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标中关于音乐的理念是什么?

(2012-12-01 10:45:32)
标签:

校园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新课标中关于音乐的理念是什么?

双林镇大姜小学:刘炳光

答:新课标中关于音乐的理念是什么?

 

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从十个方面加以阐释:一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二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三是面向全体学生、四是注重个性发展、五是重视音乐实践、六是鼓励音乐创造、七是提倡学科综合、八是弘扬民族音乐、九是理解多元文化、十是完善评价机制。新课程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代之以学生的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根据近年来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与教学尝试。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尝试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能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要想尽一切切实可行的办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是一个"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想法去做,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促进、互相发展,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通过游戏把学生带入情境。

 如第六册的 《水晶般的心》综合训练(二),《小牧笛》综合训练(三),《 鹰》综合训练(三),《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综合训练(三),都是节奏填空练习,我是这样用游戏导入的:

 (师)同学们好,下面咱玩一个节奏接龙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游戏规则如下:

 1、       A同学拍读出一条2/4的节奏,如XX XX 

 2、       要求B同学在重复A同学的第二小节的基础上再创编一条2/4的节奏如XX |

 3、       C同学在重复B同学的第二小节的基础上再创编一条2/4的节奏如XX X| - |,依此类推。

 4、       同学们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先找出几个(音乐方面较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示范游戏以激起同学们的兴趣。

 教师先创编一条两小节4/2的节奏:"X XX |" 让其中一个同学接龙。

 学生犹豫了瞬间创编出了:XX X| …

 看到学生的确学会了这一游戏的方法后,于是让学生们开始做起了节奏创编接龙游戏,很快学生便进入了交色。

 师:同学们!你们做得非常棒,我们游戏进行得很成功(于是我话锋一转):

 "我们按照刚才的思路做《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综合训练(三)"。我接着问:"谁能把综合训练(三)这上面空白的小结填上自己创编的节奏?"

 学生们""!很自信的举起了手,随后我找两个学生上黑板板书,让其他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于是下面的课上得非常顺利。

 由此可见,创设与音乐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能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活泼性和快乐性。

 二、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如组织讨论这一形式,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动物、故事、游戏来吸引学生,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口、动脑;然后演一演、唱一唱、敲一敲、跳一跳等多种适合学生心理活动的形式,让他们在动中探索、思考、创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对音乐的体验都是不同的。任何一种音乐体验,不管是演奏、简单的创作、即兴表演还是听赏,都是一个特殊个体的创造。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找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不同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的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如在学生学会一首歌曲时,让他们每个人都尝试创造性的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及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表现歌曲。小组表演没有所谓的主角、配角,每一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一个角色,每个角色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才能完整的表现歌曲。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的最佳途径之一。具体表现为对歌词的创编、对演唱方式的创新、对歌曲表演的创新等。

     如在学习第六册第五课《小牧笛》后,我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编。有的学生把歌词"小牧笛吹吹歌,哥哥放羊我放鹅,我把羊群赶上山哟,你把鹅群赶下河 "创编成:"小竖笛吹吹歌,同学跳舞我唱歌,我把歌儿唱得响哟,你把舞哟跳得好 "。创编得多么合理呀。

     无论那种结果都是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发现、对比、更正的过程。谁能说得准这些的孩中没有"卓别林",谁又能说得清他们中没有"贝多芬"。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创编活动来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活动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这要与音乐专业创作内容区别开来,不要对创作结果要求过高,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该予以关注,可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发展其音乐创作能力。

 三、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尝试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已经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就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说明学生的直接经验远比间接经验的获得印象更深。

     如我给学生上音乐第六册第五课的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京调》时,为了介绍京剧,必须从京剧的历史介绍起,我想与其我来介绍,不如让学生主动自学,一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来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多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毕竟老师讲的范围有限,同时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于是我在前一节课下课前布置:"同学们,老师想了解我国的国剧和他的有关知识是什么?你能在下一节课讲给老师听吗?我们比一比,看是知道的多"

 到了上该课时:

 师:你知道我国的国剧是什么吗?

 生:京剧!(几乎全体学生这样回答)

 师:谁能说说关于京剧?

 ""的一声几乎全体学生举起了手。

学生甲:京剧又是我国的国剧,分四大唱腔,有生、旦、净、丑。

 学生乙:京剧使用京胡伴奏的,还有锣、鼓、梆子、三弦等。

 学生丙:京剧有脸谱,好多好多咧!

 学生丁: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

 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另一学生讲得更好,更全,他拿着自己写的手稿: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好极了"!我禁不住脱口赞扬起来。如果学生不查资料他是不会介绍得如此准确的,那么,查资料时他肯定不只是学习了仅仅这一点知识,这不就是我们所要的效果吗?

    通过对问题的"",才能看出学生的"",不放哪里会知道学生会如此的好学。"",会让学生大开眼界;"",才知道学生会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也才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初步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更加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无量的,这不就是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目的吗?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也会不断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无拘无束地真正地在课堂上主动的""起来,才能进一步变"要我学""我要学";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与活动中增强学生自信心;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教学目标才会达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