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遗产(七)
俄罗斯幅员辽阔,有世界遗产29项,18项是文化遗产,11项自然遗产,其中4项是和其他国家共有。我只去过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两大都市,它们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入海口,北纬59°~60°,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座。1703年5月27日,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举行了隆重圣彼得堡奠基仪式,并在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来又扩建为城,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纳入了俄罗斯的版图,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军。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定都200多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成为俄罗斯的敌对国,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发音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将城市改为俄语发音,叫彼得格勒。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1918年3月,首都从这里迁回莫斯科。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了纪念列宁,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遭到德军的围困,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苏联解体后,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颁布法令宣布列宁格勒恢复圣彼得堡旧名。
圣彼得堡市中心的历史建筑大部分是18-19世纪的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列入世界遗产点的就有37处4000多座建筑,其中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彼得宫(夏宫)、康斯坦丁宫、叶卡捷琳娜宫、巴甫洛夫斯克宫、尤苏波夫宫、斯莫尔尼宫、彼得保罗要塞、伊萨基辅大教堂、俄罗斯博物馆等最为著名。
圣彼得堡青铜骑士
伊萨基亚大教堂(金顶教堂)
斯莫尔尼宫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彼得保罗要塞
冬宫建筑群前的王宫广场
冬宫内
十月革命时起义士兵从这里冲入冬宫
彼得夏宫
夏宫喷泉
滴血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
莫斯科曾是苏联的首都,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唱过“莫斯科-北京”。现在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2012年9月到莫斯科游览,正赶上那里在庆祝建城日,才知道,莫斯科是1147年沿莫斯科河而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莫斯科有众多的名胜古迹,纳入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克里姆林宫是建于11-17世纪的宏伟建筑群,曾是历代沙皇的皇宫,是沙皇俄国和世俗权力的象征。它占地28公顷,由三面围墙环绕呈三角形,围墙上有19座互不相同的塔楼,高达81米的伊凡大帝钟楼是1600年建造的,它也是座瞭望塔,可以俯瞰周围32公里的地方。早期的克里姆林宫围墙是木制的,13世纪蒙古帝国的入侵,克里姆林宫遭到严重破坏,1480年,伊凡大帝结束了蒙古国达三个世纪的统治,并努力实现了俄罗斯的统一,如今的克里姆林宫主要是那个时代建造的,原来的木栅栏改为了石墙。原来宫殿边的集贸市场成为首都的主要广场-红场。伊凡大帝的孙子伊凡四世(伊凡雷帝)1547年在克里姆林宫加冕,成为真正的全俄沙皇,克里姆林原来是“城垒”或“内城”的意思,俄罗斯的一些大城市都有古老的“克里姆林”,但1547年后,只有莫斯科的城堡才称“克里姆林”。
克里姆林宫(来自中国大山的博客)
克里姆林宫伊凡大帝塔楼
克里姆林宫内从未使用过的炮王
从未敲响过的钟王
克里姆林宫圣母升天大教堂
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毗邻,北面是国立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前有朱可夫元帅的骑马雕像,不远处是二战无名烈士墓。广场东侧是百货大楼,南面是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大教堂是伊凡雷帝为纪念沙皇俄国占领喀山公国而下令修建的。这座教堂中间是一个带有大尖顶的教堂冠,8个带有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小圆顶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围,再配上九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绝妙无比。教堂是由大小9座教堂巧妙结合起来的,周围8座略小的教堂团团围住中间稍大的教堂,构成了一组精美的建筑群体。9座教堂均为圆顶塔楼,中央主塔高47米,周围是8座高低、形状、色彩、图案、装饰各不相同的洋葱头式穹窿。伊凡雷帝为了别处不再出现这样美丽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筑师的双眼。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被誉为古代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卓越代表。
红场阅兵(图片来自中国大山博客)
红场北面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前有朱可夫塑像
克里姆林宫城墙下的无名烈士墓卫兵正在换岗
广场西北的克里姆林宫
广场南面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莫斯科还有许多旅游景点。
距克里姆林宫不远的世界最高的东正教教堂-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以豪华著称的莫斯科地铁
北欧5国,共拥有40项世界遗产,我去过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四国,但是去过的世界遗产,只有芬兰的芬兰堡和挪威的峡湾。
芬兰堡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港口入口处的六座小岛上,瑞典人于1748年在岛上建立工事,防御俄国人的扩张。工程由瑞典杰出的工程师奥古斯丁·厄伦斯瓦德负责,以星型堡为基本构架,并和在大陆的防御工事构成一个防御体系,使进攻方很难抢滩登陆。在芬兰战争中,这座防御工事于1808年5月3日向俄军投降,为1809年俄军占领芬兰铺平了道路。防御工事原来的名字是瑞典语韦斯堡,芬兰人出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缘故,将其重新命名为芬兰堡。如今它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俯瞰芬兰堡
