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于培养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

(2013-02-10 09:08:30)
标签:

教育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具有一身过硬的本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满足学生的这一渴求,服装专业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做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使学生从设计裁剪到缝制都能独立进行。二十多年来的服装专业课实践,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是不要书本只要实践,而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因此,教学工作中尤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属于应用型,、技术型,工艺型的技术人才。

随着社会的前进,服装行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从人体的研究,款式的设计,造型的裁剪技巧,工艺制做水平等等,都不断的登上新的台阶,这就要求从事服装专业的教师也必须跟上这一时代前进的步伐,认真研究服装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二〇〇五年,领导分配我担任一年班主任,教一年级工艺课程,工艺课到了高档裤缝制阶段,在教学中,我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读教材,找出与低档裤的区别。其他部分学生一看就懂。归拨则是新知识,于是做了重点讲解。人体的下身特点是臀部凸起,两侧平复。臀部拨开,下部是裤中线归拢,两侧拨开,归拨完的裤片立刻检查是否符合标准。学生掌握这一理论知识,教师在做示范操作,把理论贯穿到实践中去。每到一个环节,师生共同回顾本环节在理论上的技术要求,使学生加深了认识,在自己的操作实践中做到心中有数。即使出了问题,自己也能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促进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为他们走向社会独立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了二年级,工艺课教学进入了高档裤、西服、中山服的缝制阶段。这要比低档服装的缝制复杂得多,有里子,有胸衬,尤其我们采用的是新工艺,有许多地方不同于传统工艺,如果不弄清理论上的要求,学生就会在实践中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所以我每一步都做示范,到车间学习。但只学会理论,而不能使用与实践,同样不能掌握服装制作的真正本领,提高动手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于是,在每学习一件衣服时,我首先在教室里讲解里子和胸衬的裁法。如:裁里子,要以面料为基础, 肩缝,袖窟放出1.5厘,底边只到折边线,挂面与里子相重叠2厘米等,学生边看教师的示范动作,边回顾各部位的规格,然后进行反复练习实践,最后全班同学能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到了三年级,不升学的学生到工厂去实习,校企结合,亲身体验。所学理论完全融于实践中去,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技术人才。 

工艺课需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其它学科也是如此。二00九年,我担任班主任并任工艺、造型课。这门课的重点是制图,制图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实际剪裁,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作业本上的造型图画的很好,可一到布料上制图就出问题,有时是线段画错了位置,有时是忘掉了零部件,究其原因,主要是服装造型的理论知识学的不扎实,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首先加强了服装造型理论知识的讲解,制图时详细说明每条线段的作用。如:画腰节线,它正好在人体腰节的位置上,往上了使人感觉胸部瘦小,下摆发散;往下了又使人感到臀部发紧,穿着很不舒服;省道,是为了把平面的布料做出来符合人体的造型,人体的造型特点是胸部轮廓呈现出所需的曲线,省道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讲清了这些道理,然后在进行反复的训练,举行制图比赛,工艺课要求缝制的衣服就用布料制图,然后进行实际剪裁。不要求缝制的衣服就用低制图,同布料一样放缝份剪裁。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全班同学的布料制图,裁剪能够独立的顺利完成。这样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使同学的动手能力不断的得到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