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行唐县城升仙桥、封崇寺、文庙、香莲寺

(2017-06-24 21:43:09)
标签:

杂谈

探访行唐县城升仙桥、封崇寺、文庙、香莲寺

探访行唐县城升仙桥、封崇寺、文庙、香莲寺

2017624,星期六,多云转晴。

今天丁酉六月初一,良辰吉日,心想事求。

骑行行唐县城,探访升仙桥、封崇寺、文庙、香莲寺。

115分行唐教师进修学校往回返。1151分良下村北,1159分良下大街发车,车费10(每人6)1226分汽车站。

过去人们去行唐县城,有两条路线。

西线,樊家庄村东、闵镇村东、东正庄村东(东正西,、岳yao(村西)、国防公路,大多是沙道,好走。

东线,穿过新乐王村、行唐东正、西安香、米霍,白庙村西.

 

 

行唐古城

(摘自行唐县政府网站>走进行唐>历史概况>)

行唐县城座落在郜河之滨,是一座千年古城,古称犊乾城,今称龙州镇,自北魏后期行唐县治迁治于此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行唐城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为土城,天宝元年(742年)动工,历时十五载完工,其时周长五里七十五步,高二丈,阔三丈五尺。池深八尺,阔二丈。行唐城池其形似罐,西门为口,南北门为耳,东无门为底,世号“罐城”。三门皆有其名:南曰“俯郜门”,以郜水绕其前;西曰“晚照门”,爱夕阴也;北曰“平恒门”,以恒山之下以此甫平之意。城池四周皆有护城河环绕,常年流水不息,闭起南北门,非经西关升仙桥莫入。

 

行唐升仙桥

(行唐县政府网站/魅力行唐/文物古迹  作者:政府网更新时间:20121029)

升仙桥坐落在旧县城西门外护城河上,始建于唐代。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重修,是一座并列砌筑的单孔弧敞肩石拱桥。长15.3米,宽6米,桥面到河底高4.7米,主拱劵用20道单劵并列砌筑,现存跨径11.3米,中间高2.7。主拱两端各负小劵,用8道单劵砌筑,跨径2.45米,拱矢0.5米。大劵和小劵的劵脸右石上均有雕刻。升仙桥与赵州安济桥、永通桥结构基本相似,被誉为安济桥的姊妹桥。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升仙桥的传说

传说当年鲁班爷一夜之间修了一座赵州桥,还剩下了两块石料,就把它装进捎马子里,到山西浑源州去看他妹妹修的悬空寺。走到行唐城,他觉得又机又饿,见城西门儿那有个客店,就进了客店,要了一壶酒、两盘菜,自斟自饮起来。那时候,正是初冬时节,护城河上都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冻凌。鲁班爷正喝酒哩,就看见行唐城那边过来一个大汉,背着一个老婆儿走到护城河边上,脱下鞋袜挽起裤腿下了水,那冻凌碴子把腿都划破了,可那大汉也不怕疼,背着老婆儿过河进了西门。鲁班爷叫过店掌柜一问,才知道这个人是行唐城西关的人,叫杨戬,排行老二,人们叫他杨二郎。这个人是个大孝子,老母亲有了病,二郎就每天背着老母亲到城里去看病。那时候,西门外的护城河上没有桥,人们进城都是趟着水过去。二郎夏不嫌热,东不嫌冷,一天不隔背着老母亲进城,挺受罪可一句怨言也没有,人们见了没有不夸他孝顺的。鲁班爷一听,心里挺敬重他,也就不到悬空寺了。趁着天黑没人,叮叮当当一宿造了一座石头桥。后来二郎背着老母亲到城里看病,再也不用趟着冻凌碴子水过河了。

后来二郎得道成仙,玉皇大帝召他上天庭位列仙班。头上天,二郎神想起鲁班爷为他造桥的事,不忘旧恩,特意到那座桥上边拜了三拜,答谢鲁班爷的相助之恩,接着就踩着一朵祥云上了天。人们见二郎在桥上升天成仙就给这座桥起了个名字叫“升仙桥”。

