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诸城

标签:
苏东坡在诸城江城子·密州出猎豪放派文化 |
分类: 文化人物 |
千年前,诸城迎来了一位孤寂的诗人,他就是苏轼。政治上的不得志与生活的转变并没有让他沮丧,就在这座小城里,他
“把酒问青天”,对生活怀揣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祝愿;在密州狩猎时,担心西北边境之危,顿时涌起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效祖国之豪气。
苏轼在诸城任职期间政绩显著。
在诸城任职的第二年,一天秋高气爽,苏轼和同僚们一起去黄矛冈打猎,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江城子·密州狩猎》。
那么,词中打猎的围场在哪里呢?当时苏轼去诸城南边的常山祈雨,回返途中路经东南的塌山,山的北麓延伸出一片的林地。据记载正是当时苏轼狩猎的黄茅冈。这里地形平缓,灌木丛生,很适合骑马打猎。当年苏轼与下属在此地狩猎时,担心西北边境之危,顿时涌起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效祖国之豪气。从此宋词诞生了一个新的流派——“豪放派”。
第三年秋,忙于工作的苏轼一直没有时间和近在济南的弟弟见面,但此时的诗人心境平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苏轼在城西北角修建一座超然台,据说,登上此台向南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马耳山、常山;向东则是卢山;向北俯望是滔滔的潍水。闲暇之时,苏轼常登台远眺,诸城的美景尽收眼底。
中秋佳节,苏轼与朋友在超然台畅饮,念及分别七年的弟弟,举杯望月,无限遐思,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结合了诗人所经历的苦闷与超越的诗意,无数后人唱响在无数个中秋之夜。
第四年,苏轼离开了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