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刊/《你什么时候原谅你的父亲》:情感追悔者的生命思辨

(2020-07-04 22:27:42)
情感追悔者的生命思辨
——盛可以短篇小说《你什么时候原谅你的父亲》
阿探


    盛可以,湖南省益阳人,九十年代移居深圳。曾做过证券公司职员,机关文秘以及杂志社编辑记者。2002年开始小说写作,著有九部长篇小说,包括《北妹》《道德颂》《死亡赋格》《野蛮生长》《锦灰》《子宫》等,以及《福地》、《留一个房间给你用》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西班牙语十余种语言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


盛可以的短篇小说《你什么时候原谅你的父亲》(《作品》2020年第6期),从最微弱的精神震撼切入,无疑诉诸了最真挚的情感,以触动人心的追溯与诉说,抵达了至真的文学高标。小说给予了我们一种生命直视,有别于断网的“世界上最远距离”——从未踏进过最熟悉者的生命世界的人生至高遗憾的直视。毋宁说文本是对逝去的父亲的原谅,不如说是作为走出国门的作家“我”,对天堂里父亲的原谅的祈求。这不仅是一种情感的终极追悔,更是向死问生的生命存在思辨。正如成年人难以走入儿女的世界一样,作为儿女虽然与父亲有着众多的交集,关于父亲的记忆却只是数十年来不变的误读误判。这种坚质如铁的误读源,自我们过于自私过于狭隘的立场,源于我们对自己的过于看重,甚至是对自己错觉的过于看重。

如同柔弱敏感的卡夫卡认定父亲是一个“暴君”的误判,“我”从心底对父亲冷漠了很多年,这种非理性的认定,让来自灵魂的冷漠延宕到父亲去世那一刻。当曾经漠然与忽视的父亲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后,“我”对父亲最真的情感才不经意间得以自然性复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生活细节里,在那些被“我”冷漠的日常琐碎里,父亲曾有着怎样沉重的承担?而“我”与“我们”又曾有着怎样不可宽恕的残酷?小说打破了与散文体式的界限,凝铸了情感暗自淤积的河流潮起潮落,以类似于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绝对恐惧——致杜卞卡》的书信体,对朋友“V”的情感表述,以对生命难以挥去的惶恐,道尽了人生悔意,进而终极思考与思辨了生命应该如何活着——走出自我,走进爱与宽容。

盛可以小说中“V”如同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杜卞卡”,是多义性的承载,是情感籍以酝酿与升华的介质。对于小说中的“我”而言,“V”不仅是驻守在故乡的知己,一个理想的倾听者,会心感知者,同时亦是灵魂可以栖息的宁静故乡,更是某种恒定不变的人生价值意义的存在;而“我”则是故乡的“背叛者”,一个在“逃离”中迷失生命本真的人。然而,多年后父亲逝去的情感重击令“我”明白,数十年间“我”的灵魂从未走出故乡,甚至从未走出父亲无声息的大爱。固然,更能折腾的生命会拥有更多的风景,但却亦在失去更珍贵的风景,人生原本就是得失同行的旅程。父亲的生命旅程抵达了终点站,“我”的灵魂才有了走近走进父亲生命的契机。

甚至对父亲的误读误判及认定,更多是“我”及父亲其他子女自我责任拒绝的借口,只不过是“我们”把自己成长及人生的不顺、失败的愤懑,在意识里强加给父亲的生命罢了。作为子女的“我们”,烤着父亲挖来的树蔸子,翻着陈年旧账,用语言围攻着80岁父亲,搞得父亲吃不下饭,呆在房间痛哭。或许言者无意,然而听者动容,这对于年迈的父亲来说,又是何等的冷漠与残忍啊!父亲不但承受了子女们莫大的长久愤恨,承载了那些众人从未意识到的身心背负,甚至还为不曾让“我”上学而虔诚追悔。“我”对于“V”痛心不已的诉说,对天堂里父亲的情感追悔,不仅是对自己的一场灵魂救赎,也是替兄弟姐妹的灵魂赎罪。小说结尾,“我”撒在父亲坟地的波斯菊花籽已遍地鲜花,这是父亲对“我”曾经残酷人性的原谅。“我”带走父亲的病历珍藏父亲的疼痛,则是感知他人的一种立场与姿态,是生命的警醒与觉悟。

小说如同“罪己诏”,举行了一场庄严的生命追悔,本爱追溯,生命感悟及自我解析仪式,重温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温情细节,融化了那些曾经沉疴性隔阂,进入了人们从未进入的生命模式,探究了被人们所漠视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更是升华了自我生命存在的方式,甚至冰释了生命的文学意义与现实存在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盛可以重建了写作与文学某种被背离的意义,重建了文学的情感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