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2020-02-19 09:47:40)
标签:

见心斋

谐趣园

静心斋

分类: 北京风光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疫情肆虐,春节以来宅在家中,翻翻照片,查查资料,网上游园,慢慢回味。
    北京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其中又有不少景致建筑聚集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可算是一大特色。我最喜欢的也是常去的要数香山公园的见心斋,颐和园的谐趣园,以及北海公园的静心斋。
    见心斋在香山脚下,毗邻眼镜湖,香山公园的北门进去,沿眼镜湖南侧上坡,经藤萝架,凤栖松,过一座石桥,就到见心斋了。
    见心斋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清嘉庆年间重修(1796年),是皇帝训诫臣属的地方,起名源自宋代朱熹《朱子语类》19卷“圣人说话。开口见心,必不说半截,藏着半截。”表示说话直爽,没有隐曲。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见心斋入口
    见心斋是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一座环形庭院式建筑。院内有半圆开水池,池水中锦鲤成群,环绕水池的东、南、北三面建有半圆形回廊,回廊中间有一个方亭,叫知鱼亭,方亭对面是三间水榭——见心斋。见心斋设有茶座,平时游客不多,园中极为幽静。2016年,在美国工作的同学来京,我约他来此品茗观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环形回廊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池中倒影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廊中知鱼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池塘正面见心斋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冬日见心斋
    园中的主要建筑依山势而建,见心斋北面有游廊连接着两层的来芬阁,见心斋西面的山坡上是一个不对称的三合院,正厅为“正凝堂”,它的后面西侧二层的畅风楼是全园的制高点。见心斋西侧的假山上是一个方亭,在那里可以俯拍到半圆的回廊和池水。亭中常有人抚琴,琴声悠扬。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见心斋北来芬阁(网上图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网上图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来芬阁内的壁画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三合院正厅“正凝堂”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堂前玉兰和麻雀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偏殿门前的月值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园中的制高点畅风楼(网上图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回廊外南侧假山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俯拍回廊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冬日回廊
    乾隆帝曾在此读书和赐宴群臣,嘉庆帝将此作为修身养性的地方,题诗云:“虚檐流水息尘襟,静觉澄明妙语深。山鸟自啼花自落,循环无已见天心。”见心斋也留给我太多的记忆。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1978年春节的老照片
    谐趣园是颐和园著名的园中园,位于公园的东北角,进东门向右拐,过“紫气东来”城关,沿着山路大约百米,有一座面向西的宫门,这就是谐趣园了。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紫气东来”城关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谐趣园宫门(网上图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谐趣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的,原名惠山园。 嘉庆年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的建筑环绕着池水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连通,清新幽静。
    进谐趣园宫门右手是知春亭,再转向东经过“引镜”拐向北就是“洗秋”、“引绿”两座亭子,北面的“引绿”是一个方亭,从四面看过去有不同的景致,北面隔宽阔的池水相对的是园中最大的建筑“涵远堂”,那里经常举办一些展览,前些年颐和园冬季的梅花展就在这里举行。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谐趣园西南角知春亭、引绿亭和荷花池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洗秋亭,北面是引绿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引绿亭观景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池塘北面的涵远堂
    过了“引绿”亭再往东是谐趣园中最著名的“知鱼桥”。“知鱼”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篇》,说的是庄子和惠子同游观鱼,庄子说,鱼儿在水里游得真快乐。惠子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反驳道,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过了“知鱼桥”就是园子最东边的“知春堂”,知春堂坐东朝西,背山面水,前有月台,月台两侧有台阶上下。“知春堂”北面游廊拐角处是一个别致的圆亭,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小有趣”。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知鱼桥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上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桥后是澄爽斋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最东面的知春堂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游廊拐角的圆亭“小有趣”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老照片
