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鉴赏意境篇之意境题例及答题方法

(2015-06-15 05:45:0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积累
                                               意境题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全国卷二)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案】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赏析】这一首描写农民生产劳动的词作。上片,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前三句写彤云密布,山色阴暗,天下着濛濛的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作者摄取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田园风景图。然后把笔锋一转,奉劝人们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着美丽的花朵,而愁怅满怀,作无病呻吟。绘景生动形象,抒情真切幽邃。短短二十六个字,却跌宕起伏,清新自然,从而,为下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描绘出农民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过片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然而,人间辛苦是三农。春耕、春种、秋收,是农民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结句点题: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他们是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花、怜花、惜花的。前后片上下呼应,表现了作者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整首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表达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质朴健康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四川卷)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筇:此代指竹杖。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

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 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入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列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这首诗除了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写主人公越走离家越近,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绘:倚筇的归客、凄冷的磷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叩住,写情句句步离,从而景真情切地写出了远出的归客在深夜赶路和即将回到温暖的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2006年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3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赏析】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事的忧愤。

  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诗人抓着鸿雁低飞这一景象下笔,含义深邃,意在言外。远景写得阴沉抑郁。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

  芦笋初生渐欲齐。

  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近景的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和远景的幽深低沉刚好形成强烈的对照。以上两句所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芦笋的蓬勃生机给边境带来春色,荒漠的大地上也看到人的活动了:

  无数铃声遥过碛。

  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给人以安谧的感觉。诗人以诉之听觉的铃声让人产生视觉的骆驼队形象,从而触发起一种神往的感情,这样便把听觉、视觉和意觉彼此沟通起来,写得异常巧妙,极富创新精神。这就是美学上所说的通感手法。但联系下面一句,这种感情便起了突变。

  无数铃声意味着很多的骆驼商队。如今它们走向遥远的沙漠,究竟通向哪里去呢?诗人不由怀念起往日平时安西万里疆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应驮白练到安西。在这芦笋初生渐欲齐的温暖季节里,本应是运载丝绸的商队万里向安西的最好时候呀!言外之意是说,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句首一字,凝聚了多么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这首《凉州词》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它宛如一幅风景油画,远近景的结构,层次分明,明暗的对比强烈。画面上的空间辽远,沙漠广阔,中心展现着一列在缓缓行进的骆驼商队,诗的思想感情就通过这一骆驼队的行动方向,集中表现出来,从而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寓虚于实的艺术效果。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4)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答案】(1)流水    白云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2007年全国卷二)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5)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6)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四川卷)(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7)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8、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8年天津卷)(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海南、宁夏卷)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9)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年全国卷一)

次石湖书扇韵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0)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年全国卷二)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2)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第四节  意境题的答题方法

一般单纯的意境题需要注意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诗中展现意境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一般用描述的方式);

第三步,概括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首联的意境特点。

答:首联展示了雄浑阔大的意境。(第一步)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轮浑圆皎洁的月亮,它将清辉洒向人间,天涯海角的友人也在望月怀远吧。(第二步)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绵绵的思念之情。(第三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