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正是登山之境界

(2013-11-01 08:31:05)

“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正是登山之境界

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的散文《鼎湖山听泉》中有一段话,“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读了很有同感,“了无杂尘”,这也正是登山之境界。不过,这种境界只有在人少的山中才能找到,在游客如织的景点里是找不到的。

又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描写的境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实在僻静的农村宅院里也能找到“无尘杂,返自然”的境界。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倍寻为,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散文《鼎湖山听泉》有关资料

 

《鼎湖山听泉》是上学期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也是苏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的第一篇课文,选自1982122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这是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时,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优美的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篇散文也入选了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

谢大光194312月出生,山西临猗人,当代散文作家。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落花》,报告文学集《天鹅之歌》等。报告文学《铁凝和她的父亲》获天津市优秀作品奖。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公里,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与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 广东四大名山 。 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鼎湖山面积1133公顷,最高处的鸡笼山顶高1000.3米,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眷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活的自然博物馆

鼎湖山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公元676,惠能高僧的弟子智常禅师在鼎湖山西南之顶老鼎建白云寺,此后,高僧云集这里,环山建起三十六招提,前来朝拜、游览的香客、游人越来越多。明崇祯年间,即公元1633年,和尚在莲花峰建起莲花庵,第二年又迎来高僧栖壑和尚入山奉为主持,重建山门,改莲花庵为庆云寺,到了清代,庆云寺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岭南四大名山之首。鼎湖山因为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而蕴藏着丰富的泉水,从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流泉飞瀑。幽深的自然景观,东西两溪流形成两大景区:天溪景区、老鼎景区。九十年代新开发的鼎湖山新景区叫新鼎景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