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
(2014-12-02 09:27:15)
标签:
教育校园 |
分类: 精品学案 |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
从全球气候变暖谈起
1.
2.
l
|
常见量程 |
分度值 |
原理 |
所用液体 |
特殊构造 |
使用注意事项 |
实验室用温度计 |
-21℃~110℃ |
1℃ |
|
水银或煤油 |
|
使用时不能甩(其他见下) |
寒暑表 |
-30℃~50℃ |
1℃ |
酒精 |
|
||
体温计 |
35℃~42℃ |
0.1℃ |
水银 |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
① 使用之前用力甩 ② 可离开人体读数 |
l
l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胀破;② 测不出温度。
l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3)
读数时温度计的
l
l
3.
气 |
|
液 |
凝固 放热 |
熔化 吸热 |
液化 放热 |
汽化 吸热 |
升华 吸热 |
凝华 放热 |
第二节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
2.
3.
4.
l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l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l
l
O |
温度 |
时间 |
O |
温度 |
时间 |
O |
温度 |
时间 |
O |
温度 |
时间 |
甲 |
甲 |
乙 |
乙 |
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 |
物质凝固的温度变化曲线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l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l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5.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 |
海波的温度/℃ |
|
|
|
|
|
|
|
蜡的温度/℃ |
|
|
|
|
|
|
|
【图象】见上4.“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注意事项】
l
l
l
l
6.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
7.
8.
l
l
l
l
第三节
探究汽化和液化 的特点
1.
l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①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l
蒸发在
蒸发的特点:
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①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
⑶
l
|
蒸发 |
沸腾 |
不同点 |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
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加热 |
|
缓慢地汽化 |
剧烈地汽化 |
|
温度降低 |
温度保持不变 |
|
相 同 点 |
|
l
2.
l
l
l
3.
O |
时间 |
温度 |
A |
B |
C |
【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表格】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 |
温度/℃ |
|
|
|
|
|
|
|
【图象】见右上图。其中BC段为沸腾过程。
【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原因:下部水温高于上部水温)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原因:下部压强大)
【注意事项】
l
l
l
l
①
l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1.
2.
3.
4.
5.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雪后寒:
6.
液 |
气态 |
固 |
液化 |
汽化 |
凝固 |
熔化 |
凝华 |
升华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