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平到薛镇的道路宽畅车少,路也比较好走,当过了薛镇以后道路开始难走起来,常年行走的工程车是本来就已经很窄的道路更加难行,当然这里也是经过清水峪乡通往红土镇的重要交通要道。去富平金粟山也只能选择走这条道路,过了王马村就是清水峪水库大坝,常年少雨,水库基本见底,一人多高的蒿草在库底长的比人高,要多荒凉就有多荒凉。因为不认识路,只能跟着景区的指示牌走,过了大坝道路拐离X221道开始进入去金粟山的盘山公路,道路用烂来形容那根本是高抬这里,简直就是一条要命的道路,有的地方和爬山一样,人走都很困难,汽车就更加难行了。不过在前两个月西安一个户外团体竟然是把一个47坐的车给开了上去。估计是能把司机吓个半死。
盘山公路不短,少说也在10公里以上,好处是下车基本就已经到达山顶。景区是个私人承包旅游点,钱少开销大,道路基本都是石子路,还没有用水泥硬化。最近几年陕西只要是还看的过去的地方,就都被修成了景区,全国都一样,想座在那里发财,结果很多景区的命运都是倒闭,大量资金打了水漂。这也只能说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明白道理了,不要什么地方别人吹吹就跑去,结果回来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新修的景区大门也很简单,有大概十来个工作人员,门口是简单的简易房子,所有的人员都在这里吃喝拉撒睡,但是工作人员对游客到是很热情。景区每天基本都是游人比工作人员少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检票的人员也喜欢和前来的游客啦家常。在陕西的北山和南山有着决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北山几乎少有树木,可是金粟山进去以后会发现几百年的大树到处都是,几乎多数是柏树,这也从另一方面应正了这里绝对不简单,肯定有着超凡的历史。
第一次来,不知道深浅,进大门前行不远就一三岔路口,左边是去龙王庙和古庙遗址的,右边是去金粟山寺院的,平时不怎么喜欢庙宇,所以选择向左而行,走百来米就到景区内停车场,停车场到是挖的老大,却空无一车。到是停车场东边的土崖下一个铁焊的笼子里面养着一头野猪,到不怎么怕人,估计平时也是见的人多了,并不害怕。四周都是不高的灌木,并无什么景色,心里立即就凉了半截,停车场边一指示牌向上去景观台的道路,于是奋力向上,选择先登顶在说。
从停车场上去路并不难走,也不远,不过十多分钟就到。山顶上修一景观塔,高不到20米,三层四边形,纯水泥制成,不做装饰,根本谈不上美感。上的塔来碰到一对情侣,男的是本地人,女的是重庆的美女,倒也好客,聊不一会也就熟悉起来,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因为今天行程紧,只好婉言谢绝,这里也表示感谢,(给他们的合影付后,请见到联系,好取照片)
从山顶遥高处看关中大地,以是尽收眼低,东南山峰好似一道天然城墙,高几百米,直上云霄,老远以巨石横空而出,形同鹰头,当地民间传说此石一然成精,结果70年代果然有架飞机就在鹰嘴山撞崖,机毁人亡,于是乎更成了山精成神之说,被当地群众广为流传。从山顶到金栗山中峰道路四通八达,只要是向下方向的山路都可以走,行走林间,两侧都是百年老树,景色也随之向好,从大路一路小跑,依然就进入金粟山寺山门之前。
金粟山寺历史悠久,据考证秦朝王翦当年就在此山藏兵,现在山上王翦点将台依旧,古人却已化为历史,大秦时期金粟山也在王翦的封地之内,山下就是美塬镇,想必王翦退休以后也经常来此游玩吧。至唐朝以后,佛教更加兴旺,金粟山更是佛寺众多,香火经久不衰,直至如今。现在山上寺庙依然沿用明清建筑,而石窟更是难得的仿古好去处。
金粟山寺百步梯前刚好碰见李居士给徒弟田居士讲法,我也就蹭上前去白听,原来百步梯前这颗参天大树是棵名贵大树。学名抱榆树,竟然有1200年之久,因为树身长满各式树疤,年长日久形成各种动物形状,却得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百兽图树。凡是来此游客摸此树者,百病不侵,想财得财,想禄的禄,不看别的,只看树冠之上迫红,就已经知道一年有多少善男信女前来摸福还愿。我也抓紧机会,摸了下,看李居士回身之机直接就把大树楼在怀里,此树真的太大,我根本抱不上它之一二,但愿我今年也得好福气,保佑我股票天天涨停板。
跟随李居士一道向上进的寺来,山门里中间供奉的神像上梁经过李居士讲解才知道,原来在两根柱子之上缠绕有两条青龙,据说早些时候,一对夫妻艰难过活,女人吃苦耐劳,男人用功读书,结果高考得中以后,竟然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妻子随告上金粟山寺,晚上佛爷就报应到他,直接化为青龙取了他的首级,挂在梁上,以示后人学好。
