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念:投入当下的力量

(2025-04-29 17:04:35)
分类: 悟道

 

首先,以下是我通过两个月正念体验一些收获:

正念练习:

ü 真切地感受在当下接收引导语从10%90%

ü 正念练习过程中爱动的次数和频率在降低

ü 对自己说声“谢谢”,给自己关怀;

ü 情绪日志,觉察情绪的起伏包括自己与对方),区分感受与想法与行为

ü 减少习惯性自我评判,自责或抱怨

ü 增强对自己与对他人的容纳力;

ü 压力减缓,之前经常上火现在减轻很多;

ü 减少不安焦虑纠结、拧巴、较真等负面的情绪和感受;

ü 正念当下真正在体会生活的时候,眼神心境气质都变了(从烦躁到从容)

ü 坚持这件事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开始会难,习惯成自然就不觉得难了)

ü 在向老师提问收到解答时,体会到情绪稳定的能量有安抚治愈的效果

ü 参加正念练习公益课,之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打开心,很放松

ü 成为一位正念的传递者,分享给家人朋友,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益

ü 继续探索未知的自己

 

日常生活:

ü 投入到生活中被忽略的小事正念吃饭、刷牙、走路);

ü 早睡早起睡眠质量改善

ü 减少无意识手机

ü 非暴力沟通主动表达感受与需要

ü 面对被否定被批评的时候,有分辨地兼听,保留自己的想法,不那么受负面影响

ü 更包容看待问题,好像上了更高一层维度,少了不必要的冲突或争论

ü 以前很渴望得到称赞与认同,现在会看得平和很多

ü 一直习惯于承受高要求,不待扬鞭自奋蹄,现在把鞭子扔了

ü “应该”与“想要”做的事之间,理性优先应该,如果实在艰难不去使自己勉强为难;

ü 不再那么强迫自己,也放下想要改变或建议他人的冲动

ü 空杯心态,将累计的负面情绪倒出去

ü 减少急躁放慢节奏,体验松弛感(对我来说是个新鲜陌生的感受)就像画作需要留白

ü 纠正或转变观念,理解与接受一些之前不能理解或接受的观念

ü 敞开心扉表达,没有什么可怕或丢脸,也让他人了解自己

ü 真实做自己,不用刻意去迎合满足讨好谁

ü 减少因为与他人对比的失落或挫败感;

ü 提升专注力耐心与定力好很多

ü 减少忧虑犹豫,提高执行力,改善拖延

ü 明白了不是去寻找意义,去做本身就是意义

ü 有些问题不是一定要问个究竟找到答案、吸取建议改进完善越来越好,静置处理也ok

ü 当选择或决定很困难,把选择做正确>做正确的选择

ü 打破追求完美,减轻思想负担;

ü 思维思路更清晰一些

ü 增强自信心自信多一点勇敢就会多一点,勇敢多一点就会坚定更多一点

ü 将对外的注意力收缩回归到自身,追随本心的能量

。。。 。。。

 

我很感激今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开始接触正念,本来的起因是为了激发带动家人,没想到自己深受其益,回想可能是利他心的福报吧。很巧的是,在一月底刚刚参加完第一次线上课不久,收到父亲突然离世的消息,我整个人的状态是蒙的,完全没有任何准备,整个二月份包括过年期间都在忙着各种办事流程及料理后事,有几天从一早天黑跑到晚上天黑,身体和精神都已经透支,我的正念作业完成得很粗糙,但是它对我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我能觉察到自己难过、伤心的情绪,遗憾、疲惫的感受,也会不时地在脑中跳出各种想法,但是明白那些情绪或想法无论如何对现实不会有任何改变。从理性角度出发,眼下最首要的,是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等着我,投入当下,不能慌,不要乱,也不用怕,一个一个来,尽量想得周全一些,尽可能妥善地做好各种安排和招待,照顾到每个人的方便和感受;另外的情绪面,等忙完回来静坐的时候想一想,哭一哭,和妈妈说一说,因为处理事情太多了,想要休息但脑子还在运转根本停不下来,想要抑制住不去想但是做不到,有时到后半夜还睡不着,有时一连睡十几个小时,作息时间完全搞乱了,通过诵《心经》与放生为逝者也为为生者得以解脱与慰藉。很幸运的是搭载上一个正念简化版的线下体验课,我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我非常需要将这颗破碎疲惫的心打捞上来,将自己从低谷低落的情绪中拉出来,所以三月回北京,紧接着周六早上去北大参加线下课,开始练习时要调整过来比较困难会睡着会跑神,但是逐渐吸收消化到理解与投入进来,这个过程很奇妙,非常感谢家人的关心和帮忙,还有正念,陪我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季节。

