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0日记
(2021-01-31 07:59:57)分类: 读书 |
20210130 日记
又是备课备得发黑眼晕的一天。
期间帮笨爷爷剪了头发,准确地说,是剃和剪了头发。进了新的武器,电动推子,鬓边、发脚的头发处理起来就省力方便了。还不太会使用推子,不了解性情,大略下来,明白了细时候爸爸给哥哥剃头,为何总是剃出一个“芥蓝头”。芥蓝头的意思就是,发边整整齐齐地像个锅盖盖在脑壳上 —— 因为推子推出来的发边就是整整齐齐的。要修出层次和符合头型还是靠剪,打剪。原来每次“宝蛋理发店”开张就会受‘工伤’,右手食指必定被打剪磨出水泡,barber挣点钱真不容易。
结束工作后,又把白衬衫都找了出来,洗了一件白衬衫,准备开学要穿的衣裳。再和猫猫玩耍。将去年年底听过的一门课找出来重听,原来有些知识并未全懂,甚至还有误解,这几日认真听来,答疑解惑,很愉快。
总之是“not quiet myself”的一天 —— 昨晚一夜起起睡睡,到天亮前才睡沉,遂发大梦;醒来历历如真,回想一下,区区三十年矣。
“p > .05”的读书笔记。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我读书速度快,常常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有时又特别慢,读得细致,甚至来来回回一两个章节,一两段话,一两句话反反复复读。要看大框架,作者怎样搭框架,怎样延脉络,可是大框架下却不能不好好读细节支撑,一部好的作品,大与小,宏观与微观都不可缺。
这几日回想头两回,心中觉得悲伤。
西游记与其他几个记啊传有个很显著(p >.05)的不同,作者写的是一位刚刚诞生的婴儿(猴儿),要从它从无至有写尽几乎他的一生。(关于作者究竟是谁,公案很多,在这儿还是用‘吴承恩’这个名儿指代作者,省却多少麻烦。)
框架搭在何处?时间和空间在何处?
时间自:“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开始,而并非具体的哪朝哪代。
空间自:“开辟从兹清浊辨”开始,然后涵盖四大洲。
猴儿就是在这个框架下诞生的,它(他)所腾挪辗转的时间和空间当然非常大,大到无限和无穷。
看官注意着目。
猴儿本天生地长,几乎来自“无”,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都是无形之物。且看作者怎样安排他,处置他,编排他?
吴承恩告读者:石猴儿吃什么、住的什么,与谁(动物)为伴,为群,为友,为亲。它与猿猴为亲,与獐鹿为友,与虎豹只是为群,吴先生不会弄错分类和亲疏。
他又安排猴儿的聪明勇敢的性格,且好出头,好强,故而找到了水帘洞。
再安排了猴儿想到了“会死”,怕死,于是开始寻不死之道;为着求长生之道,猴儿开始了求学和漂泊的生涯,甚至有了“师父”,师父将他解脱了动物之身,有了姓氏,有‘人际’关系;从此猴儿的群与友将发生一些变化。
猴儿求了学,长了本领,师父叫他:“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猴儿回到花果山时大约三十上下;读到第二回时,我已替猴儿掐指算过,他应是少年时出头跳入了水帘洞,背井离乡漂泊大约二十载(南赡部洲八九年、西牛贺洲跟从师父学艺大约八九载),回到家乡时大约三十岁。
至此:吴承恩已经将一个人(一只猴儿)的前三十年说得清清楚楚了:
生、活(衣食住行)、知‘死’、求学、获得亲近的关系、返回‘家乡’,或推回‘世界’,尝得离别的滋味。
人生第一次真正的离别,大体总是离开父母家乡,出外求学或工作;猴儿不然,猴儿无父无母,猴儿第一次流泪,是离别师父。(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
大烦恼才刚开始。
回到家乡,家乡早已不是从前的花果山,被混世魔王抢了家伙事儿,捉了许多猴儿去当奴。正应了菩提祖师对悟空说:
“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第二回最后这一段:猴儿杀了混世魔王,重新礼拜称王,悟空再回‘美猴王’,不再是“悟空”了。这短短一段为后面生出多少事儿:这些事儿又再次应了菩提祖师之言:“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接下来猴儿将干嘛:金箍棒哪儿来的?
接下来就是好一场你争我抢。猴儿的欲望、猴儿的算计,猴儿跌入人间之深渊。
不过两回而已,我手中这个版本才到上中下的上部:第二十八页。一个人的一生差不多已经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