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调琐记(1977年)(连载三)

(2018-11-28 06:22:17)
标签:

外调

农垦

湛江

分类: 纪念与回忆
外调琐记(1977年)(连载三)

21日,从赤坎乘车到下桥,离我们要去的农场还有10多里地,听说有电单车可以送客,可我们没有找到。老李给农场打电话,想让人家来接,可找不到那个部门管,打了半天电话没个结果。我说干脆自己走,于是就上路了。这里是雷州半岛最南边的徐闻县(徐闻是湛江市下辖的县,南海舰队司令部驻在湛江),天气酷热,我们只好把脱下来的棉衣抱着,老李前一天还买了三张草席,拿的东西就更多了。老乡们看着我们抱着诺大一堆衣服,都好奇地看着我们,才走一会儿,我们就满头大汗了,很是狼狈。我发现路上走来三辆牛车,就过去问,看是否顺路,能否把我们的东西放上去。前面一个妇女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只是傻笑,于是叫醒了第二辆车上睡着的小伙子,才知道也是去农场的,就把东西放了上去。这下我们就轻松了,有心情看风景,虽然仅早上吃了一点东西,中午没有吃饭,但老李兴致很高,跑到路边的橡胶林中去捡橡胶籽。

到了农场,我们找到政治处,一位鬓发灰白的中年人过来和我们打招呼,说现在政治处还没上班,因为这里天气热,中午休息时间长,先领我们到招待所去休息一下。他身材魁梧,一看就知道是个负责干部。到招待所后,他又叫人找来政治处的吴副主任,具体交待了吴副主任接待我们,还说现在正在开一个800人的代表大会,很忙,晚上再过来看我们。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姓张,是农场的书记。一会儿,政治处的李主任来了,他是个老农垦。解放后,部队有两个师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屯垦,开发了这里的原始森林,种植橡胶,后来全部转为农垦,战士大部分复员,干部留了下来,农垦的干部资格还是蛮老的。

管干部的老张回来了,他正负责处理一个知青因公牺牲的事。吴副主任是去年刚从军区转业的,他把我们介绍给老张,我们就跟着老张去看档案了。农场机关前种了不少我从未见过的果树,向老张打听,才知道那就是芒果树,他说,去年收了好几万斤呢。农场职工分了,芒果的个头可比电影里看到的大。到了海南,可真是大开眼界,过去从来没有见过香蕉、椰子、甘蔗、菠萝等南方水果是如何在地里生长的,还有只在温室里看见的剑麻等热带植物。据说这里原来都是原始森林,人烟稀少,大多是充军来这里的犯人。兵团来这里垦荒后,人口才开始多起来,徐闻县原来有十万多人,现在有四五十万人了。这里全年气温都较高,湿润多雨,一年四季撒下种子就有收获,比较富饶;加上地处偏远,所以流窜犯较多,社会秩序不太好。张书记后来告诉我们,前几天农场里一个后勤的同志去存钱,被拦路抢劫打伤了,现在还住在医院里。

我们看了有关的档案材料,澄清了我所某职工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问题,但对于家庭历史问题还得到广西玉林老家去了解。明天恰好有车送死者的亲友和广州知青办的同志回广州,我们就决定搭车去湛江,然后转道广西。

晚上农场的张书记来看我们,老李提起这里是否能接收安置干部,书记婉言否定了,说农垦的干部比较老,自己的干部提不起来,连上面分配的转业干部也不愿意接收。老李是想给我们单位一个长期两地分居的干部联系工作,我说这里比较偏僻,介绍他来了,将来会后悔,还是不要管这个闲事。这下老李也就死心了。政治处李主任也来了,他15岁参军,当通讯员,18岁转业搞农垦,今年43岁了,他还穿着百衲的军衣,戴着军帽,很朴素。他是广东人,但因从小当兵,普通话说的还可以,也能讲方言,他说雷州话很难懂,但和潮州话有类似的地方,并津津有味地比较了两种方言的差别,他又说,客家话和普通话接近,好懂些,广东还有白话,就是广东的普通话。他管过印尼回国的华侨,也还能讲几句印尼话,可算是个土生土长的语言专家了。

农场职工除了转业的部队干部之外,54年征了一批,什么人都有,成份较复杂。再就是68年的知青,这些人大部分不安心本职工作,那个因公牺牲的知青有个未婚妻,也是农场的职工,就是担心结婚后不能返城了,所以至今没有结婚。有一个知青跟我们讲起农场的情况,说我们的橡胶产量很低,主要是受风害和干旱的影响,不彻底改良品种是没有前途的。他们还说起种植橡胶的经验,例如,割胶,既不能割深,也不能割浅。可惜我们不是在割胶的季节来的,否则可以亲身体会一下。这里白糖很多,许多老乡土法制作拿到自由市场卖,九毛多一斤或换两斤粮票。这里的老乡大多种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还偷农场的橡胶。粮食种得少,不够吃,得从外面调。

广州知青办的同志跟我们谈了谈牺牲知青的处理情况,其实这和我们没有关系,他们愿意说,我们也可以增长些见识。我联想到部队处理这类事的情况,他们的工作还是不错的,死者的亲属也通情达理,死者的一个结拜兄弟讲起华侨在南洋的艰难生涯,觉得和那里比农场的生活还是幸福多了。 

22日,搭车到湛江,一路顺利。死者未婚妻和他妹妹分别时,抱头痛哭,被人扶走了,真是生离死别,令人动心。我们在火车站附近,找了家交通旅店,服务员说,只有平铺,老李还是想住房间,就先把东西寄存在服务台,出去吃饭。没把住房的事敲定,我总有些不踏实,但又想到市里去照几张相,湛江有许多椰树,一派南国风光。于是我们就坐电动三轮车到了市里。我们先到一家“北味春”饭馆,只卖面条,老李想吃饭,就又去别的店,可别的店都已经打烊了,在用水冲洗,等我们再回“北味春”,面条也卖完了。(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超市卖方便食品)我们只好空着肚子转了,在码头和滨海公园照了几张相,挨到吃晚饭的时候,吃过晚饭就赶紧回旅店。旅店换了个老头值班,他一脸怒气,埋怨我们这时才回来,说不仅房间没有,而且连平铺也没有了,索性把我们登记的名字也划了。我也觉得回来的晚了,又埋怨老李住平铺就住平铺,非要等房间。我想干脆坐晚上的火车走算了。老李又向老头赔不是,说好话,老头态度也缓和了些,问我们三楼大厅住不住,我们也只好住下了。雷州半岛是海洋气候,海风很大,听当地人说,即使是夏天,白天温度很高,晚上还要盖被子。住在大厅里,我们亲身感受了一下这里的昼夜温差。外调琐记(1977年)(连载三)

在湛江海边外调琐记(1977年)(连载三)
今日湛江(网络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