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硬文化”
(2013-10-11 17:27:27)
标签:
浅谈思想行政长官很重要每个教育 |
班级文化研究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刊登在《教学社会学》中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中提出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桌椅的摆放方式;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四周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同学们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会主动维护班级环境;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同学和老师能够融洽友好地相处、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制度文化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在设计班级文化时,首先要把教室墙面分版块,每个版块都要有一个主题。比如:后黑板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与学校要求一致的黑板报版面,和体现班级管理、班级思想以及班级风气的壁报部分。其中,一个班级的班风要经过长期的碰撞磨合才能定格。而班规正是为形成这样的班风而定。一个是否完善的制度对班级也是很重要的,是文化的一部分。要把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学风、班风和考风上,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上,造就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信念上,这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家的事情,不是个人的事情。这里的全员包括班主任和全体同学,班主任是班级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些思想会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带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班主任思想开放,班级就不会很保守;班主任做事效率高,班级就不会很拖拉;班主任有大局意识,班级就不会很自私。除此之处,班主任应积极指导、引导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这是第一。其次,同学们也要积极参与,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配合工作,全班一盘棋,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的氛围,相反,班主任不支持,同学们不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天方夜谭。
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项工作在学校出现。
前一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几个好方法
后一篇:心存一朵永不凋谢的 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