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参加旅游团的经历
我第一次参加旅游团是在30年前(1990年2月)的纽约。
在马萨诸塞州Newbedford的IPM公司工作实习了一年之后,我打算3月份回国,经老板张乐平先生同意,回国前我前往纽约游览访友。乘了大约5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来到了纽约,我的亲戚丽雯安排我住在了法拉盛区一家国内贸易公司开办的办事处。丽雯和那里的服务员琳达很熟,可以免费住在那里(那时我一个月只有600美元的生活费)。我独自一人在纽约游览了自由女神像,参观了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和联合国总部大楼,登上了100多层的世贸中心大厦。回国前我还打算到加拿大多伦多看望一个同学,在加拿大驻纽约的领事馆办了签证。
纽约曼哈顿世贸大楼双子座
在世贸大楼上俯瞰曼哈顿
在世贸大楼前留影(用三脚架自拍)
自由女神像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
在我住的办事处有一些中文报纸,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条旅游广告,华盛顿D.C二日游包括吃住行总共才75美元,记得我在纽约长途汽车站下车时,查看了一下到华盛顿D.C的长途汽车票价,来回要79美元,参加旅游团还是很划算的,于是我就报名参加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由旅游公司组织的旅游团。
旅游团是由位于纽约唐人街一家华人开的旅行社组织的。2月28日一大早我赶到集合地点坐上大巴出发了。导游是个矮胖的小伙子,父母从台湾移民过来,他算是第二代移民了,他说,因为父母亲都是出来打工的,家里比较穷,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也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大巴是公司租的,司机是个黑人,我们这个团20人左右,基本上都是华人,有一位是大陆自费出来的,说是来考察旅游资源,年纪比我大一些,和他结伴,我们可以互相关照,还可以互相拍照留影。
我们先到了费城(Philadelphia)。费城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东南,临特拉华河,隔河与新泽西州的卡姆登相望,从纽约到华盛顿一般途径此地。费城曾是美国的首都,1776年7月4日英属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在此签署通过了著名的《独立宣言》,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独立。我们参观了具有代表性的签署《独立宣言》的会堂和自由钟。
签署《独立宣言》的会堂前
签署《独立宣言》的议事厅
自由钟
接着我们出发去华盛顿,首都华盛顿全称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波托马克河与阿纳卡斯普亚河汇流处,1789年联邦政府建都选址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吵,南北两方议员都想把首都设在本方境内,最后达成妥协,由华盛顿选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长宽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地址,直到华盛顿逝世翌年(1800年)新都才落成。
在华盛顿我们先参观了国会大厦、它坐落在全城的最高点,常被称为国会山庄,由一个圆顶主楼和相互连接的东西两翼大楼组成,是参众两院开会和办公的地方,也是首都标志性的建筑,在国内人们有时会把它和白宫相混淆,实际上国会山庄比白宫大得多,白宫仅仅是总统的官邸。大厦的部分对游人开放,有许多旅游团在排队等着参观。大厦的大厅相当宏伟,穹顶上绘着宗教图画,有许多巨幅的油画,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雕塑,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一世雕像格外醒目,这位国王1979年统一了夏威夷群岛,夏威夷直到1959年才并入美国,成为美国第50个州。(如今入内参观需要预约)
国会山庄(国会大厦)前
国会大厦中的巨幅油画
国会大厦中的大厅
大厅的穹顶
名人厅
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一世
参观完国会大厦,我们又去参观白宫,白宫虽是总统的官邸,但它装饰典雅的会客厅等部分却对游人开放参观,如今要入内参观就很不容易了。从白宫出来,我们又到阿灵顿国家公墓的大草坪观看了一座群雕,这座雕像是根据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拍摄的一张著名的照片创作的,表现二战期间美、日双方为争夺太平洋上硫磺岛发生的血战,这张照片在美国广为印行,成为绘画、邮票和雕塑的摹本,象征着美军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白宫前留影
雕像《国旗竖在硫磺岛上》
华盛顿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吃过饭我们参观了美国国家宇航博物馆,馆内展示了人类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其中陈列了阿波罗11号的指挥舱,和登月火箭巨大的发动机。
阿婆罗登月船指挥舱
登月舱
巨大的发动机
……(接下来的参观游览活动略)
结束了一天的参观游览,我们在市内吃了晚饭,然后前往郊区一家假日酒店住宿,酒店是新落成的,设施很新,房间也很大。旅游团里还有一位台湾来的女士,打扮时髦,披着一条深红方格毛料披肩,因为也是一个人,有时和我们聊上两句。晚上住下后,她邀请我和从大陆来考察旅游的先生一起去喝茶聊天,我没有随他们去,回房间休息了。第二天我们到佛吉尼亚州一处溶洞SHENANDOAH
CAVERNS参观,在国内游过桂林的芦笛岩,张家界的黄龙洞,这里的溶洞就没有觉得太新鲜。中午吃过饭,我们就开始往回返。一路上高速公路纵横,景色宜人,使人赏心悦目,有人说美国就像一个大花园,一点都不假。
位于佛吉尼亚州的溶洞
回到纽约唐人街天已经黑了,我在唐人街吃了饭才坐地铁回办事处。在办事处住时,琳达曾给我一把大门钥匙,回到办事处,掏出钥匙却打不开门,我使劲敲门,没有任何反应,整座楼都是漆黑的。怎么才出去两天,一切都变了,连门锁都换了吗?真有点像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情节,已经半夜了,我确信没有找错地方,只有等到明天天亮再想办法了。晚上气温越来越低,我穿着毛衣和皮衣,还是有点冷,睡意袭来,也不能干站着,我也学那些无家可归者,从周围捡来些包装箱,在门廊下搭了个窝钻进去睡觉,可是冻得睡不着。12点多了,一辆小轿车停在了门口,管理办事处的服务员琳达从车上下来,我赶紧起身,像盼来了救星,她开了大门,向我解释说,今天客人都走光了,她就和朋友出去玩了,因此回来晚了。我问我的钥匙为什么不管用了,她说,这栋房子有两道门,那是里面门的钥匙不是大门的钥匙,因为是免费住在这里,而且我出去事先并没有和她打招呼,也就没什么好埋怨的,只能庆幸她没有整夜不归,那我就惨了,非冻病了不可,这算是一个小插曲吧。
三十年过去了,旅游业在国内已经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自从退休之后,每年我们都要在国内外出游几次,但第一次参团游的印象却难以忘怀。今年全球疫情肆虐,盼着早日得到控制,还能到各地走走。
注:此文是根据10年前写的回忆《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内容改写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