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作没骨花皆以草而为之”有关解释
(2013-10-12 18:02:10)“古人作没骨花皆以草而为之”有关解释
有一幅“荷塘秋色”的窗帘,上面写着“荷塘秋色”和“古人作没骨花皆以草而为之”。 “古人作没骨花皆以草而为之”这句话第一次看到,不知道什么意思,便上网查了查,有关“没骨”或“没骨花”资料繁杂,说法较多,而“古人作没骨花皆以草而为之”这句话查不到准确出处,也没有更为具体的解释,只能从“没骨”的一些解释中得到一些大致的理解。
一般说“没骨”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而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
没骨画有没骨山水和没骨花鸟两种。
没骨山水,相传为公元557年以前就由南朝张僧繇创始,用青绿重色画的山水画,并染出明暗部分,与西方画的形式相似。其后唐朝杨升传张僧繇法,擅没骨山水。
没骨花鸟,相传始于五代后蜀黄筌,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初期的徐崇嗣效学黄筌,单以色彩作花卉,名“没骨图”。但经人考证实为清朝初期的恽寿平所创。
有关资料:
没骨花【注音】:méi/mò gǔ/gū huā
【释义】:1.北宋徐崇嗣画花卉,仅用彩色描绘,不加勾勒,谓之"没骨花"。
在没骨花卉方面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他就是清朝初期的恽格(1633—1690)其又名恽南田,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画家。他的山水画与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吴历齐名,合称“四王吴恽”;他的花鸟画以“没骨法”花卉写生蜚声画坛;并开创了“常州画派”。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他幼年随父抗清,失败后隐居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