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陵三日上

(2017-01-14 11:36:03)
标签:

旅游

陕西帝王陵

陕西皇帝陵墓

唐十八陵

中国帝王陵

分类: 陕西帝王陵
  唐陵三日上

         
据上次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组织行走唐陵转眼两年多了,一直盼望着再有这样的机会,机会终于在今年这辞旧迎新的年尾预期成行,来自全国几个省份的十多人考察队员在杨明的带领下,于2016年12月25号晚在蒲城汇合完毕,其中不乏各类学者,摄影家,画家,石刻的研究专家和陵墓考古爱好者,大家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汇集陕西,就一个简单而神圣的心愿;行走心里早就向往已久的唐朝十八皇帝陵,以及关中大地上大约50座以上的唐朝帝王陵墓。
          唐朝(618年—907年)是众所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代国土面积在唐建国时期已久远远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也是目前世界各地自唐朝以后海外依然沿用至今称中国人为唐人的朝代。
          而在唐朝统治中国的280年间,除去少量帝王陵墓埋在外省,其余大多都葬在了陕西关中平原之上,排除武则天的大周王朝八座帝陵外最少还有不下50座埋葬在陕西境内,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陵墓群体呀!它是研究唐朝文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中华文明的贵重资料,我们现在人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护它,保护它,研究它。
    奔着这个主题,我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蒲城,这次的计划是从东至西走访关中道上目前还有石刻留存的22座帝王陵墓(后期因为时间问题放弃了丰陵和兴宁陵两座帝王陵墓)和部分博物馆,大家谁都知道,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要搞清楚唐陵,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但是大家还是来了。其目的就是要互相交流,互通有无,交流心得,共同理解,所以晚上的活动发言大家异常活跃,也从各个方面讲述了对唐陵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是大家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受益匪浅,完善了自己的不促,学习了别人的心得。讨论进行到了半夜也依然不愿意结束。
          一早六点整大家就已经全部起床,这次活动时间紧,走陵任务大,不起来早都不行,在还是漆黑的街道上随便找了些吃的就匆忙出发了。天才蒙蒙亮就已经到达今天的第一站泰陵。天气才亮,光线不足,杨明同领队王平商量以后,决定由我和王平带队前往泰陵北门。然后徒步到西门结束泰陵的考察,而杨明留下迎接从北京赶来的于善浦老师,当我带大家准备出发的时候,已经看见这次从山东赶来的李明彬老师,李明彬老师和我这是第二次见面。14年1月的唐陵活动一晃就是快三年时间让人感觉就是昨天,李明彬和他的同事吴冰老师都是部队上的,脚步快捷,步伐均匀,当我们才走到泰陵阙门的时候抬头就看见他们两个已经上到了泰陵半山中的玄宫边。把我们大多数人远远的甩到了后面。
           陕西今年的雾霾被大家戏称为陕霾,入冬以后陕西就少雨多旱,雾霾严重,全国挂名,可是昨天陕西就突降大雪,道路相当湿滑,举步艰难,一步一滑的向山顶缓慢爬行,但是所有队员都是热情高涨,不畏艰辛,当我走到北门的时候,发现我们的摄影师陈强老师早已经到达,飞机都已经升到了半空,给这次的走陵活动增填无边的乐趣,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欣赏到了唐陵的伟岸宽阔。    
     从北门绕道泰陵西门路并不远,可是满山都是石灰岩石头,上面堆满积雪,可是这次活动最小的队员余淼淼已经走到了队伍前端,她今年才11岁。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走陵已经很多年头了。显然这里她是来过的,对道路非常熟悉,远远的带领着大家奔向西门狮子而去,今天肯定的说不是王平和我领队,而是我们这位小小唐陵走陵侠代替了我们的职务,那么我们也只能是跟着他走了。不能不佩服她的顽强意志,以后当再有困难的时候就应该想想她了。
      从西门下山以后,天气已经放晴,看样子昨天下午的雪是下对了,今天整个唐陵一改往日灰茫茫的一片,竟然晴空万里了。泰陵石刻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感觉更高大,更清晰和雄伟。大家发一声吼,就直接奔向石刻而去,可是走在后面的余江才刚下的山来,看样子和女儿比确实差远了。余江是余淼淼的爸爸,他不但自己走陵,而且还把爱人和孩子带上一起走,可以说在他的带动下,一家三口都是唐陵专家了。他今天走的并不着急,一直不紧不慢的走在后面,给大家讲述着唐陵最近几年的变化,可以说是个彻底的唐陵迷。
     唐陵是个神秘的地方,也是个让人来了就不忍离开的地方,明显现在大家行走的速度慢了下来,看着那一尊尊的翁仲又有谁愿意离开,可是神道口泰陵文保碑前已经喧闹了起来,原来是于老师在两位北京朋友的陪同下已经来到了泰陵,于善浦老师是我们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的名誉会长,也是这次走陵的主领队,今年86岁高龄的他依然来到了唐陵,成为我们每一个走陵者的偶像,于善浦老师学识渊博,知识面强,对中国帝王陵研究所做出的贡献是其它同行难以超越。为新中国的文物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3年5月底,邓小平、彭真、杨尚昆等参观清东陵,就是由于善浦老师为众位首长讲解关于开关检验慈禧遗体的情况。在学术上更是成绩斐然,著有《清东陵大观》《光绪皇帝的珍妃》《乾隆慈禧陵盗案真相》等大量著作,是明清帝王陵方面的研究专家,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大家围绕在于老师的周围,听他讲述了唐陵的文化背景,唐陵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唐陵以后的保护和发展规划,无不感觉打开眼界,在于老师的感染下所有队员无不争相发言,谈论自己的观点。
