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杰和抗联名将冯仲云——到江南过春节(三)
中国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都是常州人,被誉为“常州三杰”
常州市设有常州三杰纪念馆(常州名人故居管理中心),下属瞿秋白纪念馆(包括故居)、张太雷纪念馆(包括故居)、恽代英住地、吕思勉故居、洪亮吉纪念馆、黄仲则故居等,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瞿秋白故居和张太雷故居分别于1996年和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58名党员之一(中共一大代表13名,北京的李大钊,上海的陈独秀均未作为代表出席),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他曾出使苏联,履职共产国际,是少数几个见过革命导师列宁的中共党员之一。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他作为中共中央委员参加了“八七”会议,组织领导了广州起义,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张太雷事迹展览
中国共产党一大时各地党员名单
履职共产国际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张太雷发挥了独特作用
参加“八七”会议
广州苏维埃政府领导人,代理主席张太雷,秘书长恽代英
1928年,苏联《真理报》刊登张太雷牺牲的消息,并附此照片以示悼念。图为再创作炭笔画(原稿为版画)。
国家邮政局于2011年2月21日发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三)》纪念邮票
在常州,我参观了张太雷纪念馆,纪念馆南广场、序厅、内院分别塑有六块浮雕、张太雷胸像和张太雷立像,均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设计创作,再现了革命伟人的英雄形象。
纪念馆南广场
张太雷立像
纪念馆内张太雷胸像
纪念馆南面是张太雷旧居,一座两进三开间东西两路砖木结构的江南民居建筑。1918年张太雷和陆静华结婚时借居于此,三个子女都出生于此。1987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按原貌修复对外开放,馆名“张太雷故居”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故居复原陈列了张太雷母亲薛氏的卧室,张太雷父亲早逝,全家靠着母亲帮佣勉强度日。张太雷和陆静华夫妇的卧室中摆放着他们的照片以及他们子女的照片。陆静华也是常州人,1927年张太雷牺牲后,她在极度贫困中挑起全家生活重担,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十余年,并养育三个儿女继承张太雷遗志,先后参加革命。儿子张一阳参加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在集中营中,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被国民党反动派折磨致死。
张太雷故居
张太雷母亲的卧室
张太雷和陆静华的卧室
故居小院
故居中陈列的张太雷家世简谱
1950年,张太雷夫人陆静华受毛主席邀请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革命烈士张一阳
张太雷次女张西蕾1938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与新四军一师侦察科长冯伯华结为夫妻。
1983年,陈云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部分革命烈士子女,他们中瞿独伊、蔡妮、蔡博、罗西北、赵施格、郭志成等都是在苏联国际儿童院生活过的。被接见的还有张太雷烈士的女儿张西蕾,刘伯坚烈士的女儿秦燕士、儿子刘虎生等。陈云同志说:“你们的父亲都是建党初期的党员,参加革命比我早,是我的老前辈,其中有的还直接领导过我,他们有的是被敌人逮捕杀害的,有的是在作战时牺牲的,死的时候都很年轻。我们的新中国,是他们和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陈云同志接见部分革命烈士子女
张太雷还有个小儿子张芝明,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组织把他接到延安,1938年初他同一批革命烈士和中央领导人的子女,进入共产国际莫尼诺国际儿童院、伊万诺沃儿童院学习。我在《先驱者的后代》一书中读到过他们在苏联学习生活的经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毛岸英就迫不及待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时曾经在国际儿童院生活过已经上了大学的蔡博、张芝明、刘允斌、黄健(黄平)和赵小炎(赵施格)托毛岸英给毛主席带了一封信,汇报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热切地希望回祖国去,为党和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毛主席给他们回信写到:“蔡博、张芝明、刘永斌、黄平、赵小炎诸位青年同志:永福回来,接到你们的信,十分高兴。正如你们信上所说,新中国需要很多的学者及技术人员,你们向这方面努力是很适当的。这里,只能简单地写几句话给你们,总之是希望你们一天一天成长,壮健,愉快,进步;并希望你们团结一切留苏的中国青年朋友,大家努力学习,将来回国服务。”
先驱者的后代
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冯仲云也是常州人。2008年,他在武进区横林镇余巷薛家前16号的故居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4月8日,常州武进区横林中心小学更名为冯仲云小学,5月29日,在学校内建立的冯仲云教育基地正式落成。
冯仲云教育基地落成仪式(图片来自网络)
我读过冯仲云伯伯写的《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和《冯仲云传》,也读过薛雯阿姨写的《白发回首》,对冯仲云伯伯和薛雯阿姨的故事早已熟知,对抗联的英勇牺牲精神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从我们住的青果巷打车到冯仲云故居大约40分钟,快过节了一路上车很少。来到故居一位老乡过来领我们进去参观,热情地为我们介绍,通过交谈,我们才知道他是冯仲云伯伯的侄子冯明岐。他在故居中精心布置了冯仲云纪念馆,搜集了大量照片和文物,其中有他亲赴东北搜集的抗联用过的弹药和物品,弥足珍贵,纪念馆的展陈都是他自己设计的,花费了大量心血。
冯仲云故居保留着石库门原貌
冯明岐老人给我们讲解他布展的情况
冯明岐老人听说我们还想去冯仲云教育基地参观,他就请他的朋友开车陪我们一起前往冯仲云小学。教育基地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整体为白色建筑,基底前方设置浅水景观,取白山黑水之意,在浅水衬托下,基地整体似白色风帆,寓意抗联精神在新时代扬帆前行。基地外形呈现“人字形”天际线,取山高人为峰之意,寓意冯仲云的伟岸人格。外立面用五块浮雕刻画了冯仲云一生的五个重要经历,展现了冯仲云一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冯仲云教育基地
进入教育基地迎面是冯仲云铜像,他高昂着头,展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展览馆的一层设计成白雪皑皑的东北丛林,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抗联的艰苦岁月。展览馆也收集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和照片,冯明岐老人说不少照片是他提供的,但经过加工处理,图片的质量看起来更好些。教育基地的建设花费了不少功夫。
1955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勋仪式
毛主席为冯仲云授勋
1949年筹建东北烈士子弟学校
在冯仲云追悼会上
常州人文荟萃,在民族解放和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中也涌现出不少仁人志士,我军通信兵鼻祖王诤将军在常州的故居也得到保护和对外开放。到常州休闲度假,参观这些故居和纪念馆,对我国的近代史和共产党史有了更生动形象的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