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12号的一大早是个很好的晴天,寒风依然萧萧,但是和昨天在唐王岭比较起那就已经好了许多。今天明显没有风,同行的十一名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的成员在杨明的带领下早早的就踏上了寻找建陵故事的征程,出烟霞镇路两边都是一座座昭陵陪葬墓新立的保护碑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宽阔的环山公路107道柏油马路不经意点就来到了后寨村,从这里向北一拐就进入了去建陵镇的县道。
按计划在今天的行程中我们首先是要先去坡阳村拜祭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汾阳郡王郭子仪墓。小河水库远远望去已经算不上是个什么水库了。最大也就只能算是大点的鱼塘,小河水最近几年是一年比一年小,每逢旱季有没有断流怕也没有什么悬念了。水库以东马路对面坡阳村道路就不怎么好了,新修的水泥路也仅仅容下一两小车通过,还好路不是很远就过了坡阳村到了路的尽头,还好队里的求是来过这里,对路线很熟悉,向南一拐就驶进了路边的苹果地里,路就是泥路,到是经常有车来的,但是很不好,泥路不远也就几百米的样子就没有了。泥路两边就是两个高不过5米的大土堆,西面的土堆就是郭子仪的坟墓了。
唐肃宗李亨建陵不同昭陵200多坐的陪葬墓,而建陵一共只有3座陪葬墓,而其中就有郭子仪,可见郭子仪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才能容获如此大的荣耀。。郭子仪生前威望极高,但是他去世时,李氏皇室由盛转衰,就建陵的规模还是石雕的大小程度都无法与之前的李氏皇陵相比,作为陪葬的郭子仪墓当然会更加简朴。也就埋到了离建陵4公里多远的平地上,怎么说平地起坟花消肯定小很多,工程也就简单多了。
现在的郭子仪墓四周是快倒的红砖围墙围着,因为无人照料,到处都是缺口,不高的坟墓边是新倒的黄土,估计是郭家后人新拉来的土,准备给老坟在添加新土了,坟墓上是一些不高的柏树,也就一人多高,胳膊粗细,在墓前南边立有清朝石碑一方,上书“唐汾阳王郭子仪之墓”,右侧书“巡按陕西监察御史毕懋康立”。碑前是青砖切的香炉一座,是家族男性烧香叩头祭拜自己祖宗的地方。
建国以后国家对这些坟墓并没有保护,所以大多古墓现在都已经被移为平地,郭子仪能留下这一个土堆也却不容易了,我认为还是归功于这里地势比较背,人来的少的原因,因为没有什么地面东西可以参考,大家看完以后都跑去他东南边的另一土堆考察,这个土堆夯土明显。已经被挖的要比郭子仪墓小了。但是依然直立在这里。大家讨论不休,对到底是谁的坟墓各有个的看法。不能统一意见。
我自己到认为这里应该是郭子仪第六子郭暧的坟墓可能性大些。我们从贞观二十年,即公元646年,唐太宗规定了若父祖陪陵,其子孙可从葬的制度。也就是说如果郭子仪可以陪葬建陵,那么他儿子也就可以若父祖陪陵,其子孙可从葬了。这样看来,郭子仪的儿子埋在郭子仪墓周围是可能的。
而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娶的又是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这样多少总算皇家的亲戚,郭暧的爸爸又有那么高的威望,自然他来陪葬也正好符合德宗李适的心意,两个坟墓离的那么近,这些都是很好的说明。
不管怎么说,史书都记载有郭子仪有六子陪葬郭子仪墓,到底是有六个儿子埋在这里还是第六个儿子埋在这里就不得而知了。历史必定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具体情况现在那有那么容易就搞的清楚,也许现在的坟墓根本就不是郭子仪的也未可知,也只留下了历史故事让后人一代代的去评说了。
走.....还是去建陵看石刻要紧,估计大家心事也都和我一般。如是飞一般的上车去了。留下后一拨人在来游览,也许新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郭子仪墓东北册

郭子仪墓西北册

郭子仪墓西南侧

郭子仪墓东南100米处无名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