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两年了,懵懂而充实的上着每一堂音乐课,但一年来,还没有一次课让自己比较满意的,在这次的研修中,《如何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是在音乐课中,教会了学生唱几首歌?跳会几个舞蹈?学会一些音乐常识吗?而我个人认为,成功的音乐教学,就像《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音乐课,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自然的表演,并能通过小组合作,以即兴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新时期的音乐教学成果评价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跳出了唱歌、跳舞等音乐活动的本身。如通过学生的音乐作品,如何打动我们?如何体现学生是它内在的生命力?如何融合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思想的内涵?
“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
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先学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我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准备一节音乐公开课,我们能感受到,其事前准备工作是上课时间的无数倍,这让我感慨:一周十七八节的课时,如何一一将每节课准备充分,当听完这个讲座后,我茅塞顿开。运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那“先学后教”在音乐课堂上怎么运用呢,我试着选择了《小溪流水响叮咚》这节课,在四年级三班做了试验,在教唱歌词时,我先让同学们根据已有的音乐知识和识谱能力,在我歌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练习,自己会唱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唱,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的是哪几句,四人小组同学共同研讨,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在小组学习完后,检查小组的学习情况,如果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再通过范唱、弹琴或放音进行点拨。
另外,在教学曲谱时,我也运用了“以学定教”这种教学模式。音乐教学中,唱歌并不是难题,困难的是提高学生对曲谱的认识和识唱能力。乐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在生活中不着边际的空洞的抽象思维的东西,因此,很多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甚至有畏惧感,对于这首歌曲,我要求学生自学歌谱,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先学歌谱,通过每个小组的展示,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加强巩固知识,不用老师教就学会了难点和重点。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精神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体”的教学原则。从根本上又体现了现代教学关系中的角色转换,从实质上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音乐,在尝试教学中享受成功。也创造了课堂上学生们千姿百态地展示其自主学习结果的动人景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