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碧云寺
标签:
文化旅游 |
分类: 北京风光 |
香山碧云寺
碧云寺始建于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元丞相耶律楚材的后裔耶律阿吉将其住宅改建为寺院,最初叫碧云庵,后改名碧云寺。明清两代均对其进行了扩建,第一次扩建是明正德年间,太监于径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大兴土木,并在寺后为自己修建了坟墓。嘉靖初年,于径获罪,不能在此处葬身。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又在此扩建庙宇,并再次建坟,准备死后葬于此地。崇祯初年,魏忠贤自缢后被戮尸,也不能归葬于此了。魏忠贤的党羽葛九思,1644年随清军入京,将魏的衣冠葬在墓中,成为魏的衣冠塚。直到康熙四十年(1704年),江南道监察御史奉命到西山巡视,看见此处的墓塚,以为是前朝皇帝的陵寝,当知道是魏忠贤的坟后,遂上奏皇帝,康熙下诏将坟铲平。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对寺宇重加修葺,并按西方僧人贡奉的图样,建起了金刚宝座塔,同时在寺的南北修建了罗汉堂和水泉院,对其他殿宇无大变动,所以寺内的殿宇基本是明代结构。唯独寺院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是印度风格的建筑,和北京西直门外的五塔寺相似。
碧云寺最有特色的就要数这座金刚宝座塔了,从山上可以看见绿树中的白塔,塔高34.7米,塔分为三层,最高层矗立着五座佛塔,塔上遍布精美的浮雕。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后,曾在该寺的第五进院普明妙觉殿停过灵柩,因而此殿后改为中山堂,殿中间是孙中山的坐像,边上还停放着当年苏联赠送的水晶棺椁,两边的配殿有孙中山生平展。金刚宝座塔的中层,成为孙中山的衣冠塚。












碧云寺共有六进院,前四进院分别是山门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和菩萨殿,非常规整。南面修建的罗汉堂独具特色,其中有508座栩栩如生的木质漆金罗汉塑像,北面修建的一座水泉院,庭院清幽。碧云寺确是一处修心养性的好去处,可供人观赏游览,2001年他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