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精选6篇,社区矫正人员当月学习教育情况怎么写

标签: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法律缓刑司法局 |
分类: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 |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精选6篇,社区矫正人员当月学习教育情况是结合自己的犯错行为和被处罚的事实,写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即可。微号联系13043437895(40元起步),由律师事务所根据矫正书写表格规定代写出内容后自行抄写,更符合规定。
开头:大体概括,引出下文。
中心内容:结合犯罪和当月学习内容写出感想。
结尾:写出今后努力方向。
《社区矫正法》实施后,原“双八”管理中每月8小时的强制性公益劳动不再被强调,取而代之的是第四十二条对公益活动的弹性规定。活动而非强制性的劳动、基于特长而非一刀切的变化使矫正力量本就不足的基层司法所,在没有了惩戒手段后陷入了“执行难”的困境。理解公益属性的劳动教育在“塑心塑行”的社区矫正中具有的新时代意涵,对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可能蕴含的风险进行盘点,认为目前的组织风险、活动风险以及接受风险均比较集中地指向基层司法所,多主体协同也呈现出游离态与碎片化的现实困境。无精力投入、无公益活动场景、无平台支持、无整合的资源成为了制约社区矫正劳动教育开展的关键性障碍。文章通过对T区开展的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实践进行调查,在对风险与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益活项目库及依托现有平台开展公益活动的解决方案,并对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化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以期为劳动教育的操作性丰富与提升提供更多的思路。
为持续深入做好社区矫正对象未成年子女的关心关爱工作,让社区矫正对象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在第73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杨浦区司法局组织开展了社区矫正对象未成年子女关心关爱活动,对全区27户30名社区矫正对象未成年子女进行了帮扶走访,赠送学习用品套装,送上关心与祝福。
为切实做到精准帮困,组织各司法所工作人员对有未成年子女的矫正对象家庭进行走访、排摸、核实,详细了解未成年人就学情况、矫正对象就业状况、家庭困难程度,确定关心关爱人员名单,积极组织入户走访。走访中,鼓励矫正对象不自卑、不气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规守纪,按期解矫;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心理与生活习惯,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之才。通过走访活动,让社区矫正困难对象家庭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减少了社区矫正对象对社会的抵触情绪,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为帮助有未成年子女升学情况的社区矫正对象缓解考前焦虑情绪,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和谐家庭氛围,特邀心理咨询师、从事精神卫生医疗工作30余年的黄慧玉副主任医师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专题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讲座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切入主题,对矫正对象现场提出的各种沟通冲突,归纳起因、分析原因、提供策略,再由点到面,着重说明孩子考前普遍存在的焦虑表现和形成原因,引导矫正对象自主发现可能引发冲突的失当言行,并给予意见建议。过程中,矫正对象认真倾听,虚心请教,踊跃发言,频繁互动,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后,黄老师还进行了“一对一”的个体问题咨询与辅导。
真情流露
“一定会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的监管要求,珍惜改正机会,真心悔过自新,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矫正对象叶某
“会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矫正对象王某
“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矫正对象沈某儿子
马上临近高考,内心也是忐忑无比,聆听此次心理讲座后,内心终于平静下来,我一定会加油努力,考出一个好成绩。—矫正对象王某女儿
工作感悟
“矫正对象王某因重病,每月治疗费用6000余元。儿子13岁,今年上初中,每月生活费用需要1500余元,一家四口依靠王父每月5800余元退休金生活,家庭经济困难。通过走访慰问,我们在落实监管职责的同时,也践行了宽严相济,严管厚爱的工作理念,用真情实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推进了工作,赋予了意义。”—殷行司法所矫正工作人员
“此次关爱活动不仅给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带去了温暖,让矫正对象家庭和未成年子女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有助于矫正对象积极配合监管教育,更好的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同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做好矫正工作的决心,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五角场司法所矫正工作人员。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精选6篇,社区矫正人员当月学习教育情况怎么写,作为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初来的时间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并没用因为我是一名罪犯而对我加以歧视,而是像家人般对我进行教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