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修订)

标签:
长影旧址博物馆 |
分类: 旅游扎记 |
人民电影的许多“第一”是长影创造的。1947年5月至1949年7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派出了32支摄影小分队深入到前线、工厂和农村,拍摄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编辑了十七集新闻记录片《民主东北》,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多集新闻记录片,它不仅生动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华北解放战争的面貌,而且真实记录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部分实况。影片成功向海外发行,于1950年获捷克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记录片名誉奖。
《民主东北》记录了大量的宝贵史料。为了真实记录,全面反映辽沈战役的进程,有17支新闻摄影队随部队一起行动,优秀摄影师张绍柯、杨荫莹和王静安先后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浇灌了新中国的电影事业。
陈波儿为编导,东影于1947年11月拍摄完成了人民电影的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影片生动揭露了蒋介石发动内战和独裁的丑恶面目,歌颂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陈波儿于1951年英年早逝,以前知道她是个电影明星。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她不仅参加领导了东影的创建,还是我国电影的第一位女编剧、女导演,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创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早年参加了共产党领导成立的革命剧社《上海艺术剧社》,1934年,她和袁牧之合作拍摄了《桃李劫》和《生死同心》而蜚声影坛。
1936年,她率领上海妇女前线慰劳团前往归绥、百灵庙等地慰问抗日将士,与崔嵬合作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1937年,她由叶剑英和李克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她主演了反映淞沪抗战的《八百壮士》,后来奔赴延安从事戏剧、电影创作和组织工作。不久,她率“战区妇女儿童考察团”离延安,渡黄河入晋察冀边区,又经山西、河北、河南、陕西,深入根据地开展抗日民主戏剧演出活动。1940年,她率团抵重庆,广泛宣传八路军在战区及敌后抗敌及生活情况,历时一年多。
之后,陈波儿率团返回延安,任职于中央马列学院文艺研究室和中央党校,导演和创作一批有影响的戏剧。抗战胜利后,她参加主持了长影的创建,1949年秋,她调入北京,担任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艺术处处长。由她直接领导并提出编创建议,完成了包括《中华儿女》、《钢铁战士》、《赵一曼》、《无形战线》、《白毛女》、《翠岗红旗》在内的26部国产影片,这些影片的问世和在国内外放映是新中国电影事业开创性的工作。在她领导下,还筹建了表演艺术研究所(现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她出任所长。她逝世后,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颖超宣读了《悼念陈波儿同志》的悼词,中国文联副主席田汉宣读了中宣部、文化部、全国妇联、文联的祭文,称她是“有着卓越才能的电影艺术家”。
人民电影的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年12月完成),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1948年夏完成),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以工人为主角的长故事片《桥》(1949年5月完成),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5月译制)都是长影摄制完成的。
人民电影第一部故事片《桥》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长影由于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出现严重不适应,遇到了空前危机,到1997年时,已连续六年亏损,濒临倒闭。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长影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启动了改革,历经八年时间,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国电影业中第一家完成改革。长影由改革前连续六年亏损到2011年实现税后净利润6500万元,创长影建厂以来历史新高;影片生产由改革前年产3-5部到2011年年产53部,增长了10倍多;总资产由改革前的2.5亿元到2011年末的20亿元,增长了8倍。
2013年长影旧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08月19日,长影旧址博物馆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老厂区正式落成开放。长影旧址博物馆包括原主办公楼、摄影棚、洗印车间等,通过文物保存、艺术展览、电影互动等形式,呈现电影艺术、电影道具、电影特技、电影工艺、电影生产等多重主题,打造长影洗印车间展区、长影电影院、主题影音乐厅(长影乐团)和配套的长影文化街区等共有人参观。2020年12月17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我们是下午3点多才到的博物馆,参观完原主办公楼的展区,我们又参观了洗印车间、长影电影院和摄影棚,虽然只是匆匆的浏览,但却勾起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祝愿长影能在跟随时代的进步,创造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