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孟皇后陵
从北三陵返回到x101县道车站旁,过河就是北宋南陵区域,也称南四陵。从路边放眼向前望去,都是一片绿油油的国有茶场,整个茶园并没有修建围墙,却在茶园中围绕着四座帝陵和一座后陵专门修建了一条自行车步行游览通道,步道围绕各陵贯穿整个陵区,给游览带来诸多方便。从大门口进入,过桥就是笔直的大路,道路尽头立有一方国七文保碑和一方浙江省文保碑,也标注着我们已经进入大宋帝陵区域。从北三陵的走陵情况来看,基本可以确定南宋帝陵基本没有地面建筑遗存,就是目前在几座陵墓上种植的松树也是明朝为了保护宋陵而栽种的,却成为今日确定宋陵遗址最有力的佐证。
据载明朝建立初期,按惯例朱元璋也下诏;令重新修复宋六陵,并千里迢迢把宋理宗的头骨从西域赎回,重新埋到永穆陵中。而且逐一对每一座帝陵整修并重新树碑,且专门分派守陵人员守陵,并划出宋六陵保护区域,随后大面积广植松柏,并由官方发布公文规定在陵区不准砍伐树木和破坏陵园遗存。史载当时整个宋陵区域已经形成大片树林,可见明朝对宋陵的保护是经过大力修建维护的,也为今人留下了一些难得的资料和实物,对我们今人确定陵址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路边的文保碑后就是好大的一片树林,那就是宋哲宗孟皇后的陵墓,目前也是南宋陵区面积和保护最大的一座陵墓,路边文保碑向前就有南去的便道可以通往陵墓。宋哲宗孟皇后即元佑皇后(1073年-1131年),孟姓,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一生两度被废又两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是一个经历过多次离奇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后。
宋哲宗是北宋第七位皇帝,可是他这个老婆比他在政治方面要辉煌很多,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今开封),徽、钦二帝被掳,史称“靖康之祸”。当时六宫之中有位号者都被金人看押随徽、钦二帝北迁,只有孟氏因被废而幸运地留下,成为宋皇室唯一一个漏网之鱼。而当时康王赵构还远在济州(今山东省巨野县),于是被金人立为楚帝的张邦昌接受吕好问建议,迎接孟氏入居延福宫,上尊号为“宋太后”,接受百官朝拜,随后复孟氏元佑皇后的尊号,并垂帘听政。稍后不久,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市)即帝位,是为高宗,元佑皇后撤帘不再听政,并被尊为元佑太后。1135年孟皇后病死,享年59岁。
这样看来虽然孟皇后是北宋皇后,但是一生却相当辉煌,对宋朝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死后单独起陵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虽然他不是皇帝,但是却是实权派。目前宋哲宗孟皇后陵就在茶园之中,陵内载满松树,四周也根据陵墓的实际形式用低矮的杂木小树根据陵园形制围绕起来,可是陵墓区域内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什么也没有了。
孟皇后陵路东偏南200米内由西至东一次埋葬着三座帝陵,即宋高宗赵构永思陵,宋孝宗赵眘永阜陵,和宋宁宗赵扩永茂陵。永思陵相较其它帝陵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封土虽然已平,但是多少还是能够看出一些遗留痕迹,目前上面也长满竹子和各种小树为近些年栽种,其间长着的几株大树也就是整个宋陵特有的古迹了。其实全国各地所有走陵寻找南宋帝陵者,也基本就是奔着这几株大树来的,大树应该是明朝所植龙爪松,很明显的观赏松树,在北京故宫御花园里也种有不少同类松柏,大小仿佛。
赵构(1107年)是一位幸运的南宋开国皇帝,他是宋徽宗第九子,宋朝第十位皇帝,在位35年。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禅位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卒,享年81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葬会稽永思陵。
当然开国皇帝一般多少都是些手段强硬,文治武功超强,或者智慧手段凌厉,收买人心心机老辣等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可是赵构并不爱打仗,估计压根就没有想打回北方去,完成统一祖国的意思。相反倒是个精于书法的大家,尤善楷、行、草书。且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等书的一代大文豪。他的这种不好战的办法也是南宋在强大的金兵威胁下苟活了153年,也说明一点打仗并不是唯一强国的法宝。南宋在抗金抗蒙的作战理念上是尽量不打仗,重用秦桧这些文官,抵制像岳飞这样的爱国武将,事实证明,南宋就是灭亡在收复北方的战争中。当然今日主流思想还是要大力提倡爱国,但是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来决定的,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和统治者的意向所决定,文人的爱国也永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老百姓只能停留在吃饱饭后的……。秦桧被后人骂了几百年,我这里就不在多加评说了,说多了也会被骂的。
根据早期在发掘永思陵考古时,是发现有上宫,下宫和地宫的建筑遗址的,这样来看整个南宋帝陵形制都应该差不了多少,尤其是修建地宫更要深刻考虑将来回迁而设计。在宁波埋葬有大量南宋高官陵墓,而且南宋所有的大臣墓前都是有神道石刻和相关规制,并且石刻雕刻较北宋更趋于写实,已经有些接近明朝,所以宋朝的陵墓应该是对明清都有所影响。而宋朝帝陵却没有石像生的设置,也间接说明南宋是有着决心回迁巩义祖莹这个思想和准备的,并且所有宋朝帝陵埋葬集中,确实是没有把这里作为长久的墓地。