芬兰堡入口处有世界遗产的标志
芬兰堡中的纪念碑
防御工事的大炮
西挪威峡湾群—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2005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挪威的峡湾是大自然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被国际著名旅游杂志评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美景之首。
松恩峡湾又是其中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240公里,最深处达1308米。纳柔依峡湾处于挪威西部中心地区的松恩·菲尤拉讷郡,是松恩峡湾最迷人的一个分支,也是世界最窄的峡湾,沿岸都是高达1700米的大山,最窄处的水面仅300米。从居德旺恩坐游船到弗洛姆可以饱览纳柔依峡湾,从弗洛姆有火车到米尔达,那里和奥斯陆到卑尔根的铁路接轨,弗洛姆海拔只有2米,米尔达海拔860多米,火车在弗洛姆山谷中穿行,山谷中随处可见飞泻的瀑布,河流边的农舍和教堂,景色宜人。我们走的就是这一条热门的旅游线路。可点击看挪威的峡湾
一起游峡湾的老年朋友
上游船的居德旺恩小镇
峡湾,看起来像我国的三峡
峡湾边的小村庄
乘火车游弗洛姆山谷
山谷中的瀑布
峡湾风光
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也称小俄罗斯)和白罗斯(白俄罗斯)是东斯拉夫人的三个主要分支,历史可追溯到古罗斯王国,基辅是王国的首都,也称基辅罗斯。
乌克兰有7项世界遗产,6项是文化遗产,1项是自然遗产,其中3项是与其他国家共有。我去过两处,一处是位于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及相关修道院和彼切尔斯基(乌克兰语是洞穴的意思)修道院,乌克兰的首都基辅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最古老的城市,位于第聂伯河右岸的台地上。10-11世纪,弗拉基米尔大公和他的儿子雅罗斯拉夫大公统治时期,是基辅罗斯王国最强盛的时期之一。雅罗斯拉夫大公被尊称为“智者”,他主持编修了《罗斯法典》,在他当政时,修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他死后也就安葬在了那里。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钟楼入口
彼切尔斯基修道院12世纪曾是东欧宗教和文化的中心,1051年,安东尼修士在这里开凿山洞潜心静修,感染和带动了当地居民,修行的人数和山洞不断增加,后来修行活动逐渐转移到地上,原来的洞穴成为修道士的坟墓。1240年,蒙古人入侵期间,它曾作为基辅市民的避难所。如今的修道院占地28公顷,院内还建有救世主教堂、圣母升天教堂等。
洞穴教堂院内的救世主教堂
到洞穴教堂的坡道
位于山坡下作为修士墓地的洞穴教堂
另一处是乌克兰西部边境的城市利沃夫老城(历史中心)。利沃夫是1256年,基辅罗斯时期的大公达尼罗兴建的,并以他的儿子命名,称为狮城。由于其地处波罗的海和黑海,以及基辅罗斯和西欧的交通要冲,城市很快就发展了起来。14世纪它被波兰占领,统治了300多年,后归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归波兰,1939年苏德瓜分波兰,它才回归乌克兰。多次归属的更迭,使其不但是乌克兰文化的中心都市,也融入欧洲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宗教。如今它是个热门的旅游城市。
俯瞰利沃夫老城
城市的缔造者达尼罗大公
东正教圣母升天大教堂
旅游城市的街景
拍照制作成老报纸
波兰门是波兰统治3个世纪的遗迹
白俄罗斯有4项世界遗产,3项是文化遗产,1项是自然遗产。我们去过其中的3处。
自然遗产是别洛韦日斯卡亚原始森林/比亚沃维耶扎森林,是和波兰共有的。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白俄罗斯边境城市布列斯特以北,公园面积8.76万公顷,是欧洲最大的平原森林,森林大部分在白俄罗斯境内,一小部分属波兰,在申请世界遗产时两个国家叫了不同的名字。
在森林公园的中心村庄建有前苏联领导人的官邸,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在此签署了《成立独联体协议》宣告苏联解体。森林中的野牛是欧洲最大的动物,为稀世珍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猎绝,后从波兰引进繁殖,种群得以逐渐恢复。
乘车游森林公园
大橡树
森林中的民俗博物馆
被圈养的欧洲野牛
我们去过的两处文化遗产是“米尔城堡建筑群”和“涅斯维日的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建筑群”。它们都位于明斯克和布列斯特中间。
涅斯维日城堡是白俄罗斯最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始建于1583年,是拉济维乌家族的公馆,拉济维乌家族是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后因与波兰统治者联姻,而成为波兰-立陶宛王公家族,曾在波兰-立陶宛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该家族曾拥有过23座城堡,包括我们之后游览的米尔城堡,426座大小城镇,2032处地产,以及10053个村庄。直到“二战”之前,拉济维乌家族还在维也纳、德累斯顿、柏林和巴黎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影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涅斯维日的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建筑群“从16世纪开始建造,到1939年完工。拉济维乌王朝诞生了许多欧洲历史和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由于他们的努力,涅斯维日在科学、艺术、工艺和建筑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筑群包括寝宫、基督圣体教堂及相应的环境景观,宫殿内有10座相连的建筑,形成一个六边形庭院建筑体系。”由于建筑群的建设经历了3个多世纪,因而将中世纪建筑和后来的文艺复兴、巴罗克、古典主义和当地工匠的独特艺术结合了起来。
涅斯维日城堡的俯瞰图片
城堡内
城堡内的水井
外观城堡
米尔城堡始建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为一座哥特式建筑,大约在1568年被拉济维乌家族接管,被改造为文艺复兴式建筑。拿破仑时期城堡遭受战火严重损坏,被废弃了近一个世纪。19世纪末得到修复,并出售给尼古拉·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纳粹作为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开辟为一个旅游景点。
被废弃时的米尔城堡
外观城堡
城堡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