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2021-10-27 20:21:27)
标签:

陶唐氏尧帝

尧帝陵

尧庙

尧帝古居

国祖殿

分类: 中国帝王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作为一个华人,一个中国人,不来山西寻访一下根基显然是个最大的遗憾,而作为我大中华鼻祖的三皇五帝故里,当然就要来临汾寻根才能更加正宗。临汾早在四千多年前先祖帝尧就于此开始建都,形成了中国封建王朝最早的格局,从此开创了中华上古社会的文明,被尊为中华文明之始祖。而作为一个爱好中华文化的热爱者,来到山西,第一站肯定非尧庙莫属。
        2005年早已经是全民开发旅游热的时期了,临汾更是一下就把尧、舜、禹三帝抬了出来,直接修建了一座高达五十米的大门,并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号称“天下第一门”。也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脸红不脸红?不过本地人感觉还是蛮开心的,往日来个亲朋好友自然要去尧庙游览一番,现今基本都跑去了华门游览,尧庙却冷清了不少,我的临汾尧帝陵寻访自然也就从此拉开序幕。
      “华门”作为今人好高骛远的作品,说真的根本不值一游,基本没有啥看点,就是外表修的雄伟壮观而内部装修的富丽堂皇而已,一看就是一股穷家子气,那天垮掉了,就是一堆废钢烂瓦而已。我进去看了看,确实没有啥好看的,稍微转了下就出来了,今天这里就不在多做介绍。虽然我对这里并不认可,但是要指出的是,如果是来临汾旅游,还是很有必要在外面看看即可的必要,但省下一些门票钱去别的景区会更加实际。
        华门与尧庙成东西一线,先参观华门,然后步行至东侧道路尽头路北就是尧庙,两个景点之间不近,修建了好大一条街道。街道广场不通汽车,自然都是各类旅游设施和地摊商贩所占领,形成了一条以吃,喝,玩为一体的步行街,到也比较符合我们国情,当然也就更加亲民。我对这样的环境到是感觉很是满意,但是宽敞的广场上却一马平川,很难看见树木,头顶太阳当头,放在夏天来此,十有八九非中暑不可。尧庙广场更是用沙盘做了好大一个中华版图,中间竖立一个超级高大的巨型华表,以显示华夏民族起源于此,彰显此地之荣耀。
         临汾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目前的尧庙遗址是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当然尧庙更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能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作为我中华发源地,自然的以三皇五帝文化最为源远流长。
        作为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清建筑,迈步进入仪门迎面就是尧庙的标志建筑五凤楼。五凤楼始建于唐,现今的建筑为明清修建,重檐歇山顶式古建筑,经过维护,焕然一新,端庄大气。期间穿过文明始祖牌坊,经过尧井亭、广运殿等,再绕过古树林木等景观就来到寝宫。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始建于唐显庆三年,现今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整体高达端庄,尤其是大殿内,供奉有一件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座像,手持铁锹,目视前方,心怀百姓,此雕像比较迎合百姓心里,更是百姓心目中自己的保护神。
        尧帝庙作为中国比较权威的五帝纪念地之一,目前保存完好,整体建筑高大端庄,且庙内建筑大多为明清建筑,实为来临汾的必游之地,更是祭拜尧帝的主要道场。不过按照传统中国建筑特征,尧庙寝宫后就应该是尧帝陵所在,但是临汾的尧帝陵却是个特例,陵墓封土却远在市东三十公里以外的大阳镇,确实在中国陵寝布局上罕见。我的旅游目的既然是游览帝陵,自然这里才起点,不过去尧帝陵前首先要先去尧帝古居看看,希望有所惊喜。
         从华门驱车向西南而行,没有多远就开始道路变窄,在城市郊外的庄稼地里弯曲慢行,由此可见尧帝古居并不是一个什么重要场所,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经过半小时才来到几公里不远的所谓尧帝古居景区。迎接我们的景区山门简直就是由一些木料搭建的仿古汉阙门楼,中间四个篆体大字“尧帝古居”。而景区四周连围墙都懒得修建,直接用树木自然种植成一道树墙,不过这样到也更加环保,也说明了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来。顶着烈日来到大门口,向里一张望,直接心里拔凉拔凉的就是一个字;“后悔”,如果不是为了我的尧帝之旅能够圆满完成全部行程,这里我会毫不迟疑的放弃。
        买了门票进入,景区内什么景致也没有,大门右侧就是一个巨大的祭坛,外形呈外方内圆的形状,比北京的天坛却大了何止数倍,但是却更本没有任何看点。迈步登上坛顶,中间是用石板分割成二十四节气的图案,中心圆是一个太极八卦图案,按照地图标识却正是“尧王台”所在。也不知道这里曾经和尧帝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在这里曾今挖出过什么远古遗迹?据资料显示这里曾经是尧出生和长大成人的地方,不过是不是和尧有什么关系我不知道,但是据说在这里曾经发现不少尧时代的农耕遗迹,如果是这样,那这里就确实够的上好好游览一番了。