永思陵东200米就是永阜(fù)陵,这里埋葬着南宋第二位皇帝赵昚(shèn),赵昚(1127年)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南宋一朝共有9位皇帝,而真正在位的前6位皇帝,也都全部埋葬在绍兴县牌口村的南宋皇陵区。
绍熙五年(1194年)赵昚病逝,在位二十七年,终年68岁,谥号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孝宗登基后,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结果大败。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只能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经济逐步恢复,被后世称为“乾淳之治”。
可是永阜陵却是南宋众帝陵消失最早的帝陵,如果不是考古人员认真查找,辛苦工作那根本就无法从地面找见痕迹。永阜陵紧邻永茂陵,从外貌观察根本看不出这里还是一座帝陵,整体面积的大小不到200平方,上面长满杂草,就这样的情况还是在文物部门特意保护下而形成的结果。如果不是文管有意留下这片荒草地作为标记,来往的游客就根本找不见北,而且四周都是半高的茶园,必须在茶园中间踮起脚尖才能看见中间的野草。永阜陵左右则是永思陵和永茂陵,尤其是两陵上面那几颗参天大树更加衬托得永阜陵渺小的不知其为何物。
宋宁宗赵扩(1168年)是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光宗和李皇后所生的第二子。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赵扩在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的拥戴下继位。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两年后削去秦桧封爵,严厉打击了投降派。
纵观宋宁宗时期,大规模宋金战争就发生过两次。整体来说在南宋众多皇帝中赵扩还算是一个较有作为的皇帝,政治主见也还行,多少算的上是一个有血性的男人,不过从台谏这个情况来看,他的水平确实一般的很。
赵扩在位后期,北方形势巨变,蒙古崛起,金朝连年为蒙所侵,南宋朝廷报仇雪耻之议又行复起。嘉定十年(1217年),金又分道伐宋,赵扩遂下诏伐金,于是宋金之战复起,东起山东,西至秦陇,互有胜负,延续了6年之久。迫使金国新君金哀宗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派人同南宋通好,明令部下不得进攻南宋,宋金双方进入休战状态。这也是南宋建国后唯一一次凭借武力打的金主动修好,可是这也是导致宋朝灭亡的开始。
我的观点一直也认为宋就不应该打仗,早期重用文官,排挤武官的做法是对的。如果宋这时候不去打金,相反继续保存实力,发展自己的实力,同时和金,蒙修好,做好防卫,大量使用反间计使金蒙对战,给后世宋朝的复兴做好准备也许宋还有机会收复北方。嘉定十四年(1221年),蒙古军进逼汴京,与北伐宋军接触,胶西宋军纷纷南逃,京东军降于蒙古军,结果为形势所逼宋被迫只能派使者通好于蒙古。
永茂陵位置距离永阜陵东侧不远,形成了永思陵,永阜陵和永茂陵在一个陵区由西至东一次排开,三陵之间距离确实太近也根本不能形成自己的陵区,大小更是不能同当时其他大臣陵墓相比较,这也更加说明当时每位皇帝还是都有回归巩义的梦想。永茂陵相对也是诸陵保存较好的一座,陵墓面积和永思陵相当,尤其是陵上那两颗大树老远就能看见,四周视野开阔,远远就能看见,帝王之气竟显。在陵东顺山势也修有道路以方便游客游览,是整个南陵区形成了一个大大的O型,极大的方便了走陵的便利。
从永茂陵东侧的道路继续南行一千米的样子,就是南山下,山下以西200米的地方是大片的茶园。在茶树中间有个小土包大概2米来高,那就是宋光宗赵敦的永崇陵封土,也是目前众帝陵中唯一一座有坟头的陵墓。整个永崇陵封土大小不到10个平方,甚至与附近村民的坟头都不如。在茶园路边很远的地里有个摄像头正对着封土,也就给探访者指明了陵墓的方位以便寻找,摄像头的安装即是保护,也是标志,要不在一眼看不见边的茶园里是很难找见这个小土堆的所在。为了能拍到视野比较宽阔一些的照片,我只能又反身返小山边,徒步向山上走了一些,地势的增高万绿丛中那一点小封土总算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永崇陵是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赵惇的陵寝,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赵惇登基为帝,改元绍熙,是为宋光宗。
赵惇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已经43岁。光宗在为政期间可以看出水平极低,又不会拉拢和培养自己的力量,最后在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的操纵下经过太皇太后允许,强行逼迫光宗赵惇退位。光宗无法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庆元六年(1200年),光宗因病崩于寿康宫,终年54岁,在位5年,葬会稽永崇陵。
整个南宋诸陵(通俗称宋六陵)全部行走下来大概也就半天时间足也,但是看点确实不多,但是江南水乡景色却相当优美。这里都是山区,大多都是满山的茶园,层次分明,景色更成一体,加上附近都是保护区域,又是南宋王朝的核心地带,更能引人入胜,使人向往。目前在六陵景区内,尤其是南陵区区域大量修路,并围绕着五座帝后陵墓修建环形道路,供游人徒步或者自行车游览相当人性化,平时本地人前来踏青也是个好地方,尤其是每年当茶花盛开的时候,那满山都将是清香的世界。(注;茶树开的花是白绿色,很小,香气逼人,而山茶花漂亮,但是不香,两个不是一个品种)。
宋朝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