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兴山

(2014-05-20 12:46:08)
标签:

太兴山

库峪

秦岭72峪

秦岭

户外运动

分类: 大秦岭

太兴山

        西安市长安区以南库峪深处有座名山“太兴山”,算是个很标准的道教名山,从解放以后开始逐步萧条,至今以然很少人有人知道了,真是可惜好酒也怕巷子深。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但是旅游的春风并没有吹到这里,到是让现今也同为道地胜地的楼观台兴旺起来。当然楼观台是中国道教发源地的地位已经确定无人能够撼动它,老子在春秋就于楼观台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周发扬光大,是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成就了楼观台道教发祥地今日的地位,但是从整个景色和古文物保存要好的太兴山也只能躲在墙角暗自流泪了。

       时代变迁,道教也逐步分成了很多支派,现在道教基本上还是以全真教与正一教兩大道派为主,明朝的张三丰又在湖北的武当山创立了武当派(三丰派),是武当山发扬广大,名气远播海内外,自然名气也就赶超陕西楼观台。因为我的工作需要,曾经先后七次登临湖北武当山,站在金顶而俯揽群山,说句不中听的话;武当胜景要远逊陕西终南山景致。当然在为人品质方面,更见证了湖北人不好的一面,正所谓;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对湖北朋友的自私一面总结的入木三分。为了利益,现在社会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谣----上武当,上五当,就是目前武当山的真实写照。(大约10多年没有上过武当山了,目前情况不是太了解)

        既然现在的武当山已经不在适合旅游,那么还有没有替代它的其它道教名山?当然有了,现在的崂山,龙门山等等就很出色,但是离我们陕西都是比较远的,去游玩一次很不方便。那么陕西本地有没有既方便还便宜的景致?结论是肯定的,那就是华山。华山也是中国的道教名山之一,而且景色和游览体验要远超武当山,可是华山的门票就180块,加上其他费用一次没有小一千根本不够,本质上就把爱爬山的朋友挡在了门外,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就来介绍下一个特别好的地方,不但景色好,花费还小,又不被别人知道的好地方“太兴山”。

       太兴山应该也属于“武当山”道教一脉相承,这还是我在很久以前在一次爬山途中发现的,早期爬山比较辛苦,基本每个峪内都没有公交,全部需要徒步前往,一次我从库峪徒步,在半路上看见一间破庙混元宫,就进去看看,结果发现几块古碑,上面就很清楚的对太兴山做有记录。但是时间太过久远古庙荒废,也许道观没钱维修,又无庙祝,眼看在过几年就要消失了。四处观望院内石碑时发现其中一方石碑上明显的记录有“铁武当,太兴山”一句,这句话在我们陕西长安一带流传久远,今天总算找到出处。

        从我对武当山和太兴山的比较来看,如果单凭景色而论,那还是武当山更胜出一筹,在武当山从六里营开始,就一路都有历代皇帝的敕建碑刻保存。而太兴山人文历史景观就没有办法和武当山相提并论,而且湖北的宣传也做的很到位,使武当山更加发扬光大,誉满海内外。而要是单从风景来说,武当山就不是太兴山的对手了,而太兴山要原始的多,这里平时少有人来,能够登顶的人就更加不少了,而且上山的庙宇也都是明清建筑无疑,可惜就是破坏太过严重,但是危险程度却要比武当山危险很多了,当然只能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吗!

       现在太兴山也早被开辟成为景区了,但是门票不贵,去年还是25块,但是一路都是水泥路,有大约10里,基本没有什么好看的。如果从割漆岔穿越,当然是最理想的了,也是上太兴山最近的一条路。缺点是割漆岔景色一般,而且上去以后,基本都是累的很难在有心情游山玩水,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从鸡架沟上,这样就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能走的可以去穿越,走路略差的可以到南天门就返回,从太兴山景区大门出来即可。

       那么今天大家就跟随我从鸡架沟开始穿越一把好了,在太兴山景区门口停车场下车,然后继续向南走大约两公里就到鸡架沟口,右拐过河开始上山,山势较缓爬上一坐山梁就能看见两座庙宇“摩柯慈恩寺”。摩柯慈恩寺是佛家寺院,门口打扫的干净卫生,四周绿山环抱自成一体,好一个修行的清静圣地。我从这里路过好几次,都没有见到庙里的主持,但是在庙门口却放的有小木凳,方便过往游客休息。放眼寺庙南侧路边靠山一侧就可以看见两座佛塔,端的清静优雅修的古色古香,宛如进入神仙福地,来了就不肯走,一定是要好好坐上一阵不可,以免辜负了这大好的景致。

