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泳记

分类: 听玉 |
万一呢?
心里暗暗有打算:不能用更衣室,大不了就在车里换泳衣嘛。
果然“万一”了。
奇特里的一个小岛,就是冬天去看夕阳的那个岛;岛屿周遭三座灯塔,守着奇特里和普斯茅斯的出海口。缅因州南部海岸若不是礁石岩岸就是青灰色细如泥的沙,远不是汉普顿一类的海滩所能比拟,更有长而缓的海底,退潮时分,沙滩广阔延绵入海,只管往海里走,走几百英尺,海水尚未及腰部,孩童们都在海中央的礁石上跳水,而且绝不是游过去,竟都是走过去的。水底亦是细沙,海水翡清翡清的。所以也不用去“长”沙,也不用去欧坤,随意找一个小岛,一个“不成体统”的公园下海即可,岸边绝没有救生员,人家根本就不是准备给你游立秋泳的嘛。
先在岛上稍稍逛了逛。
人们在草地上、沙滩上、山坡坡上各个占地为王,讲究的在海边扎出好几顶凉棚,连液化气烧烤炉(那种放在后院的不能移动的大家伙)都运了来,更不用说桌椅板凳,其他兵器与食物,一看就晓得:这已经是在岛上玩了一天了。老人们晒太阳,烧烤,年轻人一忽儿下海一忽儿出海地玩耍。
(没拍什么照片,就惦记着下海来着)
这么一看,海里不少人,男女老少的,心里痒痒的,就在栈桥上打了个花胡哨(见下图),回到车里换泳衣,就下海了。留一手还包括:特意带了一件非常方便穿脱的专业泳衣,不搞那些什么这里那里绕来绕去系带子的,蹭蹭两下就穿好了。
海水可真够凉的。
也许不到二十度。可算 是晓得了,为啥一眼望去没有人游泳,只有人嬉浪,除了十岁以下的孩子们尚能全身浸入海水全不畏惧,成年人们总是保持在海水绝不过腰的状态,因为冷啊!写到这里,禁不住哈哈大笑了。洋基囤儿海水就这个温度了,这都三十度两天了,也不过如此;难怪常常看见一些堂客们就站在海中央扯谈(土话,“聊天 ”的意思),确保骨盆以上部分绝对不没入海水中,面朝大海,兴致盎然的良久扯谈!年纪轻的大多坐在海水中,肚皮以上部分保持干燥。也有人在海中那个小桶桶细细找什么,听人互相喊话:“找到了虾子么?” 我以为他们在找鲨鱼牙齿 —— 或许也未必。
当然要游泳,跟孩子们一样。先在海水中走动,不断往心脏部位泼水,逐渐适应海水的温度,慢慢地全身入水,就可以游动啦。海水正是退潮到最低点却还未涨潮的那一段时间,海洋很平静,在海水中能更细细的观察海浪的纹路,又晓得原来栈桥的照片是这个角度拍出来的,若这时穿着白裙站在栈桥上,在海中央用个仰拍多好啊,像海鸥一样;这时一只白色的海鸥从天空飞过,不由得学她也挥了挥翅膀,不,挥了挥胳膊。不远处就有一座淡灰色的灯塔在更小的一座小岛(或礁石上)。 孩子们看到我都笑着挥手打招呼呢,尤其是一个穿着白底红白鲜花的泳装小女孩儿,像东南亚的女孩儿,很可爱,在大海中对我说“hello’。
海水好咸,浮力很大,又平静,游起来并不费力,不过,还是冷的。
“在死海里游泳是不是游不动?”
玩儿够了才上岸,就在起身往海滩走的一瞬,忽然海水涌动,一层一层地往岸上推,涨潮了!就在这一瞬间low tide转high tide,那还用说,转头再往海里游,迎着浪游才有意思。好喜欢那涨潮时一霎时的转换,那是天体运动的变化在地球上的一次彰显,我知道它天天在发生,可是那一刻我正站在海中以自己的肌肤体验。一层一层金色的浪往岸上推,推,推!
岸边有个消防龙头,接着一根水管子,看着大家就这么将水管子怼着身上浇,我也跑去一顿浇了,再擦擦干,钻进车里又换了裙子。昨儿不是做好了野餐的饭盒儿么,高高兴兴地在海边高地找个木桌,喜喜欢欢地吃意大利凉面!肚子饿了,又要游泳,还要发热抵御寒冷,当然要饿。昨儿做肉酱意面的时候,就特意地放了多多的干酪、牛肉末……保证能量炸弹。
吃得饱饱地,安营扎寨的人们在班师回朝,我也该凯旋了,带回海味道给猫猫蛋。
补述一下:
周五酷读结束后,睡前查一些信息,缅因的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座灯塔;维护小岛和灯塔的人们皆是志愿者,在短暂的夏季组织了寥寥可数的几次上岛旅行,可乘船上岛(boat, not ship)。试着注册几次上岛的行程,皆满了;睡着以后就梦见坐着小船上岛看灯塔了……
昨晚睡着了就一直梦见在大海里游泳…… 早上起来腰不疼腿不酸,看来游得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