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稿
(2016-01-22 11:22:20)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稿
光华道小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我将从以下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的内容,主要通过对水和食用油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从多个侧面认识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为下面探究水和空气的对比作了很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对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水和食用油的一般特点,但对它们本质的区别是模糊的。这些都是要在本节课及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培养、锻炼、提高。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学情分析,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几方面:
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区别水和食用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五、教法、学法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我将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群体合作、自主探究、实验操作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切身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教学准备
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这些学具:
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2根滴管、2个试管、2根长木条、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1个水槽。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在课件中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出问题情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然后我呈现给学生一些水和一些油,启发学生谈话: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看似一句不经意的问,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顺势揭示课题。
(二)主动探究 获取新知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科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本活动是要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4个方面来对水和食用油进行比较。课前我先将两杯液体发给各小组。接着对学生说:“你准备从哪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围绕这个话题,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我一边巡视一边引导学生得出观察的方法。学生再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之后我指导学生把这一结论记录在维恩图上。
活动二:液滴比较
猜测是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我在课件中出示水和食用油在玻璃片和纸上的液滴,让学生来猜一猜,目的要激发他们想要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于是我顺水推舟,“想不想自己来验证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演示完滴水滴和油滴的方法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我请学生仔细观察液滴的不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同时指导学生填好维恩图。
活动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我创设情景:吃饭时,喝汤的时候发现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向学生提出:水和油谁轻谁重?随后我出示材料:半杯水、半杯油让他们分组讨论: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是水重还是油重?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后,进行水和食用油混合的实验。请学生观察混合后的情况,得出水油分层的原因。紧接着我再演示木条在水和食用油中的沉浮情况,请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这两个实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同体积的水重油轻。之后请学生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上。
活动四: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本活动要让学生知道油和水都不能保持固定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改变。我将水和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总结它们的相同特点: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请学生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上。
(三)深化理解 内化新知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新课的理解,我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你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进一步来帮助学生形成液体的概念。
(四)归纳总结,促进建构
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我让学生总结自己在今天这堂课的收获以及最满意的地方。并进行课内巩固练习,同时布置课外延伸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它们进行探究。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以上的环节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亲历了提出猜想、分析判断、动手实践、观察记录、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学生会获得直接的实践经验,学到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同时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八、板书设计
水
无色
透明
不粘手
比油重
我采用了并列式板书,并以维恩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上就是我对该课的说课,恳请各位评委老师能够提出您宝贵的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