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承农圣文脉,兴文化寿光

(2013-08-12 08:28:41)
标签:

潍坊文化

寿光

承农圣文脉,兴文化寿光

 

文/王立群 朱小倩   图/张平

 

    寿光千年历史,因为一部农业文明巨著,走在了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的前列。今日的寿光人,用勤劳与智慧续写农业文明的巨著,站在新时代经济文明的潮头,成就了一座绿色之城、富饶之城、宜居之城。

当“天地同寿,日月同光,菜生千古,流韵沧桑”被镌刻在寿光蔬菜博物馆的展厅内,生活在今日幸福时光里的寿光人从未忘记,造就这座城市的穿越千年的根——农圣文化。

    承农圣之文脉,寿光以争创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为抓手,以推进文化寿光建设,打造文化强市为目标,将文化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均衡寿光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点,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健全服务保障措施,而农圣文化——这座逐步长高变靓的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在现代寿光人的努力下,萌动、抽芽、长满枝叶,直到硕果累累。

    文化兴则事业兴,今日的寿光,正走在一条以经济带文化,以文化促经济,文化事业同兴共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之路上。

溯源寻根,激活历史文脉

    寿光之所以称为“寿光”,源于战国时代“闾丘乞寿”的故事。

  闾丘,复姓,名邛,战国时代田齐剧邑(今寿光)人。公元前306年,闾丘邛趁齐宣王打猎高兴之际,领家乡十三位高寿老人拜见齐宣王。老人们拒绝了宣王“免赋税、免劳役”的恩赐,只要求“赐寿”。闾丘邛说:“大王内恤百姓,外御强敌,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恩赐百姓们长寿啊。”齐宣王听出了他们劝谏的深意,很是高兴,遂取“寿之光临”的意思,尊称他们为“寿光长者”。等老人们去世之后,他们居住的地方被叫做“寿光里”。今寿光市得名即源于此。

  如此祥瑞的地名由来,似乎也给了这块土地足够多的福气。自古以来,寿光都是极为富庶之地,当地人不仅成就了让人艳羡的商业文明,更缔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今天,在这个古老的地方,我们依然能在不经意间寻觅到那独特的文化气息。羊口祭海节、寿光荷花节、侯镇草碾村草编艺术、侯镇西柴庄村土陶艺术等等,即便行走在寿光的大街小巷,还能听到不少有趣的故事,体会到其独特的魅力。

  相比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更加柔和,在不经意中慢慢沉淀着菜乡的厚度。寿光的诸多小学,均开设传统书法课程,课堂上,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拿着毛笔挥洒自如,满屋墨香,书法文化的滋润让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而传统国学文化课程的开设,更让寿光的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懂得谦恭礼让。

  民间的交流学习一直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人们。“蔬菜之乡一枝独秀,楹联城市百代流芳”,这是在银海路两侧157幅诗词楹联的其中一幅,作者是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效东。银海路作为诗词楹联一条街,让传统文化展示在街头巷尾,不仅百姓能随时看到,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高度。

从武帝躬耕到巨淀烽火,从商周煮盐到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寿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脉。在建设文化之城的背景下,寿光人正在唤醒这样的文化资源,激活历史文化元素,并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文化发展新趋势要求的整体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寿光的核心竞争力。

城乡一体,构筑活力之源

      前不久,寿光市广电大剧院内,群众文艺汇演大奖赛正在举行,台下群众叫好不断。这是寿光群众文化大汇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次文艺汇演大奖赛共收到社会各界参赛节目四百余个,设歌曲、语言(朗诵)、戏曲、器乐、合唱、舞蹈(武术)六大类别,根据不同形式进行分类比赛,持续时间8天之久。”寿光电视台影视部主任李长春介绍,这次大奖赛是近年来全市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的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

  民众是文化寿光建设的活力之源,这是寿光人在文化强市创建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正是基于此,多年来,寿光市坚持降低门槛,为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每年都组织开展以“绿色之春、文明之夏、丰硕之秋、欢乐之冬”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四季”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已举办各类汇演活动1000多场次,参演节目12000多个,参与群众100多万人次。

    建设现代文明之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城乡一体化,在公共资源相对富足的城市,文化活动的开展相对容易。为了让农村居民同步享受经济、文化建设成果,多年来,寿光市坚持公共文化资金向农村倾斜,不断加强公益性文化产业设施投入。

    寿光邀请专家对城区和各镇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科学制定了“一区、两点、八园、四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时,把握国家“蓝黄”开发历史机遇,打破镇区界限,将双王城水库、巨淀湖、林海北部林地和羊口滨海湿地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新成立了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作为该市生态文化新区进行重点打造。目前,园区已落实重点文化项目10余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产业推动,繁盛经济文化

    2011年5月,广电总局推荐的2011年第一批优秀国产动画片问世,出自寿光软件园的《超级优优》名列其中,这部讲述充满童趣与温情的家庭生活动画片,画面色彩饱满协调,动画表现技巧运用娴熟,成功登陆央视少儿频道,成为寿光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利益双得益的典型项目。

  文化大发展,项目是关键。寿光将2012年确定为全市“文化项目建设年”,着力实施了以1区8园4带10大重点项目为主要内容的“18410”工程,筛选了总投资达150亿元的36个在建、拟建文化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市财政还设立了500万元的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从财政扶持、工商管理、税费优惠、投资融资、土地保障、人才开发、奖励补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该市软件园总投资8.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3亿元,入驻境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培训机构达83家,从业人员1100多人,2011年完成产值3.5亿多元。园内潍坊科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为推动文化企业抱团发展、整体跨越,寿光还成立了文化企业联合会,联合会首批登记会员单位69家,涵盖出版发行、影视传媒、包装印刷、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动漫旅游等文化产业多个领域。

  有产品,更要有产业。寿光积极创新文艺创作产业化转化机制,推动文艺创作艺术效应向市场效应转化,概念项目向实体产业延伸。依托该市《永远是春天》、《乐意为人》等农村题材影视精品在央视的热播,成功争取中央电视台中国农业和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项目落户寿光;以与中动传媒合作制作蔬菜主题动漫片《蔬菜部落》为契机,全面启动了蔬菜动漫衍生品、蔬菜主题公园、蔬菜主题文化街开发等系列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唯一的集文化、旅游、娱乐、交易等为一体的大型蔬菜文化产业园区,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文化寿光建设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内部传承、外出培训等方式,寿光培养起一批又一批文化人才,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共同编织起文化寿光的城市魅力。近三年来,全市出版各类专著200余部,斩获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冰心儿童图书奖、泰山文艺奖、省“文艺精品工程”等重大奖项10余个,形成群众文艺创作的“寿光现象”。

  承农圣文脉,兴文化寿光。今天的寿光,将历史与当下相结合,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将城市与乡村相聚和,坚持导向聚民、活动亲民、产业富民、机制惠民,文化寿光建设的向心力、创造力、竞争力和保障力不断增强,文化寿光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三至五年内打造既有经济硬实力、又有文化软实力的经济文化强市之目标面前,一路坦途。

                                                                       (中共寿光市委宣传部供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