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分享
(2021-09-28 12:44:5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情况 |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分享
安庆市绿地实验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这秋风送爽、气候宜人的美好时节,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中的收获和感悟,我倍感荣幸。
今天,我分享的好书是首都师范大学孟繁华教授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我就被书的封面吸引了,一棵幼苗破土而出,嫩绿的叶子,娇艳的花,看着很稚嫩,却显得有股子勃勃的生机。作为探讨教育理论与方法的著作,这本书并没有从理论上进行空泛枯燥的说教,而是用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揭示着一个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这本书共有七个章节,每一节都有一个醒目的标题统领全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老师,您听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一生的感谢”“就这样被你感动”“师心深处”“恨,铁就能成钢吗?”。
翻开书本,认真品读,我经常沉浸在一个个蕴涵着教育智慧的精彩案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是《一束鲜花》:陈勇是一个常常犯错,调皮捣蛋的学生,逃学逃惯了,挨打也挨惯了,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有一天,上课起立的时候,他竟然在女同学的凳子上放了一块尖尖的石头,这个女生疼得大声尖叫。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却被李老师找到了一个优点:他曾背着一位得急性阑尾炎的低年级同学上了医院。李老师在全班人的面前表扬了陈勇,并送了他一束鲜花,还提议同学们帮助他改掉缺点。陈勇非常感动,决心认真念书,几年后,他考上了清华大学。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面对同一束玫瑰,有人看到了尖锐的刺,有人却看到了美丽的花。同学们都不喜欢陈勇,可是李老师却看到了陈勇的闪光点。一句赞美,一番表扬,改变了陈勇的一生。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抚慰,还能给人鞭策,使人的潜能被充分激发,取得更大的成功。
看了这个故事,我深感惭愧。也许在某一次不经意的课堂评价中,我挫伤了学生的自信;也许在某一次误解中,我淡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回想平日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其实都有着可爱的一面,我也可以试着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说一句“你真棒,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有时,我也会想两个问题:一斤鸡蛋和一斤猪肉哪个更营养呢?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农民工哪个更优秀呢?很显然,这两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鸡蛋和猪肉只要新鲜无污染,人们都可以食用,都是有营养的;科学家和农民工,只要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人类、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都是优秀的人。同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各有所长。所以,我们不能单一地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等级。
达尔文被父亲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可是他热衷研究动植物和地质结构,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爱因斯坦是众人眼中“反应迟钝,不合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人,可是他热衷物理研究,创立了相对论,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如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的闪光点,不但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经过三年的鼓励与陪伴,小方在学业上摆脱了后进生的头衔,还如愿入选了安庆市田径队。今年中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庆七中的体育特长生。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不要让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不要让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思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些促进的空间,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感谢《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案例让我反思,让我成长,让我曾经浮躁的心,宁静了很多。我也应该向书中的老师们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在“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沉沦。有赏识就有教育,有教育就有改变。让我们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赏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