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谵(478年一522年),字僧达,梁文帝萧顺之的第十一子,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齐时官至西中郎外兵参军。梁武帝兵入建康后,齐和帝封之为给事黄门传郎、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去世,时年45岁。梁武帝诏赠诗中、司徒、骠骑将军,谥曰忠武。
萧谵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镇新合村,目前已被保护辟为石刻公园。萧谵墓前现存石刻两种五件,其中石辟邪两只,东西相对,间距20米。西辟邪仅存后胯部,侧立在一侧。东辟邪为雄兽,头部已残缺。腹侧双翼,翼前部雕饰似浪花,后部为翎毛五根,身饰勾云纹。长尾及地,四足,每足五爪。
在东辟邪的腹下,有小辟邪两只。这两只小辟邪造型与神道辟邪相似,面部眼、耳、口、鼻俱全,张口垂舌,腹侧有翼,双足前伸,抬头挺胸。腹部与后腿之间未楼空,且与方形基座连为一体,整个雕刻简朴有力。这两只小辟邪背部被人工凿平,置于东辟邪的腹下,起着石墩的支撑作用。
萧谵墓现存石碑一通,龟趺座两个。约立于梁朝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八《江苏金石记》。石碑为神道东侧石碑,是南朝陵墓石碑中保存文字最多的一通石碑。碑首圆形,碑首中部有直径0.10米的圆形穿孔,碑脊两边各饰相互交结的双龙。碑额上书“梁故传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17字。楷书,但带有行书笔意,为历代书家所瞩目。碑阴列记人名,共3096字,碑文楷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