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弧菌是南美白对虾偷死症的致病源?

(2012-11-22 14:17:36)
标签:

杂谈

      绿弧菌?混合型细菌?细菌继发性感染?日前,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学术研讨会上,针对给全球对虾产业带来重大损失的对虾养殖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海南大学教授赖秋明、中 山大学教授何建国、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捷均提出各自的不同观点,引发了业内再次对对虾养殖早期死亡综合症的热议。早在今年89-10日,亚太水产养殖中心针对新兴的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在泰国曼谷召开了“关于EMS/AHPNS及相应病理研究区域性紧急磋商会”。不过,在该会议上,170多位专家并没有明确确定EMS/AHPNS的致病因。“绿弧菌是导致对虾养殖早期死亡综合症(EMS)的主要原因。”赖秋明指出,在南美白对虾进行的绿弧菌毒性试验中,死亡的虾与池塘中死于养殖早期死亡综合症的虾具有一模一样的症状。他介绍,发病的虾塘中的水样检测出绿弧菌为300-2000个菌株/毫升。“每升水含有几百个绿弧菌对对虾可能就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无独有偶,在研讨会上,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梁华芳指出,在失败的虾苗培育中亦发现育苗池大量弧菌滋生的情况。不过,对虾养殖早期死亡综合症是否真的有弧菌引起?绿弧菌是不是主要的致病源?对此,与会的国家对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表示质疑。“赖教授的实验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严谨性,不足于说明偷死症是由绿弧菌引起。”在研讨会结束后,何建国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实验绿弧菌是选择性染色观察的结果,所谓的“绿弧菌”有可能就是副溶血弧菌。“实验只对发病对虾的肝胰脏进行弧菌的检测,结果也只有弧菌。”“偷死症致病原因很复杂,并不是由单一的菌种引起,该病症是属于混合型细菌感染。”何建国教授告诉记者,相同症状的病症致病源不一定是一样的。对于早期死亡综合症,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捷在研讨会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免疫系统损坏,导致急性肝胰脏坏死,从而发生细菌继发性感染,最终促使对虾死亡。”黄捷研究员说。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门户网(http://www.bbwfish.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