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韩城老县城

(2016-05-18 21:15:21)
标签:

大禹庙

普照寺

韩城金塔

毓秀桥

韩城文庙

分类: 魅力陕西

陕西韩城老县城

         曾经的韩城历史悠久,文人荟萃,是陕西以及中国遗迹保存不多的历史名城,从历代出的进士数量在陕西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么大个西安市都没有出过状元,而韩城就在清朝出过一位状元,而且也是近400年唯一的状元。而当过大官的更是数不胜数,时至今日,从数据上看韩城是拥有着最多的全国第一,但是现实中早已经被改革的春风边缘化了,
         最近几年私家车多了起来,陕西前往韩城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可是去韩城看什么那,说句不好听的,95%的人都是狗看星星。必定中国目前是个拜金社会,当然韩城也不例外,从报道上说,韩城要在几年内建设出五个国家级别的景区,如果真是这样的,那么韩城也就真的完蛋了。这次去就发现很多古村落已经被修的焕然一新,党家村原本就是个以民居著名的村落,现在再去看看,已经在大修土木了。紧接着估计就会搞成商业一条街,事实也是这样的,现在的党家村哪里不是水泥的了。必定古民宅都不会太大,地方根本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五一为例,外面停满了小车,光停车厂就比景区大了一倍不止,
         现在社会在金钱面前,绝对没有不投降的,这个绝对是真理,不管你有多伟大,全国人民都一样,韩城人民也不例外,几年前去韩城,随便找个村子进去,都能见到几坐明清建筑,可是现在显然不容易了。首先当地人就要自己破坏,老房子在哪里盖新房子,用地怎么解决,当然只能是扒掉旧东西,而成了规模的,更是想办法做假,高仿古建筑,来忽悠外地朋友前来旅游,当然游客基本也是没有什么素质的,更多的是喜欢这些仿古建筑,说穿了,真正的古迹并没有多大看头,当然也看不懂。
         我这次就去参观了众多有名古迹,大禹庙里庙不大,解说的不多,大殿算命的却是厉害,门口广场更有现代摇滚爵士乐,搞的一片狼藉,哪里像个清净的地方,普照寺那是元朝著名的寺庙,里面建筑大多是元朝建筑,其实进去,我看也只能是房屋下面的屋檐应该是些元朝旧物,别的就大大的靠不住了,县城中的官方建筑到还是没有多大问题,但是街道就很难说的很了。尤其像闯王行宫,根本就是个医院,所有建筑也就是紧邻街道是修成的仿古样子,内在早已经是现代的钢筋水泥了。
        从高速下来,跑到韩城新城人民医院边把车停下,放到这里主要目的就是这里比较偏僻,没有交警罚款,然后向东步行百多米就到金塔公园,公园小的可怜,但是却是老城的最高点,进园子,都是本地游玩的老老头老太,对准古塔走去,从一建筑土台基下去就是金大定十三年(1173)建成的古塔,原来是因为大金朝修建的古塔而得名。并不是真的金光灿灿的宝塔呀,古塔为七层八棱楼阁式空心砖塔,塔门紧锁,不让人进去,但是站在塔南观景台朝南而望韩城老县城却近在脚下,一览无余,文庙,城隍庙历历在目。
         塔下方城门洞有修向古城的道路,下去不远是一片墓地,中间修有一间仿古建筑,眉头题写烈士纪念馆,馆内什么也没有,就墙上挂满了建国以后的一些韩城革命烈士图片,东边是个圆形碑楼,样子和北京天坛公园那个放皇帝排位的祈年殿相似,主体建筑两边分东西两陵,跑去碑刻一看,原来都是革命烈士,烈士纪念馆正前方是直接上下的台阶路,如果体力不支的可以走西边之字型平路下去。
         我当然是拾阶而下,山腰下却另立一碑,正面向南。我今天是反行,所以要绕到正前方才能看见碑文,原来是韩城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坐北朝南,塔北用整幅山体做了照壁,照壁两侧是从金塔下山的台阶路,中间却不伦不类的题写了毛主席几段语录。而且还是1959年写成的,这也算是文物了。纪念塔两边又各制一碑,东首是“永垂不朽”。西首是“万古长青”。碑前各制石供桌一,石方几二和供桌同排摆放,前方再设石羊石虎各两对,石刻应该是建陵的时候雕刻而成。
          边看边走依次从山上下去,经过革命烈士纪念馆,牌楼就到山下烈士陵园大门,大门正对韩城老街主街道,街道成为韩城中轴线,把韩城一份为二,东边有韩城文庙,城隍庙等老建筑,也是目前韩城的主要景点,现在把这些建筑连续到一起,改成了韩城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门票确是不底,本地人是不进去的,大多外来游客只能硬着头皮买票进去参观。