 

行唐封崇寺(资料之一)

(行唐县政府网站/魅力行唐/文物古迹  作者:政府网更新时间:20121029)

位于今行唐县城龙泉中学院内,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隋、宋、明代均曾重修,其天王殿、大殿两座木构建筑保存完好。大殿高约9米,面积169.5平方米,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琉璃瓦歇山顶为砖木结构。该寺原名道济院,宋雍熙时高僧崇辨有道颇著灵迹,宋主封之,始更今名,是我国珍贵的古代建筑,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唐封崇寺(资料之二)

(摘自行唐县政府网站>走进行唐>历史概况>)

封崇寺大殿 位于县城龙泉中学院内,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均曾重修。大殿高约9米,面积169.5平方米,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琉璃瓦歇山顶,有侧角升起。檐下有斗拱,明间三朵,次间二朵,为五彩双下昂。攒拱为抹角式明间一朵,大而出如意,拱中间蚂蚱头出龙头,为砖木结构。

封崇寺天王殿 位于县城东街小学院内,与封崇寺大殿同时建造、重修。座北朝南,高约8米,面积13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布瓦歇山顶,无斗拱。每个柱头上出一个如意头,为砖木结构。

 

行唐文庙大成殿(摘自行唐县政府网站>走进行唐>历史概况>)

文庙大成殿 位于县城东南行唐中学院内。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顺治十三年(1656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十六年(1707年)、六十年(1721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均有重修。大殿建在一米高的砖台上,殿前有正方形月台。殿高约9米,面积30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琉璃歇山顶,大殿月台前石刻斜面台阶,阶正中有方形云龙石刻浮雕,形象生动

 

 

行唐城隍庙(资料一)

摘自《城隍庙》(行唐县政府网站/魅力行唐/文物古迹  作者:政府网更新时间:20121029)

位于县城北街县政府招待所院内。始建于明天顺、万历及清康熙、雍正、嘉庆年间均曾重修,为砖木结构,殿高约12米,面积220平方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布瓦歇山顶,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唐城隍庙(资料之二)

(摘自行唐县政府网站>走进行唐>历史概况>)

城隍庙位于县城北街县政府招待所院内。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四年(1726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均曾重修,为砖木结构,大殿建在0.5米的高台上,殿前有长方形月台。殿高约12米,面积220平方米。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布瓦歇山顶,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

 

行唐城隍庙(资料三)

摘自《宗教文化》(行唐县政府网站/魅力行唐/地方文化  作者:政府办 更新时间:20120518)

城隍庙始建于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今重修一新,为境内现存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

 

行唐香莲寺

摘自《宗教文化》(行唐县政府网站/魅力行唐/地方文化  作者:政府办 更新时间:20120518)

据清县志载,当年 全县建有较大规模的寺院54座,各种庙宇数以百计,且多建于唐、宋、元时期,尤以元代为盛,今仍存封崇寺、香莲寺、琉璃庙和阿牟院遗址等佛教建筑,见证了行唐古县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

香莲寺始建于宋宣和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位于县城龙州大街中部路南,坐北朝南,占地6000平方米。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90年代后,香莲寺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1995年在省、市佛教协会的指导下,行唐县制定香莲寺建设规划。1996年,县委县政府筹集10万元资金修复香莲寺。1997年,完成第一期工程观音殿、僧舍和围墙的建设。1998年 月大雄宝殿举行奠基仪式。2004年,开始筹建二期工程大雄宝殿山门建设。20056月竣工并对外开放。修复后的香莲寺为钢混仿古建筑,褐色布瓦顶,红墙,红柱,红门窗,端庄,典雅。门口为硬山式建筑,一大两小三个拱门,均为木制红漆,正中拱券门上方镶有“香莲寺”3个金色大字,大门两侧楹柱中的楹联书有“香飘佛国,蒙熏十方法界,莲开净土接行六道众生”。大雄宝殿为歇山式重檐建筑。正门上方挂金字匾额一块,上面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殿内所有圣佛都是铜质金身,这在河北省各寺院是绝无仅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