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琳老师 优秀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
(2013-10-24 20:24:20)【设计说明】课文讲了一个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有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可爱的小葫芦全都落光了。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朗读积累。考虑到学生学习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习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
二、教学准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1分钟:播放葫芦丝乐曲《两只老虎》,同学们边听边唱边表演。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你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葫芦丝)这种乐器是用什么做成的呢?(葫芦)看老师书写,练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葫芦的故事,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整体感知
1、老师把这篇课文变成了一本有趣的连环画,看,这是连环画的封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63页,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要求:(1)、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2)、把要求会认的生字圈出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多读几遍,记住读音。(学生自读,教师写出本课8个生字。)
三、认读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认真,课文中的字宝宝来和大家打招呼了,瞧—(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葫
2、看!摘掉了拼音小帽的生字宝宝,跑到了大屏幕的葫芦架上,你还能读准它的音吗?(摘葫芦)。
3、交流识字方法。(摘葫芦课件)
过渡: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运用咱们学过的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编字谜等等。把你识记生字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交流吧。
4、生字回归词语认读。
过渡:咦,这些生字宝宝摇身一变,找到了他们课文里的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
出示课件:葫芦藤 盯着 邻居
四、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词语回归句子读,巩固生字。
过渡:词语宝宝看了大家的表现可开心了,他们回到了课文中,认真读课文,把生词所在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你画对了吗?送大拇指)
2、屏幕依次出示四个句子指导朗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A、多美呀!老师忍不住要画下来呢!葫芦架——细长的葫芦藤。还要画什么?你觉得我的叶子够多吗?引导学生读,读好,读美——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过渡:真好啊,这样又多又密的叶子才是长满了(随机画),你瞧,花谢以后,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随机画)喜欢它们吗?谁来夸一夸?——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加上动作来夸一夸)
B、感情读文。过渡:是呀,只有葫芦藤、小花、叶子长得好了,小葫芦才能长得好啊,现在我们能不能连起来夸一夸这棵漂亮的小葫芦。
C、精彩片段背诵。
过渡:从你们美美的声音中,老师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葫芦。种葫芦的人更喜欢葫芦,每天都要去看好多次。那种葫芦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时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A、练读句子。B、释义:自言自语。C、 释义:“盯着”这个词都会读吗?做动作,释义(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一个地方,一眨也不眨),说偏旁。
(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A、过渡:我们把这个词再送进另一句话中,练读邻居语言。瞧,多热心的邻居呀!那个人听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可是,那个人听了觉得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练读)那个人认为用治还是不用治?他做得对吗?(继续练读)
(4)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过渡:就是因为他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也不听邻居劝,所以——(引读)
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里怎样?(可惜!伤心!难受。。。。。。)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五、选背句子,积累语言。
1、比赛背诵,争三星。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满蚜虫,快治一治吧。”
2、巩固背诵,讲故事。
过渡:有趣的连环画又打开了,我们一起来合作讲,好不好?
六、读儿歌,巩固识字
大家表现太好了,老师想把一首有意思的儿歌送给你们。(指名读,齐读,指名唱,齐唱,表演唱。
一棵藤上挂着几个葫芦娃,葫芦娃。盯着葫芦笑哇,有了蚜虫不治,落光啦,落光啦!
板书:
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