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待雪开
静待雪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79
  • 关注人气: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教学设计

(2016-01-15 15:43:53)
标签:

教学

探索

班级读书会

分类: 文本研读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教学设计

◎工作室成员  白玉权

http://s8/mw690/003iuhXzgy6YACndmWXe7&690


【内容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活动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近书中的人物,走近书中营造的温情世界,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体悟作品中对生命,对友谊的诠释。

3.采用班级读书交流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抓住书中打动人心的精彩细节,采用不同方式演绎出来,感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

【设计意图】

    班级读书会是一座桥梁,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效——总结交流前段时间大家的读书收获、困惑。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迁移、运用、创作!正是读书黄金时期的孩子们,更需要以书为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滋养童心,让书香增长孩子们的才干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活动准备】

1.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完成读书笔记。

2.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活动,选择某一种形式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

    3.多媒体课件制作。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流程】

一、方法回顾,举一反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林海音的作品《冬阳·童年·骆驼队》。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

(指生回答)

师: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指生回答)

    1.方法指引:除了内容提要,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板书:预读)

    2.从头至尾按顺序阅读。(板书:泛读)

    3.做读书随笔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每个同学读完之后会有不同的有关《城南旧事》的感想的。

    4.浏览与精读相结合。对整个故事的梗概有大致的了解。然后选择最想阅读的章节细细读来。(板书:精读)

5.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指导学生这些读——记——写的方式都是好习惯。

二、简介作品,整体感知

    1.学生展示手中的《城南旧事》,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

2.你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吗?(出示简介,生补充)

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3.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出示资料卡:《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透过一明伶俐的小女孩——英子的幼稚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她从1957年开始陆陆续续写下了一个个故事,1960年结集出版,取名《城南旧事》。

故事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城南旧事》讲述的故事就是林海音自己的童年。

三、走进文本,交流感受

    1.看来同学们都仔细阅读过这本书了,下面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大屏幕:

A 猜一猜:下面的片段描写的是谁?出自哪个故事?

(1) 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

课堂提问:“她”指的是        )?出自《          》?

学生回答:“她”指的是秀贞 ),出自《惠安馆》。

(2)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课堂提问:“他”指的是        ) ?出自《          》?

学生回答:“他”指的是爸爸),出自《爸爸的花落了》。 

(3) 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   

课堂提问:“我”指的是         ) ?出自《         》?

学生回答:“我”指的是( 英子 ),出自《惠安馆》。 

B 填一填:你能补充相应的作品名称和主要人物吗? 

《惠安馆》——( 秀 贞  

       》——(“小 偷”) 

《兰姨娘》——(        

       》——(  宋 妈   

《 爸爸的花儿落了 》——( 爸 爸  

《城南旧事》——(        

2.说一说: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里,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四、探究文本,精读感悟

1.继续讨论小英子纳闷的事。

A 宋妈是小英子家的保姆。宋妈爱不爱小栓子和小丫头子?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在爱与不爱的讨论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痛苦和无奈。

B 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

师:其实,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很复杂,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老百姓没有好的生活,不仅仅是读书没读好这么简单。有时候生活不是自己可以安排的。将来等你长大了,再回头读这本书,你也许还有新的认识。人是很复杂的,就像海与天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当你认识到一个人不能简单地分成好人或者坏人的时候,你就在渐渐地长大了。

C 秀贞到底疯不疯?

师:这本书是以七岁的小英子的童稚的双眼来看大人的世界。她当然有很多事情是弄不清、搞不明白的。比如说,惠安馆的秀贞姑娘,妈和宋妈都说她是疯子,小英子却觉得纳闷。秀贞疯不疯?借我们大家的双眼,我们来看一看,讨论一下。

五、走进生活,分享快乐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播放音乐童年”)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唱话匣子的兰姨娘”……无不为小英子的童年生活带来快乐。通过这节课《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就让往事像一粒粒珍珠,串起我们七彩的童年。翻阅自己的影集、日记、成长手册,仿佛又回到从前。回顾自己的经历,可以看清自己成长的足迹。向同学介绍自己儿时的故事,大家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体会。

合上这本书,我们看到封底有这样一段字: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课后,老师就请你把这本震撼心灵的华彩美文推荐给你最信赖的一位大人。今天的读书之旅即将告一段落,老师期待大家在学校的图书漂流活动中读到更多好书,让好书滋养我们的精神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