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 教学的“前设计”
问题1 更新观念最重要——重要的前设计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视为学生服务的。不能在教学设计中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忽略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案就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
问题2 三维目标要全面——教学目标的设计
1、 目标要导学化
2、 目标要问题化
3、 目标要操作化
4、 目标要过程化
5、 目标要有序化
6、 目标要一体化
问题3 科学合理易操作——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
2、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学习心理
3、 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问题4 正确评价是关键——学习评价设计
1、 照顾学生的积极性
2、 创造学生学习的机会
3、 陶冶学生的情操
4、 课程的综合化
话题二 教学的“中设计”
问题1 “学生质疑如何答”——因势利导
1、 制造假象,使用反问语进行回答
2、 点出错误根源,指引学生解决问题
3、 当缺少把握时,可暂时采取回避的态度
4、 发挥学生潜质,由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2 “猜想”中的道理——生成资源
1、当动态生成正确资源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用事实依据赢得他人的认同,提升资源价值,肯定其可行性。
2、
当动态生成错误资源时,教师不能急于否定,更不能将其轻描淡写地敷衍了事。应适当修改原教学预设,将有价值的错误资源进行回收与利用。
问题3 “公式也会变魔术”——知识迁移
1、深入研究教材,寻找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2、引导观察想象,发现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3、指引对比分析,探究知识间的异因,防止不良迁移
问题4
学生卡壳莫着急——应急处理
1、教师遇到被“卡”要冷静,寻找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急
2、教师遇到被“卡”要亲和,积极引导思维是重中之重
(1)
面对胆怯的学生,应努力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其大胆发言
(2) 面对懒惰的学生,应鼓励其积极思维,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 面对学困生,应该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建立其自信心
(4) 面对学习中的尖子生,应当适当提出易卡问题,减少其骄傲情绪。
话题三 教学的“后设计”
问题1 “老师,你要我们”引发的思考——课后反思的意义
1、 促进教师的“思”
2、 促进教师的“学”
3、 提高教师的“教”
问题2 “这堂课比以往的课都完美吗”——课后反思的形式
1、教学随笔
2、反思日记
3、教学案例
4、教学叙事
5、教学课例
6、写“再教设计”
问题3 “怎样使课堂动起来”——课后反思的内容
1、 找准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2、 反思中的“记”与“思”
3、 反思中的比较借鉴
问题4 “一个好汉三个帮”——课后反思的交流
1、 观摩交流
2、 专家指导
3、 信息研究
4、 微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