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京中法大学旧址

标签:
中法大学旧址杂谈 |
分类: 北京风光 |
参观北京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三层西式楼房(教学楼)


中法大学保持原貌的中式建筑大门

中法大学旧址院内

院内关于中法大学旧址的介绍

教学楼中的专题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


马克思和恩格斯学生时代

中国画《24岁的《莱茵报》主笔》,1842年10月24岁的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笔,发表了很多反映民众呼声,揭露剥削阶级本质的文章。

水粉画《“博士俱乐部”里的年轻人》,柏林的知识界有一个“博士俱乐部”,马克思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

水粉画《忠贞的爱情》,马克思离开《莱茵报》后,与燕妮结婚,在克洛伊茨纳赫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故居,每年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马克思故居留影(摄于2007年)

中国画《伟大的会晤》,1844年8月底,恩格斯到巴黎拜访马克思。

木刻《起草《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写成了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手稿


木刻《忘我地工作》,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艰苦的生活条件、过度的工作和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病痛时时折磨着他,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至1865年底,《资本论》全卷原稿基本完成。

中国画《在《新莱茵报》编辑部》

油画《向恩格斯报捷——《资本论》第一卷完成》,1867年8月16日深夜,马克思看完了《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个印张的校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写信给恩格斯。

中国画《《资本论》在工人阶级中传播》

1848年2月2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军占领杜伊勒里王宫,推翻了路易·菲利普王朝,巴黎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

《国际歌》的作者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

中国画《公社原则永存》

油画《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19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工人党内广泛传播,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危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必须肃清杜林思想的影响。

素描《帮助制定法国工人党党纲》,1880年,马克思向法国工人党领导人口授《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

中国画《撰写《哥达纲领批判》》

中文版《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

丙烯画《简朴的葬礼》,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遵照逝者的遗愿,葬礼非常简朴,除亲属外只有几位老朋友参加,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讲。

伦敦海格特公墓内的马克思墓地是1954年英国共产党为他重修的,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国共产党都为修建这座墓地捐了款。


素描《整理遗稿》,恩格斯在马克思小女儿爱琳娜等人协助下,用了一年的时间整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批手稿。

木刻《撰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国画《口授《资本论》手稿》,马克思生前《资本论》只出版了第一卷,1884年6月开始,卧病在床的恩格斯整理并编辑《资本论》第二卷,他每天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向秘书口授马克思的手稿,晚上对口授的笔录进行修改和加工。



中国画《少年时代的列宁》

油画《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

1899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文报刊上

最早一批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学者、革命先驱

前一篇:在国家植物园赏花(重发)
后一篇:赏花季的北京中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