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双减,课堂需要减什么?
(2022-05-15 21:37:43)减轻作业负担不只是减作业量和时间量,更要回到课堂。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双减背景下的课堂需要减什么?
有这样一个课堂小插曲——
商店售出的两件上衣都卖了60元,一件赚了 20%,另一件亏了 1/5。商店在卖出这两件上衣时( )。
A.赚了
这道题的正确率只有29.2%。讲评时,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上来给全班示范正确的解题思路:
60÷(1+20%)=50(元),60÷ ( 1 – 1/5)=75(元)。
第一件赚:60-50=10(元),第二件亏:75-60=15(元)。
因为10元<15元,所以亏了。
理由是:先分别算出两件衣服的成本,再比较各自的盈亏。
这个解题过程毫无破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正当大家准备研究下一个问题时,一名“学困生”举手发言了,他的观点是:这题根本不用算!
所有人都愣住了,他继续说:“既然赚了的和亏了的都卖60元,说明第一件衣 服的成本一定低于60元,第二件衣服的成本一定大于60元。既然赚和亏的分率
原来,花多步解答出来的完美解题过程,几句话就能解决。
由此联想到近期的几次研讨活动。在现场数据统计中发现,课堂上充斥着
双减,课堂要减去的是教师过多的讲授时间。现有的课堂时间大量地被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和不厌其烦的示范所占据,老师们总想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的所知、所想都教给学生。但是,教学不是告知,教师所秉承和信奉的圭臬,或者那些所谓的完美解题思路,不过是部分知识而已,仅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是无法实现全面育人价值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域,教师要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要从“教”转变到“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究、体验中实现真实学习,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素养,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双减真正的落地。
闽南师范大学龙文附小郭紫云老师在一次观摩研讨课后说:“以前总舍不得让孩子‘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现在感觉有时候是我在‘浪费’他们的时间。”笔者深以为然。教师自以为重要或者精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会遮蔽学生自身的思维过程,从而把学生变为接纳知识的容器,个性思维、创新思维就在这一过程中
双减,要减掉大量教师讲授的时间和机械的习题训练,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和生生对话说理的时间,让课堂看见学生的深度思考、看见学生的真实学习、看见每个学生的成长,让课堂回归到育人的初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那么减负提质便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