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清凉山扫叶楼
南京的清凉山是古代石头城的旧址,在南京读书四年,没有去过清凉山公园,更不知道那里还有一座扫叶楼,最近翻看香港女作家陈娟写的《昙花梦》,书中提到了扫叶楼,引起了我的兴趣,此次去南京趁早晨出来散步,特意打了个车前往清凉山公园寻访扫叶楼。
关于扫叶楼,《昙花梦》中是这样写的:“扫叶楼在清凉山南麓。明朝末年,江南有个大画家兼诗人,他姓龚名贤,别号半千。明朝灭亡后,他始终不忘故国,自称明朝遗民,隐居在这里。他画了一幅图画,挂在楼上的佛堂中央。画的是一个老和尚,在西风萧瑟之下,扫着残叶。他的意思是,国破家亡,好像西风残叶,到处飘零。‘黄叶中原走,残局谁收拾’?那个和尚,姿态逼真,栩栩如生,据说就是寓意明太祖,因为朱元璋是和尚出身。这幅画是他的精心杰作,‘扫叶楼’就因为这幅画而得名。其实龚贤的画超过明朝四大画家,他对明末清初的名画家四僧和扬州八大怪都有深刻的影响。四僧是皇室或遗民,明亡之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与龚贤气节相投,又景仰龚贤画风,来往密切,受益非浅。八怪是清朝中叶扬州八大画家,他们诗怪、字怪、画怪,因此号为八怪。他们作画流派多师承龚贤。龚贤的画很多,老僧扫残叶,这幅画是他的代表作,……”
我到清凉山下了车,见清凉山公园大门上题写的“清凉山”三个字正是龚贤的手笔,进了大门,按照看门人的指引顺着南墙上坡,在竹林中拾级而上,就看见一个题有“古扫叶楼”的高门,上面还有两个小字“敕建”。高门的一边是龚贤的塑像,塑像和山石一体,风骨挺拔。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数次游览清凉山,还写有《遥题扫叶楼》诗,他对扫叶楼的来历很感兴趣,曾“三问扫叶楼”,也许是出于避讳,没人说清其来龙去脉。
清凉山公园大门

公园大门龚贤题“清凉山”

拾级而上扫叶楼
高门上古扫叶楼四字,上面有敕建两个小字

龚贤塑像

进了高门,墙上有两块石碑,一块刻着清代散文家管同的名篇《登扫叶楼记》,另一块刻着孔尚任的《虎踞关访龚野遗草堂》,孔尚任的《桃花扇》为大家熟知,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虽然比龚贤小三十多岁,但两人在扬州相识,一见如故,回南京后,两人经常来往。那时的龚贤已步入晚年,孔尚任在物质和精神都对老人多有帮助。据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贫病交加的龚贤又遇“豪横”仗势欺人,强索书画,年历七十的他在病床上愤然离世,令人唏嘘。作为好友,孔尚任为龚贤料理后事,抚其孤子,收其遗书,并将其归葬于祖籍昆山。正是与龚贤等人的交往,让孔尚任对明末那段历史有了详细的了解和感悟,对他日后创作传世之作《桃花扇》启发甚大。
孔尚任《虎踞关访龚野遗草堂》石碑

《登扫叶楼记》石碑
扫叶楼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在清咸丰年间,扫叶楼曾毁于战火,后多次重建,现在辟为龚贤的纪念馆。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别号柴丈人、清凉山下人、钟山野老等,明万历年间出生于江苏昆山,虽是官宦人家,但已家道中落,他幼年丧母,随家人迁居南京,后来龚贤的祖父和父亲迁官入川,自此便音讯全无,一去不复返了。龚贤与其父续弦的王氏留寓南京。13岁时,龚贤师从董其昌学画,青少年时期参加了明末文学社团——复社,与复社的青年士子,切磋学问,砥砺品行,逐渐崭露头角。身处明末清初的乱世,龚贤二十多岁又开始了漂泊之旅,他孤身前往扬州谋生,后又赴海安、桐江,辗转往返于多地。当他再度返回南京时,已年逾半百。最终,他选择了在清凉山下购瓦房数间,并以房前的半亩空地筑起小院栽花种竹,取名为“半亩园”。他曾这样描写“半亩园”:“清凉山上有台,亦名清凉台。登台而观,大江横于前……余家即在此台之下。转身东北,引客视之,则柴门犬吠,仿佛见之”。正是在这不大的“半亩园”中,龚贤卖文鬻画,赋诗教画往往“朝耕暮获,仅足糊口”,虽然经济上窘迫,但总算是清心寡欲地安顿下来了,不料晚年遭“豪横”欺辱,在凄凉中离世。
扫叶楼院内
纪念馆要上午9点才开放,我上午还要去会一个朋友,无缘进去参观了。据说,一进纪念馆就可以看见那幅著名的“扫叶老人像”,画像两侧配有楹联“老不白头因水好,冬犹赤足为师高”,但纪念馆中龚贤书法绘画作品并非原件。离开扫叶楼,我又在清凉山转了转,这里的崇正书院,是明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创建的书院,取名“崇正”,取文天祥“天地有正气”之意。1980年,南京政府拨款重修,由东南大学著名建筑专家杨廷宝亲自指导,历时两年竣工,崇正书院也要9点才能入内参观。

古崇正书院


书院边过道
清凉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清凉山古名石头山,历史上,清凉山西侧紧邻长江。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此筑城置金陵邑,自东吴孙权定都于此,并将石头城建成扼守秦淮河和长江交汇处的江防要塞,以后东晋、宋、齐、梁、陈都定都于此,南京遂有“六朝古都”之称。唐代之后,长江渐西移,石头城如今位于南京市中心。1990年,南京市在石头城旧址修建了公园,我从清凉山出来,不远就是石头城公园,蜿蜒的城墙约3000米,出了城墙的清凉门如今是秦淮河上的石头城码头。过去只知道南京的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莫愁湖、秦淮河夫子庙等名胜,对清凉山、石头城却知之甚少,此次算略补一二吧。
古石头城城墙


清凉门

秦淮河上石头城码头

城墙边原为江滩的龟石群


石头城遗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还是回到龚贤,他曾写下《与费密登清凉台》一诗,诗云:“与尔倾杯酒,闲登山上台。台高出城阙,一望大江开。日入牛羊下,天空鸿雁来。寓之在何处,满地是苍苔。”傅抱石以其诗意创作了绘画《一望大江开》,画中有大片的留白,此次游清凉山,虽未欣赏到龚贤的字画,却留给了更多的遐想。
注:此文参考了《【读城·45】高台出城阙,一望大江开——墨色浓淡话龚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