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居敬但生君子气,行简自有贤者风”
丁酉十月十三,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晴。
学一幅对联”行简”。
居敬但生君子气,行简自有贤者风。
“居敬行简″一词释义(网上资枓)
居敬行简,语出《论语.雍也》,意为内心严肃,办事简要。
《论语》雍也篇第六
6.2
”仲弓”章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译注》杨伯竣先生译为:
仲弓(冉雍)问及子桑伯子这个人,孔子道,“他简单得好”。仲弓道,"若存心是严肃认真的,而以简单行之,[抓大体,不烦琐]来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若存心是简单的,又以简单行事,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道,″你的这番话是正确的“。
“居敬行简″之解二(网上资料)
“居敬”,强调的是工作态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为官治民,首先应该居心恭敬,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严肃积极的对待需要处理的工作事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行简”,指的是工作方法,要做到择其要者而不烦琐。行简不是单纯的简单行事,而是要在纷繁的事务头绪中抓住重点,顺势而为,化繁为简。
“居敬行简″之解三(网上资料)
仲弓说:“如果居心诚敬而行事简约,不烦扰人民,不也就可以了吗?如果存心简约而行事再简约,岂不是太简略了?“
居敬:居心诚敬的意思。行简:为行事简约不扰民。简:简要,不烦琐。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无乃:岂不是。大:同"太"。
朱熹 集注:“言自处以敬,则中主而自治严,如是而行简以临民,则事不烦而民不扰。”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四》:“居敬既不易,行简亦自难。”
“居敬行简″之解四(网上资料)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
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也就是冉雍问孔子,老师觉得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也,简。”可也,是孔子肯定子桑伯子其人的本质是好的,接下来的一个“简”字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认为孔子微词子桑伯子办事太简略,另一种是认为孔子褒奖子桑伯子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说到这里,大致介绍一下子桑伯子这个人。很多论语译注均说此人难以确考。不过,在清朝刘宝楠先生的《论语正义》中认为,子桑伯子这个人就是《庄子.
大宗师》篇中的子桑户。我觉得这个说法很靠谱,因为这个子桑户也是春秋时期鲁国人,而且他也非常符合
“可也,简”的这个评价。据传他为人不受礼法约束,简放轻脱。屈原在《九章•涉江》中有:“接舆髡首兮,
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
贤不必以。”的诗句。是说,“接舆徉狂而剃去头发,桑扈愤世而不穿衣裳走路。忠心耿耿不一定被任用啊,贤德之士不一定被推荐。”
其中的桑扈臝行说的就是这位子桑户,他为了表达自己不愿参与到当时混乱的政局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意愿,袒露身体走在大街上,这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之举。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孔子及冉雍对他很熟悉并且谈论他是很合理的。而且汉代刘向所著《说苑•修文》篇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去,子桑伯子门人不悦,曰:“何为见孔子乎?”曰:“其质美而文繁,吾欲说而去其文。”
讲的是孔子和子桑伯子两人相见的情景,孔子繁文缛节,子桑伯子则纯任天性。这是一则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从中不难看出孔子和子桑
1/4页
伯子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而这般看来孔子评判子桑伯子这个人一个“简”字也是相当的贴切中肯。
不过,这个子桑伯子究竟是不是子桑户,孔子对他究竟是颇有微词还是赞赏,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有价值的是冉雍接下来一段话,这段话说得十分精妙,是一段为政纲要之铭言,以至于孔子都禁不住赞叹道:“冉雍你说得对啊!”。冉雍是这样说的:“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意思是“一个人平时自居于敬,严谨用心,行事简约,政事简明,以此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而一个人若对自己要求简单随意,再行事简约,那恐怕就太简单了吧。”子桑伯子以行事简约而闻名,冉雍问孔子对子桑伯子的评价,或许是想听一下老师对简约行事的看法,但是孔子只说了一个对子桑伯子相对宽泛的评价,冉雍这才补充了这样一番话,显示了他对于如何治理政事的独到见解。
前一章中,冉雍被孔子评价为“可使南面”,孔子难得把一个弟子看得如此之高,这里且不说冉雍的德行,单就这一番论述也再一次证明孔子的识人之慧。这两句简简单单的话语,道出的是从政与为民,复杂与简单之间的矛盾统一。我们看“居敬行简”和“居简行简”,虽然都是行简,却是两种境界。“居敬行简”是做事时心中严肃认真而行动简约。“居简行简”是说心里只图简便,做事简易粗略。冉雍认为,为官治民,同样是行事简约,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是值得推崇的,不亦可乎;但若是本身心不在焉,对事业和百姓就不用心,却又简单从事,则是不认真、不负责的表现,行事太过简单草率了。
而“居敬而行简”,从为官从政的角度讲,更是一种相当高明的领导艺术。看似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有没有“居
2/4页
敬”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有一句古话:敬是圣学一字诀,
中是千古道脉宗。“居敬”,强调的是工作态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为官治民,首先应该居心恭敬,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严肃积极的对待需要处理的工作事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行简”,指的是工作方法,要做到择其要者而不烦琐,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用《淮南子〃诠言训》中的一段话来解释就是,“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行简不是单纯的简单行事,而是要在纷繁的事务头绪中抓住重点,顺势而为,化繁为简。唐朝柳宗元著名的政治寓言《种树郭橐驼传》中,描述了一位种植技术高超的民间园艺师郭橐驼。这位园艺大师在谈及他的种植诀窍时说,我不过是让树木依从它们天赋本性而自然成长罢了。他人在移植树苗时,总是粗暴地将树根从土地中拔出,移植到位后,从早到晚时不时地去抚摸甚至摇撼它,时不时地浇水施肥,时不时反复翻检它的枝叶,担心它死去,然而这样尽心尽力的结果,树仍然还是死去了。因为太多的人为因素遏制了生命的自然成长呀!
我则不然,选中了一颗树苗,就小心地将树根周围的土也连根系一起兜出来,移植到位后仅稍微浇些水和天然肥料,就不再去多管它了。不去妨碍它自然的本性,反而极容易存活。
郭橐驼依从自然的原则,没有那么多虚套烦扰的形式,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成就。这就是“简”的精神,也就是“道法自然”的精神。
天下事理有共通原则。为官从政的“行简”正如培植植物,也需在充分认识与谨慎对待的基础上,运用最为合理、简明的方法来处理各种事务。不受制于任何表面上的理论学说和形式主义,最终获得良好的效应,此即“大道至简”。
“简”之所以“可”,在于“事不烦而
3/4页
民不扰”。汉朝初年,正是连续几任明君大行简政,无为而治,革除了秦的许多苛刻之法,与民休养生息,才使国家逐步走向安定,有了“文景之治”。
居敬是态度,行简是智慧,“居敬而行简”
实际上体现的是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冉雍的这般见解不仅继承了儒家的厚重,而且还糅合了道家的风骨,确实不辱没孔老师对他“可使南面”的评价。
其实,我感觉刚刚结束不久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居敬行简”的倡导,我们反对“四风”尤其是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为形式主义往往是简单问题复杂化,官僚主义往往是不顾及群众的感受,没有敬民、敬业之心,却喜欢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惜制造所谓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真正要除弊“四风”,不妨从“居敬行简”做起,抓工作、干事业,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积极;同时还要把握根本,扭住关键,注重实效。越是身肩重担、身居要职,就越要驾驭全局、把握重点;越要举重若轻、抓大放小,越要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这样才既能把事情办好又不劳民伤财,
才能真正做到
“为民、务实、清廉”。
相关推荐文档
盛世往往居敬行简轻徭薄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