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kk拉链供应商
ykk拉链供应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69
  • 关注人气: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之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二)

(2013-07-30 12:52:11)
标签:

杂谈

分类: 【YKK拉链】行业关注

中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情况


  1.纺织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取得明显进步
  (1)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促进纺织品生产加工水平提升棉纺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新技术的国产化攻关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009年棉纺行业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无卷化比重分别达到27.5%、65.4%、68.3%和46名%、比2005年分别提高2.5、10.1、16.1和8.4个百分点。毛纺行业无结纱比例超过60%,大中型毛针织企业基本实现纱线无结化;精梳产品100%无梭化,粗梳产品80%无梭化,产品质量大幅提高,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桑蚕自动缴丝机的推J一应用使生丝质量水平平均提高15个等级,应用比例由2()%提高到85%。
  (2)织造、染整工艺技术进步提高了纺织面料的质量和功能化水平“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面料加工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型电子提花装置的大量应用、经纬编新型面料的开发、多种纤维的混纺交织以及织物结构的创新大大丰富了纺织面料的品种,我国棉纺、毛纺、针织面料及一批化纤面料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印染行业自主研发了活性染料冷轧堆前处理及染色、数码印花、涂料印花等一批印染新技术,大量采用了电子分色制版、自动调浆、在线检测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面料质量的稳定性和附加值。面料后整理由抗菌、抗皱等单一功能的整理发展至为提高织物附加值而进行的多功能整理,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突破了服装、家纺等传统消费品领域,逐渐拓展至电子、航空、建筑等产业领域。目前,我国纺织行业面料自给率达到95%以上,与2000年相比较,面料出口额年均增速超过10%。
  2.绿色环保技术开发和应用进展较快
  (1)一批节能、节水的新技术实现研发突破并在行业中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按可比价计算,纺织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约40%,节能新装备、新技术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棉纺行业推广采用节能电机、空调自动控制等技术,其中空调自动控制技术可降低空调能耗10%一15%。化纤行业推广差别化直纺技术、新型纺丝冷却技术等实用节能型加工技术,其中新型熔体直纺热媒加热系统可减少燃料消耗近1/3。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技术研发和推广成效显著,其中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可节约电、汽消耗30%以上,已经应用于各类棉及其混纺织物;冷车L堆染色可节约蒸汽40%,已在中厚型织物上应用。
  “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节水工作取得进展,用水量最大的印染行业百米印染布生产新鲜水取水量由4吨下降到2.5吨,累计减少37.5%。在印染行业中开始大量推广应用的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可减少水耗30%以上,生物酶退浆可节水20%以上,冷轧堆染色可节水15%。国产绿色环保纺织专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提高为纺织行业实现节能降耗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其中,国产连续前处理设备和连续染色设备可有效节约蒸汽、水各20%;新型间歇式染色机可节水50%,节能40%。
  (2)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取得进展
  废旧聚醋瓶回收利用技术得到有序推广,技术不断升级。再生纺纤维用于家纺填充料已经开发出三维中空纤维等新品种,卫生性能也显著改善;用于生产可纺棉型短纤维、有色纤维等差别化纤维、中等强度工业丝的新技术也已实现突破,正在加强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再生纤维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产量达到400万吨。行业利用速生林材等可再生、可降解生物质资源开发纤维材料的能力提高,竹浆、麻浆纤维已实现产业化。
  (2)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现有纺织产业集群水平,培育特色区域品牌;进一步加强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重视发挥东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作用,满足国内外客户一站式采购的服务需求。
  (3)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进一步细化产业分工,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化、差异化终端产品制造业;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化纤、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朴喊制造业。
  (4)因地制宜推进纺织产业转移。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缴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有订单的纺织企业通过采购和经营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纺织企业合作;鼓励优势纺织企业以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纺织企业的对接。
  2.中部地区完善纺织产业制造体系
  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人才、资源等优势,以“发挥优势、积极承接、加强配套、完善体系”为原则,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重点发展棉纺织、麻纺织、针织、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加工制造,逐步建立和完善纺织产业制造体系。
  (1)利用产业基础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河南、湖北、安徽等棉产区可利用资源优势重点承接东部棉纺织产业转移;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应加快麻纺织生产基地建设;江西、河南可依托粘胶纤维产业的基础,重点推进功能化、差别化粘胶纤维开发生产。
  (2)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终端产品制造业。利用紧邻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充裕优势发展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制造业,提升车用、医用等产业用纺织品制造水平,加快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壮大纺织服装生产规模。
  (3)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自主品牌建设。
  中音阴沤中,已城市要以发展生产酬及务业为重点,优化商贸流通环境,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培育纺红明及装自主品牌。
  3.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西部地区发挥资源、能源、劳动力等优势,以“立足资源、发展边贸、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为原则,抓住西部开发战略机遇,发展棉纺织、丝绸、服装及其他特色产业。
  (l)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新疆应利用棉花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建设;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和西藏可利用羊绒羊毛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毛制品;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发展蚕桑生产,扩大茧丝绸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可适度发展棉纺织、服装业。
  (2)发展民族艺术和民间工艺特色产业。利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多、文化多元、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服装服饰、藏区藏毯、贵州蜡染、江南蓝印花布等特色产业。
  (3)适度建设纺织服装加工区。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省区应利用区位优势,结合边境地区贸易需求,建设纺织服装加工区。
  4.东北地区加快发展优势产业
  东北地区利用特色原料资源、产业基础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机遇,以“发挥优势,立足提升,整合资源,拓展贸易”为原则,响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发展化纤、亚麻、服装等优势产业。
  (1)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黑龙江省应利用亚麻资源和加工优势,进一步提升麻纺织加工水平;辽宁、吉林应利用化工产业优势,提升睛纶、粘胶、碳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加工能力和水平。
  (2)适度发展纺织、服装业。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可以园区建设为主,发展纺织(针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连、沈阳、哈尔滨等中心城市,要整合优势资源,发展服装设计、品牌营销等服务业。
  (三)完善纺织产业转移条件
  1.做好发展规划,促进有序转移
  各地区应立足长远发展,结合纺织产业现状,做好本地区纺织发展规划。东部地区立足纺织产业升级,积极引导产业转移。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条件,促进并承接纺织产业有序转入。
  2.加强合作共建,实现共同发展
  东部地区应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产业配套以及利益共享原则,探索在中西部或东北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利用双方优势促进纺织产业集聚发展。
  3.培育承接载体,完善产业配套
  承接地区要选择部分产业基础好、物流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的产业基地或工业园区进行重点培育,加强基地或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吸引同类及关联度高的项目向基地或园区集中,提高专业配套服务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4.稳定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环境
  建立稳定、透明的政策体系,特别是承接地区应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招商引资、工商注册、金融服务、员工培训等方面建立健全配套服务机制,为实现纺织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制定承接门槛,注重节能环保
  承接地区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秉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坚持集约发展,注重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将承接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紧密结合,制定承接门槛,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个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