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寿寺塔和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
北京西八里庄昆玉河畔的玲珑公园,矗立着一座明万历年间的佛塔,公园虽不大,可秋天,银杏树黄了,映衬着佛塔,景色格外秀丽。还记得2009年11月1日,我们从密云回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车过玲珑公园时,金黄的叶子上挂满了雪,吸引我们停车前去游览,那景色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2009年11月1日慈寿寺塔雪景
公园中的银杏树银装素裹
最近翻看陆波写的《北京的隐秘角落》一书,其中有一篇“一位皇太后生前身后的信仰依靠”讲述了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与慈寿寺塔的故事。
万历皇帝的母亲,生于1544年,卒于1614年,是今北京市通州区漷县人,出身卑微,是泥瓦匠李伟的女儿,十五岁时被送进裕王府做婢女,为当时的裕王即后来的隆庆皇帝朱载垕生长子朱翊钧,朱翊钧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裕王继位成为隆庆皇帝后,李氏被封为贵妃。隆庆皇帝只在位六年就驾崩了,于是年仅28岁的李氏陪伴着年仅11岁的万历皇帝登基。据明史记载,这位李氏贵妃性情严谨,为人敦厚,做事仔细,参政不乱政,秉国不贪权,是母仪天下的模范太后。她对年幼的万历皇帝非常严厉,小皇帝书读不好,要罚跪,做错事不但要罚跪还要自我检讨。每天五更,李太后亲自到皇帝寝宫,呼叫“皇帝起床!”让左右太监生生把他拉起来,两人夹裹着皇帝洗脸更衣,拉上辇车就上朝去,绝不懈怠。
她不是个弄权的女人,万历皇帝16岁大婚后,她便从监督小皇帝学习生活的乾清宫搬到慈宁宫居住,把长大成人的皇帝交给张居正辅佐。她最大的政治贡献就是倚重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推动了明朝中兴的“万历新政”,使已呈衰败相的明王朝迅速恢复了生气。这大约持续了十年,期间万历皇帝从十多岁少年成长为颇有理想的青年皇帝。这十年,也是张居正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管肃国体,推进改革最为辉煌的岁月。至于民间野史将李太后和张居正的关系描绘得暧昧不堪,并无真凭实据。
她是个厚道仁慈、遵从礼教的人,作为隆庆皇帝的宠妃,除了生育了朱翊钧,还另有一男四女,但她始终对无儿无女被隆庆帝冷落的陈皇后以礼相待,陈皇后与太子坐着吃饭,她在一旁侍立,且教育太子爱戴皇后。据说太子朱翊钧对陈皇后也很有感情,每天早上去拜见父母路过陈皇后的住处时必去请安。
明史上还明确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万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是宫女所生,按礼法,应立第一个儿子为太子,但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立宠爱的郑贵妃之子为太子。太后严厉斥责皇帝说,你歧视太子的母亲是宫女,但你的母亲我也是宫女啊!皇帝听后诚惶诚恐,伏地不敢起。
明朝皇帝大多信佛,后宫也多趋佛好佛。史书记载说李太后好佛,并大兴佛教工程。她对五台山道场的建设贡献尤大,出资扩建了塔院寺,使其有今天的规模,五台山的黛螺顶也是在她敕资下修建的。她还先后敕赐十部整套的大藏经给五台山各大寺院。明朝时期,大藏经雕刻版本全都由皇家控制,天下的名山大寺能有一套大藏经就很不易了,而五台山却先后得到十几套。
兴建京西慈寿寺是李太后做的一件殚精竭虑的大事,后世推测李太后好佛,与其出身卑微,欲以佛事神通树立其威严有关。万历四年,她亲自策划大举兴建京城大寺院——慈寿寺,两年后建成。慈寿寺兴建的起因是为太后逝去的丈夫明穆宗(即隆庆皇帝)祈求冥界福祉,为后世儿孙祈祷福运,与李太后本身并无牵连。慈寿寺毁于光绪年间的一场大火,只剩下慈寿塔遗留至今。如今慈寿塔北边修了一个慈寿寺的模型,可见当年寺庙的恢宏,模型用玻璃罩着,有一石刻的说明,称寺庙是万历为母亲祝寿修建的,和陆波的文章相左,那时朱翊钧应该才15岁,太后还在辅政,如此浩大的工程似不应出自小皇帝的意思,但寺庙建成时,万历已经亲政,在这里为母亲祝寿也在情理之中。
慈寿寺塔北慈寿寺复原图
玻璃罩着的慈寿寺复原图(慈寿寺模型)
关于慈寿寺,李太后还编出一个著名的“九莲菩萨”故事。说她居住的慈宁宫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一夜之间宫内莲花盛开,且李太后做梦梦到有九莲菩萨现身授经,而她醒来真的就可以背诵完整的《九莲经》。她就梦中所见形貌,铸造“一凤九首”的九莲菩萨像安奉于寺后殿九莲阁中(在慈寿寺复原图中并未见九莲阁),还命当时的内阁大学士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三位分别撰赋咏莲花之辞,并合刻在“敕赐慈寿寺内瑞莲赋碑”上,这座石碑至今仍在佛塔东北侧,“瑞莲赋”有六千余字,所以文字篆刻得小而浅,目前已经风化殆尽,仅有碑额“瑞莲赋碑”四字。太后被指为九莲菩萨化身的故事广为流传,使出身卑微的太后摇身变为菩萨,确立了太后的尊贵地位。
塔东北的石碑,大概就是“瑞莲赋碑”
塔西北的石碑,不知是不是刻着张居正的碑文
李太后大举修塔建寺,需要银子,以勤俭著称的张居正为了报答太后的知遇之恩,采用了变通的方法,例如将属于皇室的宝和店交给太后的內宫管理,可以用于经营,赚的钱用来补贴李太后修塔建寺之用,使之能用自筹的办法解决所需资金问题。张居正在他为慈寿寺书写的《敕建慈寿寺碑文》中,大加赞赏李太后的善举,还不忘强调慈寿寺的建设资金主要是李太后自筹的。在碑文中确切命名了佛塔为“永安万寿塔”,由于它位于京城西八里庄,又称之“八里庄塔”,又因它曾归属慈寿寺,所以称“慈寿寺塔”。今天它又被叫做“玲珑塔”,盖因其现在归属于“玲珑公园”。
读了陆波的文章,不由得又想去玲珑公园看看,赶在银杏叶还没有落完,再去欣赏一下慈寿寺塔的雄姿。正赶上天高气爽的好天气,来到公园,原来慈寿寺的旧址上如今是一个长方的鉴池,池中倒映着巍峨的塔影,水池两边是成排的银杏树,仍然披挂着金甲。据说原来塔檐角挂有3000多枚风铃,随风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现在已不知所踪。塔身上遍布精美的砖雕,造型精美的护法神像,因风霜侵蚀,已残破不堪,其木质支架贴在塔身面上,虽不甚雅观,但却见证了佛塔的沧桑岁月。
玲珑公园是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去处,天气好,公园里人不少,有跳舞唱歌的,有下棋晒太阳的,带着孩子来玩的特别多,使公园充满了生气。按照书中的描写,再来欣赏佛塔,别有一番趣味。
佛塔鉴池
晒太阳
鉴池边的银杏树
落叶铺地
塔身上的砖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