 培根症的性相
第二十九章 赤巴症的性相
第三十章 心脏病的性相
第三十一章 肺病的性相
第三十二章 肝病的性相
第三十三章 脾脏疾病的性相
第三十四章 肾脏疾病的性相
第三十五章 小肠疾病的性相
第三十六章 胃腑疾病的性相
第三十七章 胆病的性相
第三十八章 大肠疾病的性相
第三十九章 膀胱疾病的性相
第四十章 精囊疾病的性相
第四十一章 腹泻的性相
第四十二章 未消化症的性相
第四十三章 痞瘤症的性相
第四十四章 瘰疬和内脏穿溃的性相
第四十五章 天花痘疹的性相
第四十六章 喉蛾和疔疮的性相
第四十七章 毒症的性相
第四十八章 肾水肿的性相
第四十九章 寄生虫疾病的性相
第五十章 头骨
第五十一章 脉病的性相
第五十二章 四肢疾病和创伤的性相
第五十三章 体腔疾病和脏腑疾病的性相
第五十四章 预兆
第五十五章 硫黄的配伍
第五十六章 岩精的配伍
第五十七章 隆病的治疗方法
第五十八章 赤巴病的治疗方法
第五十九章 培根病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章 合并症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一章 心隆症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二章 肺病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三章 肝病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四章 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五章 脾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六章 小肠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七章 胃病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八章胆病的治疗方法
第六十九章 大肠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章 膀胱结石症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一章 精囊卵巢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二章 未消化症和翳障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三章 泄泻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四章 痞瘤症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五章 瘰疬和内脏穿溃症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六章 天花痘疹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七章 喉蛾疔毒症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八章 中毒症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九章 腹水症的治疗方法
第八十章 虫病的治疗方法
第八十一章 散剂
第八十二章 糊剂
第八十三章 催熟汤剂
第八十四章 泻下剂
第八十五章 导泻剂
第八十六章 缓导剂
第八十七章 浣肠剂
第八十八章 催吐剂、滴鼻剂
第八十九章 清脉剂
第九十章 五清导镇逆剂
第九十一章 药酥油剂
第九十二章 疗效最好的药物
第九十三章 珍宝石类药的功效
第九十四章 饮食和肉的功效
第九十五章 药和食物的功效
第九十六章 伤科外敷药和内服药
第九十七章 骨伤治疗方法
第九十八章 头颅裂缝的治疗方法
第九十九章 脉管创伤治疗方法
第一零零章 出血症的治疗方法
第一零一章 头痨伤的治疗方法
第一零二章 伤药综述
第一零三章 头诊简述
第一零四章 四肢创伤的治疗方法
第一零五章 脸颈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一零六章 贴敷疗法
第一零七章 胸腔创伤的治疗方法
第一零八章 腹腔创伤的治疗方法
第一零九章 体腔区位测量
第一一零章 体腔脉管手术和药物疗法
第一一一章 剖刺放血疗法
第一一二章 灸法
第一一三章 药物的性味功效
第一一四章 授业众徒
后序
译后记
附录本书所用动、植、矿物药汉文、
拉丁文名称对照


章节摘录

  论述骨骼时,首先龙树大师赞颂道:向身、语、意犹如娇嫩出污泥而不染的莲房,亦好似阳光初照的童子文殊顶礼!礼毕,问道:人体的骨骼由何因何缘产生?骨骼的论述又若何?从父体产生了哪些筋骨?从母体又产生了何种骨骼?如是等等恳求圣者讲授赐教。大圣回答道:肌肉、脉络、腑器等皆由母体得来;骨头、韧带、脏器等皆由父亲的精液产生。这些各自都比较分明。但是互相混合之后,因缘便合为一体。由此分为上体和下体、四肢等5个部分。上体部分的肌肉又分为里脊和两处髀上肌,共计4处全部都是背部肌肉;左右乳房肌肉与四处股肉,共计6处全部都是身体的前部肌肉。  脉搏跳动以动脉为主。它在脊椎第十三节 脐部形成,沿着脊椎骨在第六节 、第七节 处分支,与心、肺相连。从脊椎第四节 与第五节 间向上运行,至手臂分生细脉骨骼脉,集中于骨节。从第十节 分支,沿脐部左右两侧,再绕过大腿内侧至肛门的动脉经踵骨运行,一般形成于脊椎的骨髓之中与头部。如果脊椎第十三节之间受损,就会产生遗精、身体麻木无知觉,这是生命垂危的象征。  8条心脉血液盈满,其中4条由隆充斥,这样血脉才能运行,随之产生知觉,四季如常。上部称为心脉,下部称为大腿脉,脏腑脉与它相伴,每一椎节一条脉,分别沿着两肋向下运行。胃部有胃脉竖立,尿道口有一条水脉,肾脉运行于髋骨脉,诸脉皆集聚于短尾椎。髀肌肉缝里运行之脉是膈膜脉在肋部各自分开与乳房脉相伴之脉,行至生殖器处汇合。  精囊、卵巢有大小之别,外形好似肿胀一般,在脐脉的左侧潴聚,与左肾相连。脉下第十三节 脊椎处是主男性生殖器的脉,与肺脉、大肠脉、肾脉相伴,其功能主滋生精液。妇女脊椎第十三节 处亦是主生殖作用的脉,与肾脉、肝脉、大肠脉等汇集,和女性生殖器连接后折回至子宫。以上两处是男女安乐、烦恼的根源。  所有的相伴脉皆与脊髓有关。小肠脉与心脉有黑白脉之别,肺脉与肝脉亦有黑白之分。肺与大肠是隆运行之部位,上行下行于脏腑间,在脐部与心脉汇聚。  肝脏属木藏血,如果它的功能失调,胆囊就会产生疾病;反之,胆功能失调肝脏也会产生疾病。脾脏属土,是一切的依所处;胃腑也是一切的依赖物,犹如一切依附于大地一样。若果它患重病就很难医治。右肾属水,膀胱是尿液的注入处,是潴聚水液的脏器。左肾是五蕴身体精液的注入处,精液注入精囊。   ……


图书封面

http://thumbs.tushu001.com/small/af/c/9787547809297.jpg


词条标签:
文学作品  医学人物  医学  书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