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0@365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解析

(2015-12-26 16:28:55)
标签:

365

情感

图片

文化

分类: 随便说说

行行重行行 解析:月白老师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

⑴重(chóng崇):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⑵生别离:是“生离死别”的意思。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

⑶相去:相距,相离。

⑷涯:方。

⑸阻:艰险。

⑹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⑺越鸟:南方所产的鸟。“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⑻已:同“以”。

⑼远:久。

⑽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⑾顾返:还返,回家。顾,返也。反,同返。

⑿“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

⒀弃捐:抛弃。

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一说是指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自己要努力保重自己,以待后日相会

 

释义: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

第一部分: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第二部分: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结构:

  《行行重行行》篇是《十九首》的第一首。诗以思妇的口气写出,写女子对丈夫的无限思念的深情。全诗十六句,可分四层。

 

章法: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五言,十六句。

 

艺术特色:

一、《行行重行行》这首诗,全篇长于抒情,感时伤怀,意切情真。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具有惊心动魄的真情美。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行行重行行》这首诗是把人物置于漂泊的环境气氛之中,用漂泊的景色以烘托人物的情感。

人的感情是抽象的,要刻画离愁、别恨、哀伤、怨思这些情绪,是不容易的,简单的堆砌一连串的形容词也不会引起读者共鸣。《行行重行行》却把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事物表达出来。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将离别的长久,用形容的憔悴,来以对比。即行得越远,形容越是憔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思念催人老去,时光且在老去的容颜里,消逝得无影无踪。就是说,在思念的悲伤中老去的不止是容颜,还有岁月。即而说到,相思的不止是自己,还有流年。

 

2.借事寄情,委婉真切

《行行重行行》还善于通过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通过游子的旅行来抒情情感,使诗中游子形象更鲜明突出。《古诗十九首》注重借鉴《离骚》的抒情性,同时“‘古诗’将叙事与抒情合二为一,词意婉转,诗思纤密,明显呈现出一种低回要眇的美学风貌。”古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那种单纯而优美的抒情性格。

 

二、善用比兴,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具体生动、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古诗十九首》在艺术手法上,就是继承和发展了《诗经》、《楚辞》惯用的“比兴”手法,衬映烘托,比兴兼用,着墨不多,言近旨远,用得意境深远、贴切自然。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古诗十九首》中许多诗篇都能巧妙的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发情感。而且,《古诗十九首》中的“兴”是比较复杂的,并非单纯的“起兴”,有的是在开头“起兴。如《行行重行行》以思妇自叙口吻倾诉别离相思之苦,在料想疑虑丈夫心情时,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起兴,“胡马”“越鸟”皆不忘本,由此衬托出“游子不顾返”的不是,集中体现她压抑不住的内心痛苦。

《古诗十九首》中的“兴”和“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合使用,形成了兴而比的特征。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古诗十九首》永远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三、语言平易,深衷浅貌,语短情长。

在语言方面,古代诗论家有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古诗十九首》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明代的谢榛也认为《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7]《古诗十九首》诗中没有刻意雕琢的华丽词句,外貌看似平淡,但仔细咀嚼斟酌,就知道这些好像陈年醇酒,其味无穷,犹如顺口说来。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似乎从肺腑中自然流淌出来,十分自然。

 

如:《行行重行行》(之一)中,前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简单的文字,平浅的句子,表面看来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写得思绪千里,柔肠百转。首句“行行”动词重叠,使得诗歌形象处在连续的动态之中,暗示路途漫长,再一重复,“行行”、“行行”表示路途更加漫长而遥远,有走不尽的意思。说明“生别离”的缘由;表明相去之远、相别之久;暗示游宦或游学的无果而终;预示了会面的虚无和缥缈。“与君生别离”的“生”字,表明不应当别离而生生别离,这对于女主人公心灵上的伤痕,深锐刺痛,不难想见。最后两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表现了诗人的无奈、愁闷,只得搁下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而给以恋人贴切的安慰和深长的祝愿,自然流露出这种相亲相爱、始终不渝的真挚情感。

平易自然的语言,给予人们亲切、明朗、纯朴的感觉。

 

四、巧用叠词,准确和谐,生动传神。

《行行重行行》在语言上的另一特色是叠词的运用。《文心雕龙》中曾经说过《诗经》中的叠字:“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行行重行行,是两个重叠字的,两次重叠。两个行行叠词,强调了行走的遥远。

 

影响: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数字对仗的雏形)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工整的对仗。比兴的典范。)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说人瘦,却说衣服宽大。是对比手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http://s4/mw690/003ilBo4zy6Y4LQ8H5N33&690行行重行行 解析" TITLE="360@365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解析" />

http://s11/mw690/003ilBo4zy6Y4LRjtSG8a&690行行重行行 解析" TITLE="360@365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解析" />

http://s6/mw690/003ilBo4zy6Y4LS93nvf5&690行行重行行 解析" TITLE="360@365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解析"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