     虽然大家都有着好多的问题需要向于善浦老师请教,但是时间不多,也只能继续向下一目标出发,汽车在泥泞破烂的小路上颠簸着来到了破坏严重的光陵。这里也是蒲城破坏最严重的一个唐陵,石刻较少,用时不多参观完毕,然后绕过西去小路来到景陵东门,匆忙参观以后继续西去来到景陵神道之上,景陵石刻基本全部残缺,但是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对唐陵的热爱,争相观摩,这时候却发现娇小身材的郑慧艳从神道口下的街道跑步上来,她;一个来自湖北的女生就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会务管理人,整个活动她都是最辛苦的,起早贪黑,安排大家的吃住行,自己却少有时间观看唐陵石刻,但是自己一点都不后悔。
     漂亮大气的郑慧艳跑前跑后的把大家召集到一起,通知大家下去吃饭休息,原来在我们观看石刻的时候她已经默默的提前和会长杨明先行下去安排午饭事宜了。大家来到山下的农家大院,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已经准备脱档,就是这样一位姑娘,不远千里之外来到陕西,不为别的,就为大家能更好的走好唐陵而默默的工作着,丝毫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和来自不易的走陵机会,今天在这里我要代表大家,代表所有队员对妳说一声;郑慧艳你辛苦了!!!
     惠陵是唐朝李宪的陵墓,当年身为长子的李宪本应该封为太子,但他后来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有能力有才学的三弟李隆基(即唐玄宗)。玄宗感他的恩德,在大哥去世之后,追谥他为“让皇帝”,惠陵也是陕西目前唯一一座主动挖掘的唐朝帝陵级别的陵墓(靖陵被盗,文物太少),可是这里正在修建,地宫无法入内,我们只能绕道陵东参观,观看封土以及毕沅石碑,目前惠陵不对外开放,故而用时不多,就直接去了桥陵。
   桥陵是唐朝早期的皇陵之一,保护相对完整,石刻庞大,彰显着大唐盛世的繁荣,汽车直接开到了桥陵东门,这里有着大唐最为宏伟的一对回头狮,一路由领队王平带领来到这里,王平地道的陕西汉子,家住铜川,可是为了这次唐陵的顺利进行,早早就做好了准备,提前几天就去买了2千的流量,为会里不能来的朋友做好实时报道的准备,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着这次盛大的走陵盛宴。在大家观摩这些精美石刻的时候他却把一张张精美的照片通过网络发向帝陵的微信群里,发向全国每一个爱好唐陵的朋友。
     当大家走在桥陵神道之上,只听到石刻下面一声声嘘嘘之音,循声望去但见一位身材苗条的美女跪卧于地,哪管地上的灰土,正在精心的拍着石刻,每拍一张就“哇”一声,一看就是第一次来到唐陵。被这么浩瀚的古代石刻所感染,我正在不以为然的时候,杨明过来告诉我。她叫闫霞,来自北京石刻博物馆,原来是一位真正的石刻研究者。难怪那么认真,每次都走在人前,回到人后,用心体会石刻的美,我这样的外行看热闹,原来人家才是内行看门道呀,随后的活动中,才发现她从各个层面表现出了她对石刻艺术非凡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晚上大家为了明天的行程,不辞辛苦,来到了富平的庄里镇酒店住宿,这样也给明天的行程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虽然每一个人都很累,但是大家都舍不得浪费这分分秒秒是机会,抓紧时间向老师讨教问题,互相切磋自己对唐陵的认识,当然作为这次的组织者杨明就更加辛苦了。不但要安排好明天的行程,还要给大家留够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一直到了半夜时分都不能罢手,为了明天的行程,大家只能依依不舍的回房休息。我却发现于老师还在辛苦的整理着当天的笔记,原来老师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完,绝不拖到明天。
      当然今天大家都有着最大的收获,满心欢喜的睡觉了。可是王平此时此刻却是最难的时候。下午去桥陵为了给大家拍照,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自己的苹果手机给搞丢了。当他发现的时候怕影响大家的走陵时间,并没有声张,要知道,手机里都存满了他在杭州的业务数据,他这样先人后己的思想品德值得我们每一位朋友的学习和赞美。
     27号天还没有亮就被北京来的刘雷给吵醒了。刘雷一个地地道道不爱说话但是很务实的艺术家而不同于其他人,他爱好艺术,唐陵在他眼里那是另一派文化的展示,是超越时代的艺术,一路上就见他是那么的仔细,那么的无声无息的观察着每一件作品。从中体会着石刻的内涵,偶尔和陈强老师交流着什么,一看就是静中思考的老师,一旦发信,那么肯定就会击中要害,彰显出自己非凡的观点。在和刘雷交谈中不知不觉我们就已经来到了富平的简陵之下。
     富平整体来说五座唐陵破坏都是全国之最,在文革时期被大量的砸烂,目前唐陵石刻稀少,急需认真对待,整个山体也因为取石而被炸的千疮百孔,宛如高僧的百衲衣,其中不乏被炸出的地宫神道,让人看了心里凄惨不已。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大家对唐陵的热爱,从简陵到元陵,在到章陵,大家都在这些少量幸存下来的石刻中找出它于其它陵墓石刻的不同和各自的变化,从中吸取营养,为保护好我们国家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而努力。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唐陵三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