       休息片刻从塔下绕过,顺着小河继续向西前行,一路在潺潺的流水声伴随下,尽在树林和刺滕间走的羊汤小路,寂寞无声很是清净。行约五里许就见前方有一高台,走近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处建筑群。有白衣洞等很多庙宇,逐步参观却发现已这里经大多是以道观为主的建筑了,显然已经进入道教地域。耳旁不时有一阵阵的水声从沟的南端很远传递过来,轰轰作响。我跟随轰鸣之声闻声寻去,走过两处庙宇,跨过一座小石桥不远一个转弯就看见一个飞流而下的大瀑布,这个瀑布最少也有70米。我是经常爬山的,凭对比,应该不输给朱雀公园的那个大瀑布,比黑山岔那个号称百米大瀑布还要高大不少。总算是又寻揽着一处瀑布了,凭空提升了游览兴趣。

        过白衣洞继续向上走就是太兴山的南天门了,真正的爬山是从这里才开始的,前面那些路也只能算是个热身。南天门过后无平路,全部都是拔高,从走的路也可以看的出这里的台阶修的都很宽敞,而且不是现今修的,应该在清朝以前,可见当年太兴山有多出名,每当庙会期间十里八乡游客如织,满山都是香客。这里的所有庙宇都很古老,基本上全部庙宇都荒废着,庙里也不住主持,就随便扔在那里无人管理,任凭风吹雨打。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教育,现在基本都是没有信仰的,所以这里荒废也就可以想象了,目前能好点的庙宇不是名气大的,就是财神庙之类,可见现在国人也就只信仰钱和权了。

        一路之上,经过白衣仙洞,老母殿,凌宫殿,雷神洞,黑虎殿,来到上天梯,这里的上天梯也真是上天呀,看不见顶的宽大台阶,不知道有多远,当实在走不动了的时候,就来到天梯旁一处很大的寺庙“八仙楼”。劳累的双脚渴望着休息竟不由自觉的就自己走进八仙楼休息,寺院西侧就是普天同庆殿,到是很有特色,也是清朝建筑,里面的壁画翅翅如生,不外乎都是些绘制的道教故事,只能任凭风吹雨打,更无人员照看。

       一路走走停停用了好大力气总算爬到了三教堂,三教堂也是一处建筑群,登上无极楼,放眼远处风光竟收眼底一览无余。大家有去过武当山的吧?到了南宫岩就会发现那里有个著名的景点“烧龙头香”。所谓的烧龙头香就是在悬崖绝壁上设置一根1米多长的龙头石条,龙头之上放置香炉一个以供信徒烧香,凡是心诚​之人可以走上去烧香许愿,当然那个危险程度也不是每个人都敢前去尝试。大多数人都是站在护栏旁看看就已经吓的两腿发抖,更不用说还敢上去烧龙头香了。听老年人讲,常有心有不诚之人上去烧香摔了下去,因为谷深,连个尸骨都找不回来,而在我们太兴山的三教堂前也有这样一处“烧龙头香”景观,很是危险,如果不慎掉落下去,那是绝对没有活口。

       走到三教堂整个登山路程也就刚好到了一半的地方,在继续上就能到达药王洞,这里的庙宇是清朝所建,看庙头石碑是光绪七年六月,一般朋友走到这里也基本就走了快5-7小时,大多开始埋锅做饭吃了。荒凉的景区自然没有农家,更没有买卖,所有东西都得自己背上山来,体力弱的也就已经累的根本不想起来。但是大自然也就这么神奇,这里也是两沟之间的一条山梁,如果实在太累,就可以从药王洞西南侧的山沟下山,沟里出口就是库峪的割漆岔,路还是比较好走,一般游览太兴山的游客走的慢的游客到了这里就必须返回,下山也就是晚上8点左右的事情,如果是原路返回,那就更麻烦,天黑以前是根本无法走出山下那条水泥路的,也增加了户外的风险性。

        当然从这里开始,才是真正的太兴山景致所在,从这里上山都是一路在悬崖上行走,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有个问题,所有的庙宇都不大,里面也都是一尊佛像,在仔细看,才发现原来从这里开始,所有的庙宇都是铁做的,铁瓦,铁梁,包括里面的佛像也都是整体用铁铸的,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这里称:铁武当,太兴山了。可惜所有的佛像都没有头颅,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盗割了!这么大的群体铁铸建筑群在中国怕也没有几处吧,并且都是明朝铸造,这就更难得了。这么大面积的宏伟建筑群要是在江苏或者湖南,我想早就全国名扬了。庙里所有佛像都着明朝官家服色,应该是明朝建筑无疑,只可惜身在秦岭深处,无人知晓,随着时间最后慢慢化为尘土。