        从尧帝古居到尧帝陵并不近,两地相距约四十公里,道路相对较好,尤其后半部分道路整个在山沟中行驶,虽然道路不宽且是对向单车道,但是道路整洁平整,车辆较少,也更加方便行驶。进入山区后心情也愉悦了不少,沿路观赏风景,山西地貌却更有一番景致。其实山西也到是有着众多的古建筑和遗址,但是却怎么也看不出来山西人会更爱好现代建筑,也许是山西相对明清古建筑多的原因吧?说话间车就经过郭行村来到一处高大的景区前。
        这里就是新修建的“国祖殿”,大殿修建于路左山坡之上,仰头仰视更加感觉高不可攀,就连山门也是修建的高大雄伟。三个门洞到也按照帝王级别修建,但是门前并无金水桥环绕,倒是涝水由西至东拱卫于大殿之前,符合风水吉地要求。国祖殿是新近地方为了祭祀尧帝而新修的景点,必定临汾尧庙距离这里过远,祭祀尧帝不够方便,近几年山西每逢四月祭祀尧帝大多选择于此祭祀。
        我在路边拍了几张照片,原本准备进去看看,但是询问还要收取几十元的门票也就果断放弃,真的没有必要为一座现代建筑花钱参观,也就毫不迟疑驱车前往一公里外的尧陵而去。不大一会来到尧陵山门前,尧陵不高的山门也是现今仿古翻修的,到是山门前两尊独角神兽显得异常张扬。大门外就是停车场,游人寥寥,必定是国保级别的陵墓,也是全国性主要祭祀尧帝的主要道场,相对别处好了许多,游人到也是隔三差五往来游玩,在这大山深沟处并不冷清。
        迈步进入山门,迎面神道端直宽敞,必定这里是山沟台地,能修建神道也算是较大的工程了。神道正前方就是一对二出阙,尧帝陵作为华人先祖,修建二出阙显然是降低了一个档次,估计也是为了好看,必定这些都是现在复制建筑,以今人审美观点为主。过阙门是通往尧帝陵的弯曲道路,道路依山畔水,曲折前行,道路两侧广植花草苗木,景色倒也斐然。步行几百米,花丛前方突现一广场,前方北侧一架牌坊,古尧帝陵到了。
        广场之上南侧修建巨型照壁一架,即起到了遮挡山体的作用,也为尧帝陵广场主题设计排除其他杂乱起到防护作用。尧帝陵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显然这样的丧葬制度起始于唐,而临汾市宣传尧帝陵始建以四千年前,汉朝开始大肆祭祀,却是有待商确?当然尧帝本就是传说中的帝王,在全国就有多处尧帝之陵,其中我们陕西渭南也有一处尧帝陵,而华夏民族自盘古开天地到夏朝建立,其中经过三皇五帝跨度超过千年,自然在全国这些远古帝王陵墓就多。具体真假是很难确定的,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在黄河流域以内的广大平原之上,能发现大量远古遗址的地方,只要有远古帝陵,都大有可能是真的,当然是假的可能性更大。
        广场北端一架仿清牌坊,汉白玉雕塑,位于牌坊正前是一套仿制明朝石五供,到是把中国各处帝陵最花哨的部分集中到了这里。绕过牌坊,迈过涝水桥就算正式踏入古尧帝陵景区。目前对尧帝陵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是唐朝所建,这一观点我也认可,必定史书记载的很详细。相传尧帝陵为唐初所建,唐显庆三年(658年)重建尧庙之前,唐太宗李世民曾来晋谒祭扫过尧陵,重修了祠宇。之后,元、明、清历代对尧陵多次修葺,由此可见该墓时间跨度长,认可度也高,是远古某位远古尧帝的陵寝可能性也是很高的,
        尧帝陵是二层单脊梁山门,大门不大,门前是两架华表,两侧立有国,省文保碑两通,中间山门横眉三个大字“尧帝陵”。进入尧帝陵大门,两层楼房上半部是戏楼,下面是过道,传统的中国建筑模式,既有其实用性,也有战略防御性质,不得不为古人的建筑艺术点赞。山门内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平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
        义门后是献殿,东西两侧是配殿。期间穿插回廊在石碑拥逐下以山而建,逐步以山势上扬,来到中院正中献殿。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亮,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是新近搭建的碑廊,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一方,作为尧陵标志性石碑也最为有名,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而两旁则排列着元、明、清时碑碣数通。
        从碑亭廊道继续向东即为帝尧陵寝,青山巍巍,翠柏森森,陵上古木葱茂,被后人称为神林。以陵冢环道青砖铺地,清静幽邃,绿意盎然,满目葱茏。封土高约七八米,依山而建,如从东南角护城河向上瞭望,更是高大威猛,气势非凡,怕是不下几十米之高。据传;帝尧逝世,万民悲育,送葬之日,人们从四面八方为陵丘上捧上一把土,竟积土成山。不过从实地考察看尧帝陵应该为山体的一部分,借助山体自然形状在上面封土始成今日的形状。具体实况也是无法考证,必定一位远古人物,这里是不是古代遗址都难确定,如果贸然开挖考古,挖出来什么也不是到也难堪,还不如保持现状为好。
        2007年4月,在临汾市人大倡导下,市、区两级政府依据明代尧陵碑刻全貌图,对尧陵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历时年余,景区一期工程即告竣工。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尧陵楼阁耸峙,松柏苍翠,山环水绕,焕然一新,也成为了山西一处纪念我们祖先的圣地。
三皇五帝陵相关博文;
 陕西 帝喾陵             宝鸡 炎帝陵                          中华民族的始祖华胥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临汾陶唐氏尧帝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