 

正念练习应对情绪困扰的主要有四大策略:

Ø 投入当下

Ø 把想法当想法

Ø 改变情绪驱动行为

Ø 增强对不舒服的耐受力

就像我经常记不住歌词一样,也记不住原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就是“该干嘛干嘛”,简单粗暴但是领会精神,其中包含每个人对它理解的角度与深度,没有对错好坏,见仁见智。

 

正念课程的重点不是教授知识或道理,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投入其中去体验和感受,这是让我觉得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产生一些感想,比如通过葡萄干练习或观察呼吸练习中,老师引导我们去察觉去注意细节,还有提醒大家“如果思路跑开了,没关系,轻轻地把它拉回来”,我是天生属于思维活跃类型的人,一开始经常跑神,也常常无意识的走动扭转拉伸,闲不住停不下来,我疑惑这到底是我个人还是大家都有的问题,困扰了我好久,后来和老师同学交流解开了这个心结:“哦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没关系,觉察到了接纳它”,那么我就有进一步的问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接纳它还是忍不住经常晃动那有什么意义呢?”答案还是:“没关系,觉察到,接纳它”,我就带着一份疑问与好奇继续练习,大概过了一周,哦结果不是像我以为的那样:当我进入到投入的状态,跑神和爱动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我本来觉察的能力比较好,正念过程让我加深了对“接纳”的理解,渐渐地我体会到:正念,真的对我们极度的温柔、友好,尤其我们在大城市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中,习惯接收到的常常都是要求、批评、不满这类的负面能量,已经久违地体会到被包容、被原谅、被允许的这种感受了,还有引导语中偶尔有一句“对自己说声谢谢”,现在的我有时听到可能会不经意笑下,因为感觉有被关怀到,就像阳光照射在身上,暖融融,很舒服另外,在了解“增强对不舒服耐受力”的过程中,去体会我们以往习惯的方式,可能是压抑、忍耐,大抵是消极被动没办法的,无奈却又不得不接受没有选择的,但是正念中,传递带给我们的“接纳”,区别在于从心里首先接受,然后自然地真正能够消化掉,就避免了为难或拧巴地苦苦忍耐,当然知易行难,还是要通过练习与理解去明白,想通就不难了。

 

我可能属于开窍慢的人吧,上课到第三周的一天,突然领悟了老师第一次课讲到对“正念”的解释,就是“当下、此刻的心”,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小故事:小和尚问老和尚得道之前做什么?答说“砍柴、烧水、做饭”,再问得道之后做什么?答说依然如是,小和尚疑惑那有什么分别?答说“得道之前,砍柴的时候想着烧水,烧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得道之后,我烧水的时候想着烧水,砍柴的时候想着砍柴,做饭的时候想着做饭。”那时候一听就过去了,此刻回想,豁然开朗,道理简单如此,可我们偏偏愚蠢迟钝了那么多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拖入社会的洪流跟随它的脚步,慢慢形成了习惯去追赶,去争去拼去卷,也去焦虑,总怕来不及,担心赶不上,所以吃饭的时候看着新闻,坐地铁时戴耳机听报告,出差路上还在赶第二天演讲的ppt,诸多安排都是错位的,表面上好像是高效利用时间,却是牺牲了无数个当下的时刻,一天天一年年回顾总结就记得每天都很忙的样子,却记不起具体忙了什么,这不是很可悲吗?工作当然需要投入重视,但不代表要牺牲吃饭、休息的时间来为它让位,其实每一个当下的moment都值得认真对待,再来不及欣赏,春天就要过去了。

 

上面提到转变观点值得展开说说因为有时对一个东西的理解和解释变了,结果大不同。

关于设定目标,原来就是以实现目标为目的标准,实现了就是胜利,没有实现就是失败,经过参加正念练习与每日作业,我重新建立了对目标的认识,打个比方更好对比理解,原来目标是个靶子,现在好像水面上的浮标,目标不是军令状那样严肃固定的,比如我的目标是晚上9点之后不看手机,设定目标一时爽,说来轻松,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原版和山寨,基本前两天可以做到,之后在第三四天可能出现一个断崖式的下降,然后就再很难重新开始或保持坚持了,这样就会造成很深的挫败感,懊恼自责,陷入恶性循环,经过一周不完美的执行,老师带领我们分享与交流,从中我修正了对目标的认识:其实,没有很好的完成不必太过自责,可能也不是设置时间早晚的问题,有其他同学设为1011点或12点的也同样遇到挑战实行困难,所以呢,第一改不改时间也无所谓了,第二个就是目标的本来,不是精准精细僵硬严苛的那个靶心小红点,如果轻松点,它可以是一个方向性的,大西洋上远远的一座灯塔,遥远地看见OK就朝着这个方向行进就好了,换个话说,目标等同于在意识中留下一个信号:晚上9点就准备断网,一些事情要提前处理好,之后洗簌看书写字准备早点休息等等,就算是没有如计划中严格在9点做到,至少不会开启新的对话,因为来来回回就会持续很长时间,继而就无法保证早睡早起了,带着这个意识好多事就安排到提前了,这不是一个小事,因为后面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形成一连串的正反馈。