过了山门一排依山而建的庙宇,左边一次是高禖神(民间尊为送子娘娘),其祠已有上千年历史,是目前海内外祭祀高禖神的惟一圣地。其洞上之石扁目前为光绪二十三年所立。前些年有一四川信徒结婚多年不能怀孕,晚上梦到佛爷告诉她富平有一个洞中洞,结果一路寻到这里,就在高禖神洞下方还真有一道仅容一人而进的小门,但是进去却另有洞天,洞内面积广阔就是4人摆上一桌麻将也不过分。四川妇女找到这里,拜罢送子娘娘,回家就开怀受孕,来年产下一对儿女。
过了高禖神洞就是鸿雁姑姑庙,听李居士说,这为鸿雁姑姑竟然是肉身坐化而成的本地神仙,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真人肉身佛像,我也见过不少,没想到这里也有一尊,鸿雁姑姑是善良,勤劳的化身,在民间,尤其在当地故事广为流传,我今天就不在啰嗦,大家还是亲自去洞前听李居士讲吧,会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鸿雁姑姑庙下方是历朝历代所立石碑,纪录着这里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大小10多方,这里文革期间的破坏也是相当厉害,目前所保存下来的已经是极少一部分了,见证着这美丽的地方,记录着每一段美好的传说。
当随同李居士进的耳房的时候,李居士还送给我几本书籍,是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的金粟山神话传奇,由马福元编著书写。闲谈当中,和寺里的解说员也熟悉起来,她告诉我,其实这里最好的应该是庙里的明朝壁画,怎么还有明朝的东西保存下来,原来还真是有,这里山高皇帝远,很多东西不能好好保护,前几年文物部门已经鉴定这里的壁画是明朝古画,也是文物,自然知道的人并不多,庙里也拿不出多少钱来保护,只能买些塑料纸全部遮挡起来进行保护,以防游客在壁画之上乱刻乱画。真是可惜了,为了保护好这里的壁画,平时是不告诉游客的,还好我这次亲眼目睹了这组明朝时期的古老壁画,也是最原始的。
金粟山最东首是药王庙,这很符合中国的传统,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庙宇都供奉的有药王,这里也不例外。当然也是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弘扬,对祖国医学的肯定。遗憾的是在解说员美女的陪同下光听她介绍去了,临走时却忘记请教她的姓名,看样子我也太不应该了,当然也证明了这里的故事精彩,这里的人心淳朴,这里的美景如画,让我把什么都忘记了。
出的金粟山寺,中间就是去中峰的道路,两边分别是去东峰和西峰的道路,端直向前不远,就来到中峰鳌头,向下一看,我的妈呀!难怪这里古代名气那么大,真是不到这里不见美景,山头下方几乎是成九十度的修了条路通下山去,比我们平时上的楼梯还要陡峭。山高不能知其高,看了就吓死个人,原来这里才是上金粟山的原始古道,现在已经被景区安装上了铁链保护,我刚才上来的路是最近新修的,难怪那么烂,让我还误会了这里老半天那。
金粟山民间每年的六月六古庙会也是空前的热闹,来自十里八乡的香客都是从古道上来的,就是我这玩户外的从下面上来也非一两个小时不可。其中很多老人凭着对佛的信念,都是徒步走上来的。听当地人说,每年庙会的时候山上都是人满为患,人多的时候几个小时都上不来,今年庙会期间,景区为了安全,就没有敢开放这条古道,让大家都走的是西峰新修的道路。
游完中峰返回庙前从东边下去,半小时就到东峰,东峰也是一条陡峭的山崖,在山顶修有两间庙宇,因为没有庙祝,所以不能进去礼佛。但是两边古庙宇遗址的遗迹很清楚的还留有遗迹,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多么的宏伟壮观。刚才在庙里就听李居士和田居士告诉我;金栗山这里的风水也是极佳,整座山体恍若一把太师椅,四平八稳的站立在这里,东西峰依然就是这把椅子的护手了,而鸿雁姑姑正端坐在这龙脉的正中宝地之上,保护着这一方水土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西峰因为上面的庙宇已经倒塌,去的人少,道路已经长满蒿草,过去十分不便,我试探着走了一会,下面都是万丈深渊,怕不注意掉了下去,于是就原路反了回来,决定放弃游览西峰,向回走的时候,耳朵不时传来庙里的大悲咒,感觉身体也轻了许多,是呀,不走完全程,是不能了解其山的,就向我才进的山来,就断定这里风景一般一样。原来是我错了,想想一首唐诗写的真不错,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的我现在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