       随着山势的升高山路明显陡峭起来,有的地方几成直角向上攀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沿途经过观音老母殿最后登顶太兴山岱顶。山顶庙宇整体用石条切成,从太兴山岱顶山门到里面的庙宇石刻众多,建筑风化严重,很多石刻字迹模糊,大部分铁制造像,铁狮子,铁香炉被砸,只有部分残件得以保留,且都是很久远的老物件了。大殿门口修有护桥,两侧装饰浮雕雕刻精美,多以神兽,花卉见长,也都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只可惜放在这里,无人赏识。

       从太兴山庙过去,后面就是一梁五道山峰,每座山峰之上修建一庙,也全部是铁瓦铁梁铁佛像,一般带队到了这里也就不让走了。胆子大的可以继续前行,到达第四座铁庙,山顶之上原来的四座庙宇都是铁瓦铁梁,铁像,不是被盗就是被砸,加之年久失修倒掉毁坏了不少,尤其是最近几年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可是维修却采用的是把原来的庙宇拆掉,从新修成了石头水泥的,自然把原来的老东西仍的到处都是,很多铁瓦铁佛上都铸造有字,还有纪年的一些铁制构件,结果全部被扔,太可惜了。修建以后的场地更加惨不忍睹的,文物到处都是没有人要,更加无人管理,有些爱好的人,也就只能找点体积小的带回家,构件都是铁做的,想带回家也拿不动呀。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被扔的到处都是或者直接扔下悬崖,如果是这样维修我看还不如不修的好,简直就是在破坏。

       站在第四座庙北放眼远处美景你才会有前无去路的感觉,你敢多走一步,都有可能就要和这个世界告别,脚下是块整体5米多高的石岩,胆子大的,可以抓着石缝,徒步爬着下去。整个山崖没有任何保护,那怕是铁链也没有,而下去以后脚下就是深不见低的笔直山崖,如果失手,那是真连骨头都找不回来了。好不容易下去,就如同是站在刀刃上行走,两边更加没有护栏,最可怕的是脚下的路有的地方窄的还没有十公分,放一只脚都很困难。很多人也只能骑在山梁之上慢慢爬行,就这样危险的山梁上竟然还有沟壑,中间跨度不下三米,一座铁吊桥就横跨于两座山崖两端,而第五座庙宇竟然就在前方不远的山顶之上,也不知古人是如何搭建而成,成为通往铁庙最后的咽喉。

        桥,肯定没有去过的朋友想当然的认为就是平时所见的普通吊桥,但是这里的“桥”却是用铁钉链接铆钉成的一块块铁板链接在一起,而固定在两侧的石头上的桥,宽不到50公分,长也就三米见方,反正我去过很多次,还没有见过谁敢走着过去的,大多都是爬着过去,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听当地山民说,那些道士在上面却是健走如飞,想着就下死个人。和我同去的一个妹妹号称天下第一女侠,到了这里我看也是吓的不肯多行一步,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都自身难保,更不敢过多帮助她了。

       不长的几百米路,就需要一个多小时行走,最后到达第五座庙宇。整个庙宇都是用钢铁铸就,重有一吨多,大家不难想象,在清朝以前是没有直升飞机这样的飞行器材,这么重的东西是怎么弄上去的呀,简直是活见鬼,也不能不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就这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在山顶不到一平方米的山尖上更是不可能放稳过重的东西,可是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把数块几百上千斤的石头弄来平放在上面,修建成一个平台,刚好把铁庙放置上去。如有信徒想登顶拜佛,即使用尽艰辛来到平台边还得从一石洞钻过去,才可以看到铁庙里供奉的神仙。

        整个太兴山总体来说都很不错,这里的庙宇众多,基本都是无人管理的局面。在这里明清文物片地,多的都不愿意弯腰拣起看看的程度。我曾经问过很多和我一起来登山的朋友,大多都不知道所来之地的历史,大家到此无不用力太过疲劳,更没有几个有工夫去欣赏这些,当然也和很多朋友不喜欢庙宇有关。我可以肯定的说,这里的风景要比湖北的武当山整体好的多,但是湖北的武当山有两座很大的铁庙。而太兴山没有,当然五当山更有历代皇帝的敕封,这里也没有,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重量级别的人物到来的遗迹,这些都是太兴山不能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作为我们陕西人,有这么好的便利条件,不来走走,那就真的是太可惜了。

       太兴山铁庙太过危险,所以我并没有铁庙的近照,当时十分害怕,也就没有胆量去照相了。现在再看原来的老照片就发现只有那个铁桥一张,真的是很遗憾,不过还好我这里有一段网上搜索来的视屏,好象是一位日本高僧在铁庙前向天祈福的视屏,很值得观赏,也弥补下我照片没有铁庙的遗憾。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太兴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