另一个,关于问题与答案其实与目标也有相通之处,就是按照我们原来的逻辑关系是“目标——结果,问题——答案”,但有趣的是,太刻意太执着有时反而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对不对?越是追求的,因为太用力,结果可能跑偏了,越是想要的,反而怎么距离它更远了,想到苏轼临终前留下参透人生的觉悟:着力即差啊,或者因为付出或成本太重,太过在意,最后变得怀疑甚至讨厌自己原先设定的那个目标,或者为什么有时候感觉“长大后却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

我的一个新的理解,有时候不要被前面的设定而困住,就像“一笔九联珠”那道题,跳出来,才能找到答案,对于我们读过商学院的人,尤其适用,我们已经形成习惯性思维,功利性地思考一些东西或事情的意义/价值/获得有什么好处,在正念过程中经历过一段误解:因为正念练习一直强调提高“觉察”的能力,所以自作聪明以为通过正念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自我的掌控管理,可是忽视了正念另一个关键点“接纳”,两种理解的结果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我们痛苦不快乐的本源就来自于“想要控制的欲望”,很多工具和方法都在教我们怎样可以更好的管理、控制、抓住和得到,然而欲望的“欲”本身就是一个漏口的难以填满的山谷,是一个无底洞啊,所以要获得解脱的方式不是加强提高这种控制的能力,相反的,是放下想要抓取和控制的欲望,因为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抛开目标,筑梦踏实专注在每一个当下的此刻,也许不自不觉过了好多年,忽然间发现我好像已经实现了很久之前许下的一个愿望;忘掉问题,也可能不知道过了多久,无意间什么时候突然发觉:原来如此,有种拔云见日,答案自己浮出水面的感觉。

加缪说:“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就永远不会生活”,是的,我大概有十多年一直苦苦追寻探索意义,一直觉得这句话包含了很深了人生哲理,但在当时还不能十分领悟,直到我明白了:我们常常很傻却不自知的一点就是“急于要结果”,可如果将视线放到更长的时间线去看,大家的终点都是一样,而我们真正是活在起起落落这个过程中,活在的每一个当下,突然间,释然了。

上周我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困扰我很久经过两天思考,周一课上与老师同学进行深刻地交流讨论,仍然难以说通,后来我想到打个比喻来讲:正念之于我们,就像是我们对待孩子或是把自己当作孩子一样去爱护,不带责怪,不带批评,不带强迫要求,替代的是鼓励、支持允许,想想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百分之百听你的话,成为一个顺从你,受你控制的人,还是说希望他按照自己的认识和意愿,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个问题值得停下来想一想,他们或我们是有思考有判断的人而不是工具或物品啊,你希望他以后成为或达到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而多远的以后谁又能说得准呢?不如给他一个宽松有爱的空间,让他成长,说回来,我们对自己,也是这样,少一些要求、责怪,多一些温柔、允许。。。同学感慨突然想通有点类似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意味了我也有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的感觉。扩大到对人生的思考,什么意义什么追求,会看开看淡一些:人生,你只需要去尝试,投入体验

所以自己目前的状态:接纳这个奇奇怪怪、一脑袋十万个为什么但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还是有好多的问题,有时我也无奈,但问题确实又冒出来了,按下葫芦起了瓢,不失为有趣,发现问题不也是一个惊喜吗?好像一场寻找答案值得期待的的旅程啊,就带着问题,继续前行,投入到正念体验与日常生活

 

所以,对正念的理解:

² 不要将重点放在寻觅意义,去做去投入,这本身意义

² 不带着功利的目的,反而更轻松,你得到比你原来想要的更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² 不是为更好实现对自己或他人的控制,我们要做的是放下对掌控的执念

 

当下,对自己的认识是:本自具足对外在的态度是:物来顺应。

 

感谢金姗姗老师、陶红润老师、丁奕然老师与徐瑞恒助教、杜梓怡助教带给我们的引导与启发,也很高兴与老师同学们交流讨论。

最后,我真心推荐正念,不只适用于焦虑抑郁人群,对有点小不开心的家人朋友同样有益。欢迎大家加入每晚21-22点开放的公益正念课程,一起搭载正念体验的奇妙之旅吧。



2024.4.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不能太认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