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变化(一)
(2022-05-04 12:43:28)《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简称“课程标准”)发布,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有: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整体变化
目录
2022年版 |
2011年版 |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新增) (二)总目标 (三)学段目标 四、课程内容 小学部分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初中部分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五、学业质量(新增)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描述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新增) 附录
附录1
附录2 |
第一部分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四部分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
【变化解读】
1.新增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方面: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其中,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初中部分课程内容有所调整,其中新增内容18条、2条选学内容前的星号(*)删除、删除内容4条,综合与实践在具体内容中体现了跨学科项目学习.
新增内容:
(1)理解负数的意义.
(2)知道实数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
(3)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能比较实数的大小.
(4)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5)能利用乘法公式进行简单的推理.
(6)了解代数推理.
(7)理解函数值的意义.
(8)知道二次函数系数与图象形状和对称轴的关系.
(9)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能确定相应自变量的值,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10)知道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11)能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
(13)*能用尺规作图: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
(14)知道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15)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16)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
(17)经历数据分类的活动,知道按照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18)会计算四分位数,了解四分位数与箱线图的关系,感悟百分位数的意义.
选学内容前的星号(*)删除: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删除内容:
(1)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2)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4)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3.评价建议中新增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