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的弥勒寺
弥勒市素有“滇南福地”之称,是唯一一座与佛同名的城市。弥勒市城北10公里的锦屏山有一座弥勒寺,山顶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弥勒坐佛。到弥勒的第二天,我们就去锦屏山拜谒了弥勒寺和弥勒大佛。
锦屏山
弥勒寺
山顶大佛香火缭绕
弥勒寺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相传佛祖托梦鸡足山高僧如玉,于是如玉和尚便云游四方,选择一个最吉祥、最具灵气的地方传经布道。一日,如玉来到弥勒境内,午后太阳偏西,走累了的他正在一棵大树下小憩,抬头向前望去,只见云雾缭绕中的山头竟仿佛结跏跌坐的菩萨,如其梦中景像。如玉大喜,于是在山中住下来,募资建造寺院,供奉弥勒佛,冠名“弥勒寺”,并普播梵音,广纳信徒,一时香火旺盛,名传四方。
自弥勒建弥勒寺后,佛教就在这片土地兴盛起来。按佛教教经凡事都有因缘,弥勒地名源于彝族弥勒部,弥勒寺之名源于弥勒佛,弥勒市、弥勒寺和弥勒佛同名正应了一个“缘”字,“所说弥勒,既非弥勒,也是弥勒”。
弥勒寺经清乾隆年间重修,现存的古建筑群主要是民国年间的,分为上寺和下寺,上寺为玉皇阁,下寺名弥勒寺,文革中被毁,现重修为大智院。大智院前有莲花池和龙华宝塔。
玉皇阁(大智院内的第三重殿——北王阁)玉皇殿
重修的大智院
龙华宝塔
1999年,弥勒寺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在山顶修建了一座高19.99米的弥勒坐佛,金碧辉煌的大佛气势恢宏,是现今最大的弥勒坐佛。经山门沿菩提大道共1999级台阶才能到山顶大佛,中间建有天王殿和大雄院,在大雄院的左侧是原来的上寺(玉皇阁)和重修的下寺(大智院),大雄院的右侧有大运院和第一佛手。
锦屏山导览图,大部分建筑是扩建的。
1999级台阶的菩提大道
弥勒寺天王殿前大香炉
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天冠相(不是通常的笑佛弥勒)
护法韦陀有一楹联“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天下事,慈心永驻灵舟可渡世间人”
弥勒大雄院的楹联是“纵观现今无双寺,稽首常乐第一佛”,横批“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佛经说,弥勒佛是如来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他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因未来能成佛,所以人们称他为弥勒佛。弥勒佛曾经化身为布袋和尚四处化缘,总是笑呵呵的,圆头大耳,面带福相。他把化来的斋饭和衣物送给穷苦的人们,受到人们的喜爱。关于弥勒佛的故事很多,“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广为流传。
弥勒大雄院
大雄院石础
弥勒寺第一佛手
听说要登1999级台阶,我们有些望而却步。导游安排我们乘电瓶车上到山顶,然后沿阶梯下山,才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尽管是下山,但要走近两千级台阶还是很累的,我们在半山天王殿内的锦屏素食斋吃了中饭,素食的菜品和主食品种不少,也比较可口。休息够了我们再下山,还不算太累。还有少数腿脚不太好的团友,就直接坐电瓶车下山了。
山顶弥勒佛
拜佛
菩提大道上的弥勒佛铜像,俯瞰山中的寺院。
从大雄院下到天王殿院内
天王殿院内锦屏素食斋
天王殿内
走出天王殿
从台阶下山
弥勒寺山门
弥勒市,借弥勒寺和弥勒佛做文章,成为弥勒市旅游的一张名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