    从“小有趣”往西走,园中北面和西面的建筑分别是兰亭、湛清轩、涵远堂、玉琴峡、瞩新楼、澄爽斋。
    湛清轩在涵远堂侧后,周围的环境幽雅安静,“火烧圆明园”电影里,刘晓庆饰演的慈禧唱小曲“艳阳天”勾引咸丰帝的部分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 涵远堂是谐趣园的正殿,是慈禧来此钓鱼和休息的地方。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在游廊合影的老外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火烧圆明园”的取景地“湛清轩”(网上图片)
    瞩新楼在园子的西北角,“瞩新楼”在乾隆时叫做云楼,它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园内外山体的自然落差,使楼的正面和背面呈截然不同的样式,在“谐趣园”内看它是两层小楼,若在园外看却是一层敞轩。“瞩新楼”前的竹荫中有一山泉流入园中,夏日泉水叮咚,犹如琴韵,取名为“玉琴峡”。“瞩新楼”南面是“澄爽斋”,“澄爽斋”前有一个石砌的月台伸向水中,可尽收园中的美景。“谐趣园”除了正式的宫门外,“瞩新楼”南面还有一个花瓶状的小门,应该也有些故事。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瞩新楼(网上图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面向园外的瞩新楼(网上图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瞩新楼边的花瓶小门(网上图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澄爽斋前的观景月台(网上图片)
    值得一提的还有,“谐趣园”西面的山坡山还种了一片腊梅,每年三月花开时吸引了不少游客。
    紫禁城边北海公园的静心斋,由于近年来才正式对游人开放,所以去的次数不多。 
    静心斋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太子读书的地方,后因乾隆帝喜欢到这里养性休憩,故又称乾隆小花园。从北海公园北门进入,沿着湖水向西南走不远,就是静心斋的正门。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静心斋大门(网上图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静心斋的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斋四周有短墙环绕,南面为透空花墙,使内外景色交融,碧鲜亭紧贴花墙外,起点景之妙。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玲珑剔透,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轩、桥相互辉映,景色优雅。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为乾隆御笔。镜清斋是景区的正殿,它迎门而建,红栏曲廊,金碧辉煌,斋前有一方水池,池中立一太湖石,室内陈列着宫廷什物,其中有螺钿镶嵌的龙榻,慈禧亲笔画的《牡丹》等,常不开放,只能隔窗观赏。镜清斋东为抱素书屋,斋西为画峰室,是当年乾隆帝读书、习画的地方。沿抱素书屋东廊而下,有韵琴斋,因为泉水在这里发出“碎玉声”犹如琴声而得名。韵琴斋左侧隔墙是碧鲜亭,源自大自然的一片新绿而取名。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镜清斋前的水池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乾隆御笔镜清斋(网上图片)
    镜清斋后院的水池左右皆有峰峦岩洞,飞瀑流泉,潺湲不绝,池水之上架有沁泉廊,廊西是用太湖石堆砌的山峰,峰上有一亭叫枕峦亭。廊东有一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拱桥,拱桥北面有焙茶坞,沿焙茶坞长廊而上有罨画轩,庭院的西北角最高处是叠翠楼,有长廊可上,登高观景,定美不胜收,处于多种考虑没有对游人开放。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汉白玉石拱桥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镜清斋后院的沁泉廊、枕峦亭(网上图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沁泉廊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穿廊而过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枕峦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
罨画轩(网上图片)
    相传静心斋的山石园亭最初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所造,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静心斋按名画家的笔法布置,移步异景,宛如一幅幅山水画,还建有“罨画轩”和“画峰室”,从不同角度鉴赏这幅“名画”。
    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增修了斋内的建筑,将铁路引入北海,在斋门口设立小火车站,1900年车站被八国联军毁坏。1913年静心斋经维修后成为北洋政府宴请外国使节的场所。
    解放后静心斋作为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办公地,末代皇帝溥仪特赦后也曾在此办公,1981年11月,静心斋始归还北海公园。
    听说抗联名将冯仲云1953年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时,就住在静心斋,于是翻看薛雯阿姨晚年写的回忆录《白发回首》,原来他们家住的是静心斋旁边的小院子,那里是慈禧仆役住的,房屋已破旧不堪。
    北京还有些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王府大院,但园中园可能要数这三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