         城西却是龙门书院,县衙,中营庙,状元府等等零星建筑散落在古城各处,不成体系,尤其像南营庙几乎都没有什么建筑了。主街道南起毓秀桥,北至金塔,构成了韩城的主要旅游大通道,所有临街民房官方认证为明清建筑群。我却不这样看,最多是解放前的建筑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很大一部分是当地政府伙同不负责专家吹牛。但是一些大建筑,如同文庙,中营庙里面的建筑没有问题,不是明朝就是清朝,但是也仅限木质材料,屋面砖瓦就难说的很了。街道经过这么长时间。还能保存至今也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也真该感谢早期的韩城县领导班子,能及时把县城另行迁到了古城以北的塬上。
         街道两边古房大多也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外面看着很光鲜,其实里面基本都是绣花枕头了。大多都已经倒塌或者被改建过了,已经不能称为是古建筑了。最多是古遗址,街道上商店多买些杂货,并不向凤凰古城那样彻底成了商业街道,在这里要说句真话,从整体来看,韩城建筑要远远高于凤凰古城太多,如果给韩城打60分及格,那么凤凰古城最多就10分而已,当然大家更愿意去凤凰古城,必定多数人还是爱热闹,喜欢这些买东西的地方。真正仿古的又有几何,只不过更多的是叶公好龙罢了。
         我当然对古建筑也是一窍不通,满街看着热闹就来到了毓秀桥,毓秀桥是韩城人刘荫枢在康熙当贵州巡抚捐建的。刘荫枢给自己家乡做了好事却并不出风头,当桥建好以后,却以二十八两银子卖给全县二十八里相亲,这无疑比白送还便宜,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原来早期桥上原有的六座牌楼,目前却只剩下了一座,当时韩城在外为官的人很多,明清时期朝廷有一般的官员都是陕西籍,那么陕西人中一半都是韩城人,虽然此话夸张,但是也不是空穴来风的说道,韩城历史上就曾经出过千人之多的举人进士,中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就是韩城人,现在在韩城依然有司马迁祠墓可供后人祭拜。
         韩城古城墙早期就已经被全部拆除,今只能空留遗憾,也少了一处观光的去处,看完毓秀桥原路返回,来到东学巷向东而去,百十步就是文庙,从街道牌坊进入,元代的统治者虽为蒙古族,但对域内各族的宗教信仰都保持宽松态度,从入关起不足百年留下的建筑很少,但在中国建筑史上却是很重要一笔。目前中国元代东西并不多,而韩城就占了中国元朝古建的1/6。文庙两侧都立有下马石,可见就是元朝马背上的民族对中国文人也是很尊重的。
         从侧门进入,大门前的照壁却并不书写孔庙,而是一盘龙照壁,五条团龙琉璃烧制而成,整个照壁长十七米,比起蒲城文庙的盘龙照壁却要高大许多,进的文庙大门,穿过棂星门走过玉带桥就来到了戟门,戟门作为古代等级的标志,一般级别较小的衙门是不能使用戟门的,充分验证了古人的等级观念,戟门正对的是大成殿,也是最后的主建筑了。里面供奉着孔子像。大成殿后殿是明论堂,是古代上学的多方,现在却摆了些桌椅供大家参观作秀,绕过明论堂最后来到一高台之下,台上就是藏经阁,里面早期保存着都是难得的书籍,整个文庙建筑庄严大气,庙内古柏绿绿葱葱,相当幽静,现在在全国要找到像韩城文庙这样的大型建筑群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出文庙原本应该是大街,但是为了和后面的另外建筑连接起来组成新的景区,就用围墙连接了起来,其中还包含了东营庙,关圣庙,三龙壁等建筑,整个文庙两侧相仿侧还有各种文物展示,都是从各地收集起来的石刻在西边放置。当出的文庙后门,却发现原来后门两侧还各有一对六龙壁却就建设在城隍庙后门两边,端的好看。
         从文庙后门对面迈步进入城隍庙。城隍庙正在搞建设,很多东西修的崭新,已经没有多大看头,但是来了也是要进去的。城隍庙暂时并不收费,但是修的太新,刚才参观完文庙,这里哪里还看的上眼,也就不在多说,还是取道回去取车,怎么说也已经走了快三小时了,肚子已经很饿了。
         从城隍庙出来,我尽量选择偏僻人少的地方走,结果还真是走对了。街道上到是看见很多老照壁,都是百年以上的物件了。也能说明,古代韩城人对文人的敬仰,虽然古城已经破烂不堪,但是我认为这里比党家村还是要好很多,不论是建筑年代还是建筑规模都要高出许多,当然想想也是,一个村的文化怎么能同一个城市相比,那么这次韩城我肯定是来对了。当然以后还是要在来的,也一定会来的。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