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教育
(2022-03-27 18:39:48)
有人很有见地地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年轻人,未来就会有什么样的希望。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让人身心统一”。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最佳境界。在朱永新看来:“好教育”,就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共包含四方面内容:第一,教育就是生活。生活贵在有滋有味,枯燥的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更不是学生想要的理想生活。教育不仅仅要面向未来,为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做准备;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当下。要教授学生学会快乐、健康、向上的积极生活方式。第二,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不应该是枯燥的“满堂灌”,也不应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要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要融入火热的时代潮流之中。用朱永新的话说:“教育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地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培养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的优质青年,比学富五车更有现实意义。从校门走出来的年轻人都是未来合格公民,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社会公德,不是会大大提升水平吗?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幸福使人心情愉悦,使学习生活更加轻松,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
朱永新认为:“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进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充满乐趣的。”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生活,让人记一辈子,受益一辈子;一个人一生中有一段享受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体验,值得一生去回忆。这样的经历,甚至不亚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一种磨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成才,都是颇有益处的事。第四,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时下的教育,往往只重视成绩,只重视考分,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不是那么重视。“唯分数论的教育”,对做人的教育,适应生活能力的教育,应对复杂环境的教育,甚至对人德行的教育,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有人说:今天的教育,很容易形成畸形;就是没那么严重,起码也会造成学生只重视分数的片面发展。你看看,今天很多孩子,甚至有些悲哀,早早就背负着太多太多的压力,一直都是负重前行。总结这四大弊病后,朱永新说:“一个好的教育首先应该帮助人全面发展,达到身心的统一,让人成为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你同意朱永新的说法吗?
不是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只是教授学生一点书本上的知识,一点生存的技能,一点应对考试的方法;至于培养爱心、善心,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高素质公民,好像与教育并没有多大关系。“将一百个孩子变成一个孩子的教育”,尽管学生循规蹈矩,能不是生活中、创新中的低能儿吗?
好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全面发展。一个对社会有承担、有责任、有爱心、有道德、有素质的公民,比一个高分低能的“好学生”对社会更有用处,更有示范作用。虽然这超出了教育本身,人们却盼望着能成为教育的应有内容。也只有让学生“身心统一”的教育,才能既传授知识,又为社会输送合格公民;高文化、高素质的学生不断走向社会,不就是希望吗?不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力量吗?这样好的教育,才会培养造就出一代大有作为的好学生。好的教育,应该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为社会文明贡献力量。这就要不断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径,就算面临一定的风险,只要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该给予肯定,给予支持。因为,学生的未来,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也决定着中国梦的质量。
好的教育,人人向往。行动起来吧:每个人都应该为建立好的教育体制献计出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有文化、合格的公民,做出应有贡献;好让学生走向社会后,有一种担当。
关于教育智慧的七个观点
观点一:三流教师用惩罚,二流教师用语言,一流教师用眼神。记得一个老师在讲公开课的时候,抛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们在下面开始研究,老师在组际间巡视,觉得大家都差不多的时候,走到了讲台前,用他的眼神和大家交流,几秒钟之后大家齐刷刷地坐好了,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感受到那位老师的眼神魅力。于漪老师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曾写到《用语言粘住学生》一文,我觉得也非常好,向大家推荐。什么事情并不都是独立的,能用语言粘住学生也未必就二流就不好。
观点五:教育智慧是善于开放生成的智慧。
其一,什么是开放?一是由教师向学生开放权利,(提问、质疑、评价权)向每一个学生开放,避免向少数明星学生开放!要开放的课堂。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体验和经验开放!有一次听幼儿园的一节课《给党过生日》,老师这一天笑容可掬地来到班级里,手里还拿着一个大蛋糕,然后就一点一点地开始上课,可是孩子们根本就不感兴趣,不一会孩子们就做什么的都有了,有的孩子死死地盯着蛋糕,有的孩子向外面张望。老师这时候怎么组织教学都无济于事,于是问孩子:你们怎么不好好听课啊?你们向外面张望什么啊?她把一个孩子叫起来,这个孩子怯生生地问:老师,党怎么还不来啊?在孩子的意识里,给谁过生日,谁就应该在现场,老师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的认知、经验等等,所以课上的很失败。有的老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不看前面的年级,只看目标,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几年级孩子的课,老师心里也不清楚,三年级的孩子和四年级的孩子都一样教,怎么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等。教育的真谛是:充分激活和调动学生的已知来吸附未知!那么有效开放,其有效的标志是什么?1、放出了学生兴趣(喜欢不)2、放出了问题(学生自己的问题)3、放出了学生差异。4、放出了学生的创造(创意)5、放出了学生的发展。
观点七:教育实践智慧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对当下教育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以及对教育道德品性的彰显。叶澜老师曾说一节好课要有五个“实”:一扎实(有意义:知识获新、能力提升、学生喜欢你的课);二充实(有效率);三丰实(有生成);四平实(常态课,家常课最养人,最能提高教师的素养);五真实(有缺憾的课,有发展空间的课)。一节好课是科学和艺术高度融通的课。艺术是有感情的技术,艺术也是有思想的技术,艺术是有个性的风格的技术,艺术是综合的技术。就像梅兰芳各种戏剧都了解,最后综合转化成为自己的,从一个戏子变成了大师。
教 育
1、孩子是不用教育的,真正需要教育的是我们自己,对孩子的设计不如他自己本身的成长。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 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 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14、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5、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16、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17、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18、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19、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20、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教师与学生
21、学生崇拜教师,不值得教师炫耀;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才值得教师炫耀。
22、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23、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
24、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
25、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26、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而表扬学生时则可以适当地信口开河。
教师的专业化
27、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
28、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29、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具有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即具有超越教师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即具有超越教师的智慧。
30、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1、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学生行为习惯
32、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33、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
师 德
3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35、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36、“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
管 理
37、没有最好的教师,只有用好的教师。
创新能力
38、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现代教育方向
39、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